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嘉州海棠与“海棠香国”

作者:唐长寿

字体: 【


  “海棠香国荔枝湾,苏子当年寓此间。”这是郭沫若对家乡乐山的歌咏。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嘉州海棠,色香并胜。”唐代摄嘉州(治今乐山市)刺吏薛能亦有《海棠》诗唱吟嘉州海棠,其序云:“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风雅尽在蜀矣”(《全唐诗》卷五百六十)
  宋人《广舆记》载:“海棠,嘉州出者香。”进士王十朋为此作《嘉州香海棠》词云:“丝蕊垂垂,嫣然一笑新妆就。锦亭前后,燕子来时候。谁恨无香,试把花枝嗅。风微透,细熏锦袖,不止嘉州有。”证明海棠虽非嘉州独有,但“嘉州出者香”是无可置疑。孙长民《海棠记》说:“海棠盛称于蜀中,然亦唯蜀之嘉州者有香而本大。”今乐山城内古嘉定府治后海棠山(从今桂花楼到海棠湾),就曾以海棠花多而为嘉州名胜。王象之《舆地纪胜》载:“周回皆植海棠,花时太守必宴赏。花片飞坠,自溪流入城中。”
  明代,嘉州香海常依然享有盛名。张所望在《阅耕余录》中说:“蜀嘉定州海棠有香,独异他处。”袁子让《游凌云和岑嘉州韵》道:“异香棠蓓蕾,晚吹竹箫飕。”曹学佺在《蜀中广记》中也引《花谱》说:“海棠有色无香,唯蜀之嘉州者有香”。汤显祖有《送陈仲道饷延绥归嘉定州》诗云:“海棠香尽归休晚,解道峨眉似远山。”
  清代,何椿龄有《嘉州海棠》诗道:“海棠山下春如海,记取看花几度来。”方象瑛《使蜀日记》“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中载:“然汉嘉海棠实香,州守为余言气似兰云。”“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又载:“马州守赠香海棠、雪兰,口占截句谢之。”可见此时嘉州香海棠仍存。清同治《嘉定府志·物产》说:“嘉州旧多海棠,今不常有,有亦非真者。惟郡署数株,花既佳,子尤累累可爱也。”这时嘉州香海棠,已不多见了。
  到民国时,郭沫若则只知道“那有香的海棠在现在已经是绝了种了。”“木本的有香海棠,我本没有看见过。”嘉州香海棠消失了,但他却念念不忘。1939年郭沫若回乐山,因作《重游草堂寺》诗道:“何处海棠香讯在,草堂寺内独徘徊。”
  二十多年前,乐山还发生了一次嘉州香海棠是木本还是草本的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热闹了好一阵子。但从宋人孙长民《海棠记》“然亦唯蜀之嘉州者有香而本大”的记载看,当是木本。郭沫若亦说:“木本的有香海棠,我本没有看见过。”显然也认为是木本海棠。明张所望《阅耕余录》又载:“其木合抱”,说树干粗得伸出双臂才围得住。看来香海棠树应当是高大的乔木了。明人胡世安游峨眉山神水阁时也于寺中见到过一棵海棠,后有文记载说:“海棠大数围高数丈,干直上两寻余始敷枝叶,春夏交,红英烂放,甚可爱也。”这不是木本是什么?
  正由于这木本的香海棠,乐山古代才有了“海棠香国”之美称。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就写道:“(乐山)那在乡土志上是号称为‘海棠香国’的地方。”颇为自豪。
  但乐山称“海棠香国”始于何时?
  明代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编成的《嘉定州志》记载:“州治枕海棠山,接高标之脉。甘棠楼,知州钟振题‘海棠香国’于此”。钟振是在万历二年至五年(1574~1577年)任嘉定州(治今乐山)知州的,那时已有“海棠香国”之说,但可能只是指海棠山风景区。万历后期,四川巡抚李时华《凌云寺》诗云:“登高且尽樽前酒,香国海棠尚未残。”南明时,陈起龙在《重修凌云寺记》中说:“平定府旧称海棠香国”。平定府即嘉定州,为南明永历时所置。这里明确点明“海棠香国”是指整个嘉州,但只说“旧称”而不说“古称”,可见只是在此前的明代,嘉定州才开始称“海棠香国”的。
  需要指出的是,昌州(治今重庆大足)和嘉州一样也有“海棠香国”之称,明代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十七引《冷斋夜话》:“有人调官都下,逾年始得昌守,已而求易便郡。有渊才者,闻而往见之,曰:‘昌佳郡也,官欲易地,有之乎?’曰:‘然。’渊曰:‘误矣。’曰:‘俸给优乎?’渊曰:‘否。’‘讼简乎?’渊曰:‘否。’‘然则奚误?’曰:‘海棠患无香,独静南者有香,非佳郡而何?’故昌号‘海棠香国’。土人云:地宜此花,易植易蕃。郡治香霏室一老树,重趺迭萼,每花或二十余瓣,花气浓郁,余不能及也。”
  邓廷良《西南丝绸之路考察札记》说,四川甘洛县海棠镇女子水色极好,据说在元代出过皇妃,有民谣道:“海棠女儿粉团花,个个吃的苦荞粑。”因明代都司署后园中有一株巨大而奇艳的海棠花树,故称该地为“海棠香国”,镇名海棠即由此而来。
  又,明人郎瑛《七修类稿》还载:“然又见沈立《海棠记》,谓其香清酷,不言某地,似有可疑。及观宋真宗御制《后苑杂花》十章,以海棠云:‘清香逐处飘。’又云:‘游峰逐远去。’又王元之《题钱塘海棠》云:‘江东移植在钱塘,手植庭花满县香。’”如此,在巴蜀之外说不定也有“海棠香国”呢!
  乐山的“海棠香国”之称一直保留至清代。方象瑛《使蜀日记》道:“谯楼榜曰:‘海棠香国’,所谓海棠无香,惟嘉州独香也。”民国《乐山县志》记载说:“旧府署,海棠山麓。其谯楼在府署头门东南楼。额二,外曰‘汉嘉古治’,内曰‘海棠香国’。”光绪十年(1884年),后来“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游乐山,犹见城中衙门鼓楼上书“海裳香国”匾额。此外,清代诗人歌咏也常常提到海棠香国,如邹学山《从郡守游凌云寺》道:“漏天仿佛垂三岛,香国依稀现十洲。”刘濖《嘉定舟中杂咏》云:“身坐海棠香国里,胜游何必羡江南。”
  由于香海棠的消失,今天知道乐山有“海棠香国”艳称的人已经屈指可数了,唯在“海棠湾”等古地名上还能看到这一文化痕迹。
  作者单位:乐山市文化局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