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三星堆遗址Ca型青铜头像是祭祖头像

作者:钱玉趾

字体: 【


  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埋藏坑出土一种Ca型青铜头像(K2①:58),头后上侧系挂一长筒形器物(见图)①,考古工作者暂时称为簪子。范小平《古蜀王国的艺术星空》说:一号坑“第三类铜像仅1件(K1:5)。圆顶……后脑勺上有一处插发笄的穿孔”;二号坑“第三类2件,K2②58、K2②63,圆顶,有发笄。”②但这都是男性头像,佩戴簪子的可能性不大。这个长筒形器物也不具备簪子的功用。
  在2005年第四届国际彝学研讨会上,吉木阿龙对我说:“我们凉山彝族祭祖的一种仪式,在亡者的长子或幼子的头后上部要系一个木制长筒形器物,上端要掏一孔,开口被斜切。器物中段用细条状织物或麻线系于发辫上。在祭祖之前,要到山中挖出竹根,取小指粗的竹根,砍成5厘米左右一节装入上端孔内。这一节竹根就是祖先灵魂的载体,称为‘祖灵’。如果是祭男性祖先,这节竹根外表要缠上红线;如果祭女性祖先,这节竹根要缠上黑线。装置祖灵的长筒形器物,一般称为‘祖灵筒’。三年前,我作为彝族祭司毕摩曾为彝族人家主持过这种祭祖仪式。”巴莫曲布嫫博士告诉我:“在亡者的幼子和长子的头上系上‘祖灵筒’祭祖,是很久以前的传统的祭祖仪式,现已发生变异。”③
  
  三星堆Ca型青铜头像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夜郎者,初有一女子浣于遁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 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僚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  太守吴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县有竹王三郎神是也。”此记载说,夜郎王是在竹节里诞生的。
  王子尧《夜郎史传》开头说:“武僰夜郎根,夜郎僰子孙,夜郎竹根本,夜郎水发祥。”④唐文元等《夜郎文化寻踪》说:“仡佬族、布依族、彝族这三个民族与古夜郎有直接关系”,“仡佬族即古代之濮人”,“布依族的先民长期被称为僚、 僚、兴古僚”⑤等。蒙默《南方民族史论集》说:“永昌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濮人,这些濮人可以肯定为僚人……广泛分布在南中八郡的濮人基本上都是僚人。”⑥蒙默《试论彝族的起源问题》说:“彝族大约是公元前十二世纪从牦牛徼外南迁至云南的昆明夷,与濮人为主的土著居民融合而形成的共同体。”⑦且萨乌牛《彝族古代文明史》说:“濮人,当为彝族先民之一部分”,“古蜀人与夷人之邛人、滇人、巴人、楚人、夜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均为‘夷’系统之裔,为同祖同宗,同一古文化系统。”⑧
  马学良等《彝族文化史》说:“桂西彝族的传说:开天辟地的太古时代,从一个兰竹筒中爆出一个人来,他的面貌似猴类……偶然看见一形貌似猿的猕子……于是两情相投,遂配为夫妻,他们的子孙就是罗罗(彝族)。四川大凉山的彝族传说……要么,彝族的始祖从竹而生,要么因竹而得生。”⑨王明贵《论彝族与竹的关系》说:黔西北彝族“祖先死后子孙要从山上洁净的地方挖出竹根来当亡灵斋祭,然后用线(男红女青)缠三圈放进竹筒里……祖先是从竹里出来的,死后也要归回竹子里。”{10}
  屈小强《巴蜀竹文化揭秘》说:凉山地区“还保留着悼念死者,制作与奉祀竹祖灵——‘玛堵’的数种方法……‘玛堵’意思是:祖先由竹内出生,死后也当返入竹内。”{11}钱玉趾《三星堆文化居民与彝族先民的关系》从民族的起源与迁徙,从宗教信仰到风俗习惯,从古籍文献到考古发掘成果以及语言文字的亲缘关系等综合分析论证,认为“三星堆文化居民的一部分就是彝族的一个支系;或者说,彝族先民的一个支系就是三星堆文化的居民。”{12}《蜀王本纪》载:“蜀左言”;又载:古代的蜀人“时人萌椎髻左衽”,“左衽”指上衣向左开襟。这说明古蜀人是尚左的。且萨乌牛《彝族古代文明史》说:“彝族以左为重、为要、为大。客至,以左为大,位左……毕摩作法事祭神用左手,驱鬼用右手。衣‘左襟’,跳‘左脚舞’。”{13}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头后上侧系挂长筒形器物的Ca型青铜头像,是祭祖头像,长筒形器物相当于彝族祭祖的“灵筒”(或“灵桩”),“灵筒”上端的内孔是装置祖灵(灵位)之处。祖灵的载体应与彝族相同,是竹根的一节(或一片)。从青铜祭祖头像的精美程度看,它应是王族祭祖的头像。如果这个解释能够成立,将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可以进一步说明,三星堆的居民与彝族先民有亲缘关系。
  
  注释:
  ①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第178页。
  ②范小平:《古蜀王国的艺术星空》,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173页。
  ③吉木阿龙,系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实习研究馆员、毕摩传人。据说,吉木阿龙家远祖即为毕摩,传承至今约有200代。巴莫曲布嫫博士(彝族,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④王子尧、刘金才:《夜郎史传》,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
  ⑤唐文元、刘卫国:《夜郎文化寻踪》,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页。
  ⑥蒙默:《南方民族史论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⑦蒙默:《试论彝族的起源问题》,《贵州民族研究》1983年第4期。
  ⑧ {13}且萨乌牛:《彝族古代文明史》,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119、253页。
  ⑨马学良等:《彝族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0、235页。
  {10}王明贵:《虎尾捕凤》,华艺出版社200O年版第30页。
  {11}屈小强:《巴蜀竹文化揭秘》,巴蜀书社2006年版第12页。
  {12}钱玉趾:《三星堆文化居民与彝族先民的关系》,《成都文物》1996年第4期。
  
  作者:四川省科协(成都)高级工程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