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读联比较识名真

作者:蜀直弓

字体: 【


  冉云飞先生有文章说:“近现代文化中双流的刘家(刘沅、刘咸炘、刘咸荥、刘东父等)、乔家(乔茂楠、乔大壮等)、郑家等都是真正的文化大家、书香门第。”
  此言有理,但句中有两处行文欠妥。一,依我国传统遵兄弟次序,理应作“刘濖、刘沅,刘咸荥、刘咸炘,刘恒壁(东父)”。二,“乔茂楠”这个名字,是作者误记。
  前者“不足以掩大德”,后者则影响到“名正言顺”,如果言以名则当用“乔树楠、乔曾劬”,以字言就该为“乔茂轩(茂萱、茂蘐)、乔大壮”。
  笔者有读联札记一则,可为旁证。
  林纾《畏庐琐记》载文云:
  前清四川高树楠兄弟,并为御史;而其乡人乔君,则名树楠。时长学部者为长白中堂荣庆,而参议孟君则孟庆荣。于是有人作对曰:乔左丞平吞两御史,孟参议颠倒一中堂。
  林琴南行文简洁,但编辑点校失误,“树楠”之间,宜加顿号,表明昆仲关系;第二个“孟”字,似当作“名”。“平吞”一语,令人费解。
  徐珂《清稗类钞》选文一则,稍有不同:
  荣庆长学部,左丞为乔树楠,绰号乔秃子;右丞为孟庆荣,字黻臣。有人戏撰一联云:秃子并吞双御史,黻翁倒挂老中堂。“双御史”为高树、高楠,皆川人。乔名树楠,故曰“并吞”。荣为协办大学士,孟名庆荣,故曰“倒挂中堂”也。
  此文记事亦简明扼要,“并吞”可证“平吞”之误。“子、翁”的对,但“秃子”入联,谑而近虐。用“老”对“双”不工,且显阿谀。
  又读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得文一则云:
  泸县高侍御名树,曾为军机章京,其弟楠亦为给事中。光绪末年,乔茂轩(树楠)为学部左丞,与高氏弟兄皆为蜀人宦于京师者。或为联曰:“茂老并吞双御史”,以乔之名奄有二高之名也。对曰:“辅翁颠倒一中堂”。辅翁谓孟庆荣,时为学部右丞;而荣庆适以协办大学士长学部。孟之名倒读之,即为荣华卿之名。此联妙相绾合,一时传颂。
  三番参校,似觉黄濬之文较前二文具体,不需注释,读者易懂。其联文无误,声律尤协,对仗更工,境界亦高。至于“辅、黻”之异,当时确有异字并存之惯例;尚待新证出现后,再作选择。
  链接 刘咸荥(1857~1949)字豫波,双流人。祖刘沅(止唐)是清代有名学者。父刘桂文,官梧州知府。豫波曾主双流桂馨书院,精诗文,绘画,有《静娱楼诗文》《静娱楼楹联》及其他杂著。先后在成都府中学堂、高等学堂、游学预备学堂、成都大学、华西大学等校教授经史文学诗词。郭沫若、李劼人皆曾亲沐其教泽。道德文章,名重一时,为成都的“五老七贤”之一。
  刘咸炘(1896~1932)字鉴泉,别号宥斋,双流人,史学家,目录学家,校雠学家,教授。祖刘沅(止唐),父刘梖文(子维)曾任清中书科中书。咸炘自幼受家学熏陶,聪慧好学,初受从兄刘咸荥学,提问深奥,豫波自认”难以为师”,遂改由其父教读。父死,又改由其从兄刘咸焌(字仲韬,举人,成都尚友书塾创办人)授业。1916年为尚友塾师,先后兼任成都敬业学院哲学系主任及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1932年8月9日病逝,年仅36岁。刘咸炘治学谨严,著述丰富,著述刊行达235部,475卷,总名《推十书》(“推十”系其书斋名)。
  乔树楠(1849~1917)字茂轩,又字损庵,华阳人。早负文誉,与仁寿毛澂(叔云)并称“蜀两生”。同治拔贡分发刑部,精研刑律,折狱明允。历任主事、郎中,擢御史,迁学部左丞。戊戌变法,刘光第罹难,乔不避罪谴,趋临哭敛,时论高之。
  乔大壮(1892~1948)名曾劬,字壮殹,又署伯戢,劳庵,号波外居士。居室名“波外楼”,华阳人。祖父乔树楠是清末学部左丞。大壮清末入北京译学馆(北京大学前身)专习法文,后供职北洋政府教育部,任编审员。历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词学教授、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7月3日,自沉苏州平门外梅村桥下。乔大壮一生以词章、篆刻和书法见长,作品有《波外楼诗》4卷,《波外乐章》4卷,《乔大壮遗墨》l册,《乔大壮印蜕》2册,另有译作。
  (摘自《双流县志》、《成都大词典》及《近代巴蜀诗抄》)
  作者单位: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