首页 -> 2007年第2期

诸葛亮文学形象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作者:李晓东

字体: 【


  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书中的中心人物——蜀汉集团的“军师”诸葛亮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学典型人物。诸葛亮被描绘成一位足智多谋并能预见未来事变的智谋者,他的计谋不仅成为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而且决定了故事的演变和发展。《三国演义》作者赋予诸葛亮这个文学形象的主要特征,就是“长于巧思”,几乎是“智慧”这个名词的化身。
  作为三国故事中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的文学形象随着《三国演义》而广泛深入人心,并对后来小说如何着力刻画谋士、幕僚之类人物的文学形象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之后的许多小说中,都可以看到类似于“军师”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在《水浒传》梁山军师吴用的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诸葛亮形象的印记。吴用的道号是“加亮先生”,即赛诸葛之意。《水浒传》第十六回写吴用设计取生辰纲,晁盖当时就称赞他:“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善卜卦,《水浒传》中的吴用也能看“卦象”(第六十八回)。诸葛亮羽扇纶巾,道家打扮;而吴用上梁山当军师后,也是“道装打扮”(第五十八回),出阵则“五明扇齐攒白羽,九纶巾巧簇乌纱”(第五十四回),“手中羽扇动天关,头上纶巾微岸”(第七十六回)。《水浒传》的军师吴用料事如神,算无遗策,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很相像。明末所刻百回本《水浒》(日本京都大学藏)第九十八回还写吴用自称其学出于诸葛亮,他说:“诸葛孔明乃是汉末第一人,才名贯世,有鬼神不测之机,呼风唤雨之能,只是后人少得其传耳”;“吴某不才,幼学诸葛典集(籍),朝夕诵读,一字不忘”;虽“某未得其真传”,但“常慕出师之命”。由此可见,《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直接影响到《水浒传》作者对吴用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
  《说唐全传》、《隋唐演义》都写了李靖和徐茂公。李靖是唐王的“护国军师”,自称“贫道曾遇异人传授,善于呼风唤雨,算阴阳,先知吉凶”。他喜“风鉴”(相面),“夜观乾象”,“足智多谋,深通兵法”,常常以奇兵制胜。徐茂公先为瓦岗寨军师,归唐后封为“镇国军师”。他算事如见,长于行兵,颇可见《三国演义》中的军师诸葛亮的遗影。
  《粉妆楼全传》写鸡爪山军师谢元,绰号称“赛诸葛”,能“仰面观星”、“袖占一课”(第四十八回)。该书第二十九回还称赞他的用兵:“神机妙算惊神鬼,兵法精通似武侯。一阵交锋胜全敌,分明博望卧龙谋。”将其直接比之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之所以会这样描写,其实就是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个人物描写的启示。
  《说岳全传》写军师诸葛锦用谋定计,助扫北大元帅岳雷(岳飞次子)大破金兀术,终使金国纳表称降。《说岳全传》写诸葛锦在军中,“细观乾象,袖卜阴阳”,被称为“牛鼻子”;还曾取猪血、狗血等物,大破金国国师普风的“驼龙阵”,而被赞为“玄妙兵机六出奇,胸藏韬略少人知”(第七十六回)。其实,他就是诸葛亮的后代,才学也得之于他的这位祖先。该书第六十四回写诸葛锦在离南阳的路上,于庙中梦见孔明授“兵书”:“将至三更时分,忽见一人走进庙来,头戴纶中,身穿鹤氅,面如满月,五绺长须,手执羽扇。上前叫道:‘孙儿,我非别人,乃尔祖先孔明是也。你可快去保扶岳雷,成就岳氏一门忠孝节义。我有兵书三卷:上卷占风望气,中卷行兵布阵,下卷卜算祈祷。如今付你去扶助他。……’说罢,化阵清风而去。诸葛锦矍然醒来,却是一梦。到了天明起来,见那供桌底下,有个黄绫包袱,打开一看,果然是兵书三卷,好不欢喜。”从此,他也“改作道家装束”,又是一个孔明再世。这显然也是受《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的影响。
  《英烈传》是明人仿《三国演义》之作。小说中刘基的用谋行兵,也每每仿佛于诸葛亮。所以,朱元璋听到他的计议时,“叹说:‘先生真不在卧龙之下。’即日取金印拜为军师”(第二十九回)。《英烈传》作者还以《三国演义》写赤壁鏖兵之笔来描写鄱阳大战:刘基火烧陈友谅水寨前,“军师(刘基)整肃衣冠,登坛礼请。不多时,果然风起”(第三十八回),如同诸葛亮借东风。陈友谅被火烧而败走禁江小口时,部将笑道:“刘伯温之计,尚未为奇,倘此处伏兵一支,吾辈岂有生路!”“言未罢,忽听炮响连天,两岸伏兵并起”(第三十九回)。此写刘基用兵则如诸葛亮智算华容道。
  小说《三门街》写明武宗正德时,军师萧子世,“神机妙算,调度有方”,平息权奸叛乱,受先帝封为“神机军师”(第五十八回);后来,萧子世又从征红毛国,“运筹帷幄,决胜疆场,调度有方,指挥如意,着赏加护国公军师之职”(第九十五回),从中也可以看到诸葛亮文学形象的影子。
  晚清小说《洪秀全演义》,是“效《三国演义》体编演而成”(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二集)。此书中的洪秀全军师钱江,颇类《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该书第二回写钱江在山寺初遇洪秀全时,分析天下大势,建策间道入广西,“然后取长沙,下武昌,握金陵之险要,以出幽燕,天下不难定也”。钱江一度话,极似诸葛亮的隆中对。该书第二十回写洪秀全既称天王,钱江又进《兴王策》云:“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进而犹冀其不亡。”《兴王策》亦类诸葛亮的《后出师表》。钱江的才智颇似诸葛亮。第十三回写他初至军中,便以奇计袭取平乐府城,洪秀全即称之“先生神算,人所不及,想从此胡人(指清兵)胆落矣”。该书还以诗赞钱江初次用兵:“平乐城边杀气冲,先生帷幄运筹工。中兴从此成基础,仿佛南阳起卧龙。”该书第二十二回写钱江袭取安庆,先使人伪装潜山敌将奉乞救文书,以引巡抚蒋文庆离城而伏击之,颇似于初出祁山的诸葛亮智取安定城。该书写钱江在义军中的地位与作用,亦类于诸葛亮,称洪秀全“师事钱江”。钱江在军中先任“军师”;天国建立后,受封为“靖国王领丞相事”,随即又为“军师兼军中大司马”。钱江一直是“洪军帷幄主谋之人”。他拥立洪秀全称“天王”,陈说将士推戴之意与不可“冷众兄弟之心”,又引石达开等一班俯伏同呼万岁,情形颇同于孔明拥刘备即帝位。《洪秀全演义》在卷首的《例言》中便指出:“读此书如读《三国演义》,钱江、冯云山、李秀成三人,犹武侯、徐庶、姜维也。云山早来先死,又如徐庶早来先去;钱江中来先去,如武侯中来先死。”可见,《洪秀全演义》的作者本来就是力图将钱江写成诸葛亮式的人物。
  此外,还有一些小说,如《东西晋演义》、《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等等,创作时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影响。这些小说,有的从《三国演义》中直接取材,进行移植与改编;有的将《三国演义》或诸葛亮故事作为熟语或典故,在小说中广泛运用,形成描写修辞上的借代、比喻、象征。这种情况表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故事及其文学形象,已成为后世小说家们脱口即出、探手可取的非常熟悉的创作资料。
  后世小说广泛使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及参照诸葛亮的文学形象构思新的小说人物,无疑更加强了《三国演义》及诸葛亮的影响和形象,从而也充分表明了人民群众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包括这个人物的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的喜爱。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分院(都江堰市)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