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阆中的四川贡院

作者:萧源锦

字体: 【


  贡院,是中国科举时代士子参加乡试的考场。通过贡院考试金榜题名,是当时读书人进入官场的“正途”。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被看作是人生的两大喜事,高中又新婚,就是双喜临门欢快至极了。
  由于我国废止科举已近百年,明清两朝修建的贡院几乎全都拆毁。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的四川贡院,是我国现在仅存的两所贡院(另一所为江苏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之一,1991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贡院比江南贡院建院晚,规模也小些。明清时,阆中为保宁府、阆中县治所,县试、府试均在这里举行。顺治初年,“全川未靖”,清军先攻下阆中,四川巡抚李国英驻节于此,阆中成为四川临时省会。从顺治八年(1651)至顺治十七年(1660),阆中曾举行过4次乡试。原有的考棚不够用,就不断扩充改建。顺治十七年以后,省会迁成都,阆中贡院又作为县试、府试考场。嘉庆二十二年(1817),考棚年久倾倒,川北道道台黎学锦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充培建,“另为改造高朗,东西托地数丈,座号悉易石脚而铺宽厚板片,前后门堂厅廨,焕然一新。”房舍比四周民房高而整齐。清朝末年,一部分考棚划归相邻的川北道署,考棚缩小;1959年,因城市建设需要又拆除一部分,规模就更小了。
  现存的清代四川贡院,位于阆中古城内学道街中部,是一个南北向的长方形两重四合院,穿斗木结构,青瓦屋面。在临街的粉红色墙上的“贡院”匾额下方,两边有黑底金字的木刻对联:
  凭卷录优不问寒门世族
  出类拔萃试看将相白衣
  对联表明科举时代标榜公平取士,鼓励举子寒窗苦读,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贡院中间的大门称为“龙门”,考试高中就是“鲤鱼跃龙门”,寒士变官员了。大门屏风背面红底金字刻有唐代举子朱庆馀呈交水部郎中张籍的诗《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表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新娘问新郎自己的“画眉”是否“入时”,实际上则是举子以自比新娘,以妇女化妆是否“入时”来比喻自己的文章是否合潮流,希望得到张籍赏识,帮助自己通过“拜舅姑”(考试)这一关。
  朱庆馀这首诗写得含蓄有趣,张籍看后心领神会,当即赠诗一首作答:
  越女新妆出镜新,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朱庆馀是浙江绍兴人。张籍的诗也以“越女新妆”作比喻,赞扬朱庆馀的诗文“明艳”有新意,“一曲”可以“抵万金”。朱庆馀后来不仅顺利进士及第,而且他的诗名也因此流传四方。《近试上张水部》是中国科举史上很有名的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举子是如何渴望自己的文章得到考官赞识而“鱼跃龙门”的。
  屏风后为四合院式建筑,屏风两侧各有5间平房,两边厢房各有纵向平房6间,这就是考生们考试的“号房”。考试时,按天、地、玄、黄……《千字文》为字头编号。每间号房都留有一道进出的小门,号房正墙上方开有小窗,房顶安有亮瓦,留有气孔。这些号房都是朱漆檐柱、朱漆门窗,表现了考场的森严。四合院后面有两座殿堂,为主考官的住地,也是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地方。在殿堂与考房之间,有纵横交错的十字形红漆木柱走廊相通。廊道两边置红漆长靠背木椅(俗称“旱船”),椅后有可开启的雕花木窗,供考生休息候点。在十字形廊道正中,有一副木刻对联:
  八韵赋成惊破侍郎之胆
  三条烛尽烧残举子之心
  唐时以礼部侍郎主持会试,三条烛烧完举子必须交卷,才差者难以按时完篇,心急如焚,所以联中以“烧残”为喻,形象生动,十分贴切。才高者一挥而就,使主考大为惊叹,高中自不待言。对联表现出科举考试主张择优录取公平取士的原则和应考举子的不同心境。
  现在考房已改作他用,只有屏风右边第二间平房作为标准的考房公开展出,引人注目。考房大约15平米,正中一张红木考桌上置有瓷制笔筒、毛笔、大砚台及瓷制油灯;还有三张红线格子的试卷,试题为:《子向大哉问汲学其奎也》,卷末的考官评语是:“词熟腔正”。考桌后面的墙上挂有黑底金字的“岁进士”竖式匾额,是清同治年间某进士的孙子立的,大概以其祖金榜题名考中进士为荣吧!
  后院为斋房,是一座一楼一底的四合院,楼下庭院也有十字纵横的走廊相通,保存比较完好。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扩大四川贡院的历史影响,今年2月10日,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与四川琅缳文化传媒中心联合制定了《贡院文化内涵策划书》,请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市委、市政府批准,拟在保存现有外帘区的基础上,恢复内帘区,包括明远楼、衡文堂、会经堂、内提调厅、内监试厅等重要建筑,新建状元廊、进士廊,总面积达8000平米。新的四川贡院将分为贡院春秋、试场经纬、科举碑林、鹿鸣盛宴、登科博览等五大版块展出,通过文字、实物、图片、表格、绘画、雕塑、碑刻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形象、真实地展示中国科举制度从兴起到衰亡的全过程。阆中文化部门还拟举办首届中国科举制度研讨会,邀请国内以及朝鲜、韩国、越南、日本、英国熟悉科举史、文官史的专家参加,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国科举制度研究会,使阆中的四川贡院成为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重要基地和旅游景点。
  我国的科举制绵延1300多年。科举考试中试卷糊名,提倡择优录取、公平取士的优良传统,已为现代高考所采用。贡院,作为科举时代读书人通过考试进入仕途的起点,显然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四川贡院和江南贡院作为我国科举时代贡院的两个仅存历史见证,更是极为珍贵,当以重点保护。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