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苏轼爱奇石

作者:刘文刚

字体: 【


  奇石,珍稀之石,是大自然的杰作。唐代好奇石之风已盛,宋代更炽。苏轼好奇石,是玩石高手,有非常高的鉴赏力。他赏识的奇石,往往成为奇石中的珍品。他说:“凡物之丑好,生于相形,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间石皆若此,则今之凡石复为怪矣。”(《怪石供》,《苏轼文集》卷六十四)这充分体现了苏轼追求石之奇特的基本思想。湖口(今江西九江市)人李正臣藏有一块一尺五寸高、有九峰的奇石。苏轼一见钟情,认为它形似安徽名山九华山,因此而作《壶中九华诗并引》(《苏轼诗集》卷三十八),以抒发自己将得奇石的喜悦心情。引与诗云:“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玲珑宛转,若窗櫺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纪之。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峰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九峰石经苏轼赏识与吟咏而成为名石。郭祥正遂以八十千钱买去。虽然眼光浅拙者始终没有看出九峰石的奇妙之处,但仍视之为珍宝。晁补之说:“公一题之,皆重于九华矣。”(《书李正臣怪石诗后》,《鸡肋集》卷三十三)
  苏轼玩石,就是以石为主,用植物或其他的石、水、贮石的器物,构成一个景致,创造一种情趣,时常观赏。山东蓬莱阁下,有石壁高千丈,时有石碎裂,在海浪的拍击下,形成可爱的圆白石,状若珠玑。苏轼得数百枚,以配盆,养石菖蒲。白石、菖蒲,自然美丽,可供欣赏。苏轼好道,以白石与道家养年之菖蒲相配,正表达出对神仙的爱好,很有寓意。沉香石是一种化石,苏轼用化松石与它相伴,置诸书案,与砚相配,非常协调。他有《沉香石》诗云:“壁立孤峰倚砚长,共疑沉水得顽苍。欲随楚客纫兰佩,谁信吴儿是木肠。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还有辟邪香。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刚。”(《次韵滕大夫三首》其三,《苏轼诗集》卷三十七)作为艺术大师的苏轼用奇石所创造的景致,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艺术品位很高。
  苏轼喜欢奇石的性格:敢于标新立异,不媚俗;磊落坚贞,有节概。其长诗《咏怪石》富有浪漫色彩,乃借怪石之口赞美怪石的美好性格。苏轼是一个磊落坚贞、有气节的人,与奇石的性格非常相似。这也许就是苏轼喜欢奇石的根本缘由吧?
  玩石,最终是得到心灵的愉悦。苏轼对他所喜爱的奇石,往往驰骋想象,用诗意化的名字,来概括其特色与形象,并用诗加以描绘与赞美。他有《雪浪斋铭引》云:“予于中山后圃,得黑石,白脉,如蜀孙位、孙知微所画石间奔流,尽水之变。又得白石曲阳,为大盆以盛之,激水其上,名其石以雪浪斋。”(《苏轼文集》卷三十七)他又作《雪浪石》诗对雪浪石进行歌唱:“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千峰左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公不见雷斧痕。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国山水聊心存。”诗通过想象,对雪浪石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热爱。
  苏轼在扬州得到两块奇石,一白一绿。其中绿石来自岭南。苏试为之取名仇池石,意即仙石。(道藏《益州洞庭玄中记》说,昆仑山者,上通九天,下通九州,万灵所都。欲知其道,从仇池西南,出三十二里,见山,一名天竺,一名仇池。)苏轼又作《双石》诗,对仇池石与另一白石一起歌咏。诗序云:“至扬州,获二石,其一绿色,冈峦逶逦,有穴达于背。其一正白可鉴。渍以盆水,置几案间。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住一官府,榜曰仇池。觉而诵杜子美诗曰: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乃戏作小诗为僚友一笑。”诗云:“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苏轼将玩石与创作相连,通过玩石,陶冶性灵,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抒发感情,从而达到玩石的极致。
  苏轼每获奇石,都要请朋友欣赏,吟咏;朋友有奇石,也请他观赏,吟咏。奇石成为他们创作的题材,激发创作的灵感,也成为友谊的纽带与象征。苏轼作《杨康公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诗云:“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寿,化为狂道士,山谷恣腾蹂。误入华阳洞,窃饮茅君酒。君命囚岩间,岩石为械杻。松根络其足,藤蔓附其肘。苍苔眯其目,丛棘哽其口。三年化为石,坚瘦敌琼玖。无复号云声,空余舞杯手。樵夫见之笑,抱卖易升斗。杨公海中仙,世俗那得友?海边逢姑射,一笑微俯首。胡不载之归,用此顽且丑?求诗记其异,本末得细剖。吾言岂妄云,得之亡是叟。”(《苏轼诗集》卷二十六)苏轼玩醉道士奇石得到了乐趣,朋友读苏轼诗也得到了乐趣。
  苏轼常将奇石赠给朋友。他在《怪石供》中写他收集的齐安江奇石:“大者兼寸,小者如枣、栗、菱、芡。其一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又得古铜盆一枚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而庐山归宗佛印禅师适有使至,遂以为供。”(《苏轼文集》卷六十四)佛印得石很高兴,并将《怪石供》刻碑以为纪念。友人梅子明的父亲喜欢奇石,苏轼亦赠石给梅子明。梅子明作诗致谢,苏轼遂和诗《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数升,如芡实可作枕,闻梅丈嗜石,以遗其子子明学士,子明有诗次韵》:“海隅荒怪有谁怪,零落珊瑚泣季伦。法供坐令微物重,色难归致孝心纯。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虫宾)珠出泗滨。愿子聚为江夏枕,不劳挥扇自宁亲。”(《苏轼诗集》卷三十一)奇石成了友好的使者。苏轼为人廉洁,不接受贵重礼品,但对于这象征友谊的来自大自然的奇石,却欣然接受。他第二次到杭州做官离任时,友人惠净和尚以丑石相赠,他很高兴,作《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师以丑石赠行,作三绝句》诗抒怀。诗云:“当年衫鬓两青青,强说重临慰别情。衰鬓只今无可白,故应相对话来生。”(其一)“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其二)“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其三)丑石引出了苏轼的肺腑之言。丑石也作为友情的化身长期为苏轼珍视。
  玩石最忌为石所累。苏轼素有大志,故其玩石也很通达。壶中九华是他极为喜欢的奇石,但他因南迁而未买成;重来时,已为他人买去。他虽为之遗憾,却能以诗自我排遣。他有《予昔作〈壶中九华〉诗,其后八年,复过湖口,则石已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韵以自解云》:“江边阵马走千峰,问讯方知冀北空。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不能得到,就毅然放弃,非常明智。仇池石素为苏轼的钟爱,视为“希代之宝”。王晋卿很有势力,试图以借观的方式夺取。苏轼看出王晋卿的狼子之心,不愿他侵占自己心爱的奇石,又不便不让他“借观”,就预先作诗表达对仇池石的钟爱之情,希望王晋卿不要据为己有。诗云:“风流贵公子,窜谪武当谷。见山应已厌,何事夺所欲。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宝也。王晋卿以小诗借观,意在于夺。仆不敢不借,然以此诗先之》,见《苏轼诗集》卷三十六)王晋卿厚颜无耻,并不放弃侵占。苏轼却也不想为一块奇石而与强势者作拼斗,便退求王晋卿以名画易仇池石。这也可以看出苏轼的广大胸襟和非凡智慧。
  
  (题图 苏轼石像 王国兰 摄影)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教授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