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成都“少城”史实

作者:郭祝崧

字体: 【


  “穿山越岭,来到一片平川,那里有一个名叫成都府的地区。它的省城是一座壮丽的大城,方圆三十二公里,分作三个区。整座城市虽然同由一列城墙环抱着,但是,里面各部分用分墙隔开。”马可·波罗在所撰《行记》中的这项描述,指的是元朝年间,成都城里的成都、华阳两县和少城,彼此间有着墙体分隔,合乎实际。
  马可·波罗还说:三城源于一位国王,分封三个儿子为三国,各统一城。后来,元朝大可汗灭了三国,成都才统合为整体。这却极失实。北宋张詠《创设记》说:张仪、陈轸“卜筑蜀郡,城方广十里,从周制也。分筑南、北二少城,只处商费。”马可·波罗大约把秦国伐蜀,所遣统军的张仪、司马错、陈轸,误作“国王三子”;又误解秦蜀守张若曾将郡府移处少城事为统合城区。
  《方舆纪要》卷六十七引《周地图记》云: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成都太守在大城“立九门”,“少城亦立九门”。至晋朝,左思《蜀都赋》说:“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刘渊林注:“少城,小城也;在大城西,市在其中也。”宋高宗绍兴年间,成都学官李石在其诗集序言里说:“张仪、司马错所筑太城,自惠公乙巳岁至绍兴壬午,一千四百七十八年,虽颓圯,所存如断壁峭立,亦学舍一奇观。”范成大的诗注也说:“少城,张仪所筑子城也。土甚坚,横木皆朽,有穿眼土相着,不解散。”张詠则云:“少城之迹,今并堙没”。
  少城的大有名望,并不在于它是历朝地方官衙所在地区,而在于它所处的成都,乃是全国三五个经济繁荣、国际贸易兴盛的城市之一。汉朝年间,成都列名华夏大地“五都市”中;唐朝时期,更号称“扬一益二”。左思《蜀都赋》就有如下描述:
  市裹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万千。贿货山积,纤丽星繁。都人士女,袨服靓妆。贾贸鬻,舛错纵横。异物崛诡,奇于八方。……舆辇杂沓,冠盖混并;累毂叠迹,叛衍相倾。喧哗鼎沸,则咙聒宇宙;嚣尘张天,则埃壒曜灵。
  少城,既是地方官府和官家居住所在,又为国际贸易市场,因而“其城东西南北,皆有军营垒城。”(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清初,少城被定作“八旗”军营及其家眷住处,更属禁地;仅许满、蒙两族人众自由行走;汉、回、羌、藏等等种族人众,无敢擅自进入者。民国时期,“五族共和”之后,一般民人方才明了少城地带,从“将军衙门”往北,沿长顺街两侧,各有八条“胡同”,分别为正、镶“八旗”衙门以及相关人员居家所在。其街道、房屋形制,同于北京“八旗”住地。
  历史传说指明少城最古老的文化遗产,乃是两颗“石头”。一、武担山精化为艳丽少女,获得蜀王开明纳作王妃,常在所现身的小山上,照石镜梳妆。那小山头遂获名“石镜台”。二、汉朝,张骞游天宫,在银河畔取得织女“支机石”,携回地面,放置在成都城西空地上。
  当然,少城内更有着颇多的、相关真人真事的历史胜迹,如汉朝扬雄“草《玄》”洗笔的“墨池”;文翁兴办的学校“石室”;庄遵(严君平)的“卜肆”等。唐代,少城游乐胜地“锦江楼”,每天都有成百成千游客,来到这“前临大江,下瞰井邑,西眺雪岭,东望长松”的楼上玩乐。迨入宋朝,田况则写道:“伏日游江渎祠避暑,因游江渎池,此会起于文潞公也。”(《成都遨乐》诗序)宋祁也有多诗吟咏游江渎祠与池。
  (题图:今成都文化公园内支机石)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成都)退休教授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