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金庸不知道石家庄

作者:孙恒振

字体: 【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鹿鼎记》为人们所熟悉。作者在《鹿鼎记·后记》中说:“《鹿鼎记》已经不太像武侠小说,毋宁说是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根据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进行扩展,估计人物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能有的言语和行动而作具体形象的描绘。《鹿鼎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历史小说的特点。“可能有”乃指所谓艺术的真实,不只是历史小说,所有小说都要求恪守艺术真实的原则。然而,由于金庸先生对石家庄的历史不熟悉,使得《鹿鼎记》中出现了一处违背艺术真实原则的缺陷。
  在《鹿鼎记》中,不只一次提到“石家庄”,并且小说中的人物好像对石家庄都特别熟悉。如第十五回韦小宝奉康熙帝之命去五台山查寻顺治帝的下落,顺便带方怡、沐剑屏逃离皇宫。在说起各自的去处时,方怡对韦小宝说:“我们在石家庄有个朋友,你若不嫌弃,便同去暂避一下可好?”韦小宝并没有问石家庄在何处,只问“你的朋友住在哪里?叫什么名字?”方怡的回答是:“那位朋友在石家庄西市开了一家骡马行,他叫快马宋三。”后来韦小宝派徐天川护送方怡、沐剑屏去石家庄时,徐天川说:“别说从北京去石家庄只有几天的路程……”又如第十六回有“吴立身等三人……坐了大车去到石家庄”云云。
  很明显,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把石家庄写成了为当时人们所熟知的大城镇。但是,事实上康熙初年的石家庄却仅是一个很不知名的小村子。据历史记载,石家庄村创于明初,原是真定(今正定)卫所的军屯和官庄,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才成为隶属真定府获鹿县的小村庄。直到20世纪初,村子的面积还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余口人。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的《获鹿县志》说:“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这么小的村子,作为出生在江南的十几岁的小太监是不可能知道的。
  何以证明当时的石家庄没有名气呢?在小说故事发生200余年后的1902年,芦汉(今京汉)铁路修到了石家庄,并在该村设立了车站;但是车站却没有命名为“石家庄站”,而是“振头站”(距石家庄不远有一名为振头的小镇),原因就是石家庄名气太小。1903年正太(今石太)铁路修建,为了节省费用,避免在滹沱河上架桥,将原定正太(今石太)铁路的起点南移,由正定改为石家庄,车站仍叫“振头站”。也是由于这次铁路起点的南移,才使得石家庄逐渐取代了正定、获鹿,成为世人所知的华北重镇;不过这已是韦小宝之去五台山200多年以后的事了。
  此外,《鹿鼎记》中把石家庄称之为“河北石家庄”也是欠妥的。“河北”以地处黄河之北得名,唐代设“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代设“河北路”,后分为河北东、西路;金代河北东路设“大名府”;元代设“燕南赵北道”;明代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代设“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称“河北省”,至今未变。由此看来,在康熙年间,不会有“河北石家庄”之说。
  
  作者:清河县力达学校高级教师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