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司马迁为何给项羽立《本纪》

作者:张缪斯

字体: 【


  司马迁《史记》的“本纪”中,《项羽本纪》不断遭到后人的批评,认为本纪从五帝到夏、商、周、秦再到汉高祖、孝文帝、孝景帝一路下来是理所当然的,而项羽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人物,并没有建立朝代,也不算是一个真正的帝王,不值得写一篇本纪。(参见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史记下》,三联书店2003年重印本,72—73页)这样的指责其实是没有理解司马迁的独特眼光与深刻用意。
  我认为,在司马迁眼里,从项羽起兵到称王再到兵败垓下,项羽是那一时期的一位具有历史代表性的杰出人物。在秦王朝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之下,许多平民百姓都以各种形式进行反抗。他们逃避徭役,啸聚山林,结成众多小股起义队伍在全国各地活动。如在骊山服役的英布就带领一批刑徒逃亡为“群盗”;彭越率领一批青年流亡者聚集在巨野泽中;沛县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押送刑徒途中和他们一起逃亡……可见当时的起义民众来自社会各个阶层。项羽就是在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年,随同他的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的。
  《项羽本纪》叙述项羽其事说,项氏世代为楚将,他们出身于楚国旧贵族,而项梁正是楚将项燕之子。当时项梁因为犯罪,带着项羽逃到吴县;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以依凭的势力,只能靠自己的才能和勇气打天下。司马迁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就是在秦始皇游会稽,渡钱塘江时,项羽在人群中指称:“彼可取而代也。”秦朝的法律是很严酷的,人民动辄身陷刑狱,而且常常罪及妻孥、诛连九族,甚至还有“腹诽”的罪名。于此足见项羽在当时人们中的过人胆识和雄心壮志。项梁也是从此开始重视项羽的。
  在得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后,项梁与项羽设计杀死了会稽郡守,接着又震慑住骚乱的军民,收得精兵八千余人。随后在东阳起兵的陈婴,还有英布、蒲将军也先后来归附他们,还合并了彭城秦嘉军。在齐国田荣拒绝与他们联兵西进的情况下,项羽和刘邦各领一军多次击败秦军,显示出独当一面的霸气和能力。
  随着项梁战死定陶,起义军的活动转为保守,秦军也将目标转去进攻赵王歇的河北之军。这时,楚怀王将项羽和军队收归自己统率,只任命他为次将,而任命宋义为上将军。在渡河救赵这件事上,项羽与宋义发生分歧。当时,大军已在安阳停滞不前四十余天,而宋义还在为自己的儿子大摆筵席,以壮行色。项羽遂果断地杀死了宋义,迫使楚怀王交还兵权。然后,他立即亲率大军渡河救赵,凭着破釜沉舟、灭此朝食的气势,一举击败秦军。战后,他召见诸侯将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均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通过超人的决断、果敢的行动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巨鹿之战后,项羽成为上将军,他的威望和势力也与日俱增。
  可惜此后的项羽有些患得患失,不能很好地把握时机,扩大战果;又不能集思广益,争取人心。在进入函谷关后,项羽没有听从范增的意见消灭刘邦势力。当时,项羽有兵四十万,而刘邦只有十万;如果项羽乘机进攻,刘邦是难以抵挡的。另外,放弃关中,也是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关中地形险要,土地肥沃,素有“天府”美誉,完全可以踞关中之险完成霸业;但他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反而领兵东归。另外,在天下大局未定的时候,项羽就开始分封土地,立各路诸侯为王。这些起于四方的豪杰,原本都有称王图霸的野心,加上对分得的土地不满,自然离心离德;还有那些被贬抑的,未封王的,更是怀恨在心,都开始暗中背弃项羽。又由于项羽生性刚烈,杀戮过多,百姓也不愿拥护他。最终,项羽在垓下被刘邦汉军包围,造成乌江自刎,抱恨归天的悲剧。
  总其一生,项羽凭着自己过人的勇力和气魄,“力拔山兮气盖世”,迅速成为反秦诸军的核心力量,在诸侯间建立起不容挑战的威望和实力;灭秦以后,自然该是继秦而帝的人物。只是他空有霸气而少有远见卓识,不能顺应统一中国的历史潮流,去为天下万民开创休养生息的社会环境;又刚愎自用,不能接受范增等谋士的正确建议和批评,简单粗暴,一意孤行,很快便失去了自己的优势。但他在秦末战乱和楚汉相争的数年中,的确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英雄、当之无愧的领袖型人物。司马迁看到这一点,故而为他撰写本纪,理由是充分的。这诚如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所说,在当时这样一种各路豪杰逐鹿中原的情况下,项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认为,秦王朝的暴政引起四方豪杰纷起,相互竞争;而项羽从民间起事,无所凭依,竟然那么快就使各路诸侯臣服于自己,灭亡了秦朝,又割地封侯,自己号称“霸王”;虽然他的名位有始无终,但近古以来却到底未曾有过。
  钱穆先生在他的《中国史学名著》中也认为,当时秦虽然已经亡了,但汉高祖还没有即位,秦楚之际这五年,自然可以放在项羽这一主导五年战乱活动的特殊人物身上;而本纪本来就是用来编年的。那么司马迁为何又直接写成“项羽本纪”而不用文中处处提到的“项王”呢?钱先生认为,项羽虽称了王,但是并没有建立朝代,只是一个具有历史代表性的人物,所以虽然在文中称他为项王,但题目却只用《项羽本纪》。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在这些细微之处是经过一番斟酌的,是用心良苦的。
  作者: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
  先秦史专业研究生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