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明代鸿儒周洪谟

作者:向 卫

字体: 【


  周洪谟(1420—1491)字尧弼,号箐斋,又号南皋子,叙州府长宁县(今四川长宁县)人。周洪谟进士高科,仕宦显达,著述丰富,时人邱濬在《周公(洪谟)墓志铭》中称:蜀中“国朝以来,既居显位,有文名,而又深于经术”者,一人而已。
  
  一、进士高科,朝廷显宦
  
  据现存碑传资料,周洪谟家族在最初聚居资阳,南宋绍兴年间迁居长宁。长宁地处西南边陲,明时属于蛮汉杂居之地,经济文化落后。自周氏徙居长宁以来,一直以儒持家,并且由此得到了一官半职。周洪谟的曾祖周世祥,为长宁县学训导。祖父周本源,河间县学训导;父亲周永隆也是长阳县学训导。正因为周家“三世儒官”,本地人称“世儒周氏,以别其族”。
  周洪谟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儒学家庭。邱濬《周公(洪谟)墓志铭》载,周洪谟个子矮小,但“貌虽不扬而精神健固”,性格庄重和厚,对母亲极尽奉养孝道,对兄弟恩义兼厚,乡党称之。当时蜀中士子专攻举业,而洪谟“独有志古学”,尤好尚书学,结果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正统甲子(1444年),时年25岁的周洪谟在四川乡试中获得解元。在第二年的廷试中为第一甲第二名,即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开启了他近半个世纪的仕宦生涯。
  周洪谟自入仕到退休一直在中央供职,不曾出任过地方官。景泰元年(1450年)四月《陈十二事疏》是周氏入仕后的第一篇奏疏,全面陈述皇帝应十二件事,从此受到朝野关注。成化元年(1465年),因考满合格进侍读学士,并调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母丧除服,改为北京国子监祭酒。成化十三年(1477年)升礼部右侍郎,后再升左侍郎,成化十七年拜礼部尚书。丁未(1487年),进太子少保。弘治元年(1488年),上疏告老还乡。弘治四年(1491年)二月己巳病逝,终年72岁。消息传到朝廷,明孝宗遣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何监渝致祭,赐谥号曰“文安”。
  
  二、竭力尽智,稳定蜀中
  
  周洪谟为官50年,喜欢进言献策,《明实录》中保留着大量奏疏,既有只言片语,亦有长篇大论,关于明朝礼制建设和地方稳定方面尤多。在维护地方稳定上,周洪谟最有建树的是其侨置荆湖流民的见解和处理川南僰人的方案。
  据明人秦蕙田《五礼通考》卷二百五十载,“成化初年,陕西至荆、襄、唐、邓一路皆长山大谷,绵亘千里,所至流逋,藏聚力梗,刘千斤因之作乱,至李胡子复乱,流民虑百万。都御史项忠下令有司逐之,道死者不可胜计。祭酒周洪谟悯之,乃著《流民说》”。周洪谟在这篇时事文章提出了仿效东晋侨置流民的方案。后来这个方案得到元杰、李宾等朝臣的欣赏,并付诸实施,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正是《流民说》被朝廷所采纳,并取得实效,因而被《明史纪事本末》《明史》《续文献通考》《续通典》等典籍广泛摘录,成为周氏著述中影响最大、引录最多的一篇。
  明朝川、滇、黔交界地区聚集着一支少数民族——山都掌蛮。他们在周洪谟的家乡叙州珙县、兴文一带与明军发生激烈冲突。围绕如何处理川南民族问题,朝廷形成了征剿、安抚两种主张,而且征剿占居主导;但征剿的结果是即叛复平,平而复叛的恶性循环。周洪漠生长于这一地带,熟悉都掌蛮的情况,多次就都掌蛮问题提出见解,从其《奏陈四川剿贼方略》《奏论土流分治》看,他主张以抚为主,以剿助抚;说既然此地汉蛮杂居,则当“土流分治”,即流官专管汉民,土司长官统领夷蛮,汉夷两分,不相侵害。他临终之际,仍以此为念,力疾草《安中国御四夷策》凡十事,遣人赍以进。这些主张不同程度地被朝廷采纳,起到了稳定川南、促进开发的作用。
  
  三、著述丰富,遗泽当今
  
  周洪谟以儒起家,以儒名世,给后代留下了众多著作。徐溥《周公神道碑》说,洪谟“平生尤喜著述,凡经史稍有疑,辄订正之,其为文简直,不为奇险语,而理致明白,粲然可爱。所著有《疑辨录》三卷、《南皋子集》二十卷、《箐斋集》五十卷。”其实周氏著作远不止此三种,还有《箐斋读书录》二卷、《叙州志》二十二卷。可惜这些著作只有《疑辨录》和《箐斋读书录》两种流传下来。
  《疑辨录》是周洪谟担任国子监祭酒时“日与诸生讲说经义”时诸生记录下来的讲授内容,后来由他整理成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其中上卷“先儒训释有害经旨者二十四条”,卷中“先儒训释有误经旨者五十五条”、“先儒训释与经旨不协者二十五条”,卷下“发明先儒言外之意百又九条”。此书是周洪谟研治儒经的代表之作。《箐斋读书录》则是周洪谟早期研究儒经、历史、地理的著作。这两种著作是我们今天研究周洪谟儒学思想和学术成就的基本文献资料。
  周洪谟现存作品给当今巴蜀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留下了宝贵遗产。周洪谟出生、成长、病故皆在故乡“蜀南竹海”长宁。他有着极其深厚的乡情,以致在外做官亦要营造出家乡环境,如在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时就建造了一处书斋,修竹茂林与家乡一样,名曰“箐斋”;并自释说:“余故乡方言,凡竹木茂者皆呼为箐”,自己在外宦游四十一年,数倍于家居之日,“是岂能无乡土之思哉!故名其读书之所亦曰:‘箐斋’”。其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在周洪谟散存的诗文中有不少是以巴蜀历史、人物、山川为题材的。杨慎《全蜀艺文志》收录的《雪山天下高》《眉山天下秀》《瞿唐天下险》《巫山天下奇》等咏巴蜀名山秀险奇美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尤其深远。可以说,“峨眉山天下秀”这个享誉世界的形象口号,就发源于周洪谟的《眉山天下秀》。其诗云:“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此前李白诗亦有:“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句,其视野在“蜀国”仙山,非整个中国,且其秀美是“邈难匹”,而非“甲天下”。周洪谟的视野扩展到“天下”,其秀美十分明确地界定为“甲天下”。
  周洪谟还有很多咏宜宾、长宁一带的诗文尚未被今人所熟知或所利用,诸如《宝屏秀色》《笔架文峰》《嘉鱼清泉》《桃源仙洞》《淯井时烟》《石笋削岩》《泾滩瀑布》等诗,《黄太史祠堂记》《富顺文庙碑记》《翠屏山书院碑记》《长宁泰山庙记》《重修佛来山西明禅寺记》等文。这些诗文对发掘川南文化资源尤有价值。
  
  作者: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南充)
  专门史专业研究生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