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秋日里的和谐美

作者:李一帅

字体: 【


  一
  
  戈雷雪夫出生在离莫斯科东北方向190公里处的弗拉基米尔市。他于1980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师范学院线条艺术系,后在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萨拉霍夫创作研究室研究生班继续深造,师从著名绘画大师萨拉霍夫;从2003年开始在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写生艺术系任教,现为俄罗斯美术家创作协会会员和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会员。戈雷雪夫继承了俄罗斯前辈艺术大师的自然写实风俗画的传统艺术手法。他在2000年,根据自己家乡苏兹达利小镇(又译苏兹达里,离弗拉基米尔市30公里)人们的现实生活,创作了布面油画《苏兹达利的秋天》。作者在作品中将故乡风光渲染得诗意盎然,描写了俄罗斯田园恬静而优美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大自然的怀念和对人类生命力量的崇高礼赞。
  
  《苏兹达利的秋天》笔法自然朴实,画面色彩浓郁,有着强烈的乡土生活气息。戈雷雪夫深爱着生养他的故土。画面上金黄色的田野漫溢出俄罗斯大地的醉人芳香和劳动者面临丰收的喜悦心情。画家笔触精致纯熟,追求自然美的人文主义情怀,在观众面前呈现出一幅俄罗斯世纪田园诗篇——那“是人类的黄金时代,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的生动体现。”[1]
  充满幻想的秋天一向是画家描绘的对象。戈雷雪夫运用潇洒稳健的笔触和绘画技巧,将俄罗斯的秋天画得既色彩自然,又富有美妙想象。画面以大面积的金黄色为主调展开,暖调子的铺垫既严谨,又用笔细腻,高度概括地描绘了俄罗斯古城中一座有着九百余年历史的田野小镇苏兹达利的清静淡雅与和谐柔美。画家笔下的苏兹达利小镇,有许多洁白美丽的古老教堂耸立天际,大片的树林,大片的麦地,一条穿镇而过的缓流小河,高天的蔚蓝色中飘浮着串联的大朵白云,遍地的野花盛开在金色的田地上。湿地里栖息着大量的鸟儿,田野中有牛马在自由自在徜徉。这就是鲜活的俄罗斯乡村风情,这就是戈雷雪夫给观众讲述的如梦如诗、如醉如痴的古镇童话。
  《苏兹达利的秋天》引导人们去观赏与探索大自然和俄罗斯古镇的灵魂深处。画家用抒怀的笔调,研究自然的生成和内涵,画出一片金黄色的秋天景色,给人带来超乎自然的迷人的灵气和生命的内在力量。画中给出的“艺术家的作品并不只是其主观想像的产物,也不是空洞的幻象;它是事物的真正本质,亦即事物的内在必然和规律的表现……由于在那个超越的领域中,自然与创造一致”[2]的生活情景。你看那透明的蓝天像一块蓝色的水晶,白云惬意地舒卷着和金色的树叶相映……画面的每个部分都隐藏着诗意,充溢着大自然的生命力量。金碧辉煌的大树冠密集而优雅地覆盖在洁白的教堂上,令人感到大自然的豪壮雄放,气象宏阔。
  画家满怀酷爱故土的深情,在描写大自然的亲切和宁静中,欣然张扬着生命的高洁和旺盛,揭示了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其简洁的构图与深刻的内涵相结合,让人觉得故乡的亲切和秋天的美好。画家让故乡的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诗情美意。阳光穿过湛蓝天空上飘荡的朵朵白云,照耀在宁静的小溪上;广袤的田野上是麦浪耀眼的金黄。远近的古朴教堂都浸染在秋天的橘色中,高处的树叶似蝴蝶在飞舞,草地也像铺上了橙黄的地毯。画家的笔触注重色彩细致的分析和融合,并紧紧捕捉住自然季节的特殊美感,使整幅画面有一种欢快的氛围,充满了岁月眷恋及自然与历史的和谐。画家把他感受、理解到的大自然之美及对大自然永恒力量的称赞和对故土深深的厚爱融为一体,用分明的层次与清晰的走笔宣扬着心中的激情。
  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3]在戈雷雪夫眼里,草木有情,自然有灵,人只是古老小镇自然的一部分。画家心里叠现的永远是故乡的田野、白桦林、小河、牲口圈、黑麦田……正如20世纪俄罗斯现代诗人叶赛宁在《挨肩坐下》诗中说:“在我久别的家乡,树林、草坪儿正在开放,在城市苦恼的掌声里,我好像已经濒临死亡。为了心的平静、安宁,我常把夏天和花园思忖……”画家笔下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故乡,是人与自然的默契,是人与拥有金色历史的沧桑古镇的对话。它让人们感知了苏兹达利自然的灵性,鲜明地表现了俄罗斯当代画家对生命的颂歌与自然的膜拜。
  
  二
  
  画家对美的理解,就如同他所选择的创作生活一样。戈雷雪夫的《苏兹达利的秋天》所透溢出的正是他儿时起就执著探寻的大自然的性灵之美与永恒之美。席勒在《秀美与尊严》一诗里说:“前进的人感激地带着艺术,/向苍穹振奋起遒劲的翅膀,/从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就跳出一个崭新的美的人间天堂。”戈雷雪夫就是在美丽、宁静的故乡古镇的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回到自己的真实的。画家很好地继承了19世纪俄国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在《金色的秋天》中,描写金色秋天里诱人的白桦树和宝石一般透明的溪水的技法,发扬了俄罗斯绘画的优秀传统。画家笔下的“自然界充满了生活的力量和美,他在其中找到了精神寄托……用画笔亲切入微地把俄罗斯自然描绘得使人感到具有生命的脉搏。”[4]戈雷雪夫徜徉在苏兹达利金秋时,不仅找到了自己的灵魂,更是找到了可依凭的故乡古镇近千年的历史生命力量。画家把秋日看成是神圣的上帝,是天堂,是寄托着无限希望和信仰的季节。读《苏兹达利的秋天》,使我们仿佛听到古老教堂钟声在金色中敲响。漫天的黄叶,给人的不是凄美的忧伤,竟是艳美的壮丽。画家阐释出的大自然是慈善的,是人类历史发展及赖以生存的家园。
  《苏兹达利的秋天》那金黄的画卷倒映着大自然的明媚与和谐,述说着这明媚和谐中的耐人寻味的哲理:那就是真正的美是短暂的,因而要善于捕捉与把握。诚如俄罗斯诗人丘特切夫所说:俄罗斯的秋日“把半个天空抱在怀里,随后便在高天渺无踪影。啊,这绚丽多姿的幻影,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欢欣!它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瞬息,抓住它吧,莫要犹豫不定!”[5]正因为认识到秋天自然美在历史长河中的瞬间性,戈雷雪夫在画中倾尽功力,用古镇瞬间的生活姿态来形象地描绘它的美,展示它的美,从而形成其绘画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使瞬间的自然形态凝聚成永恒的主题。戈雷雪夫对苏兹达利的金色秋天的描写既朴实简练,又不粉饰求纤,感情真挚是他的艺术灵魂。作者对古镇的记忆和激情在作品中得以完美整合,通过天空、大地、农人及土地上生物、建筑物的和谐共处,去让人体悟到自然、历史与人的亲近。
  秋天是大自然丰收色调的真实展现;秋天是果实世界的金色光彩。《苏兹达利的秋天》表现自然,表现自然美,提示人们自然本身的美的丰富和广博的内涵,值得去重视、欣赏、关爱与保护。戈雷雪夫笔下的秋天色彩斑斓,充满魅力。这是一种秋天的果实对远去的春天深长的感激。每个秋实的汁液里都包含着春天的雨露;每片通红的秋叶里都隐藏着春天的历史,让读者从这部作品中感受到秋日对春风的怀念和礼敬。作品还表现农民渴望秋天,渴望丰收的劳动喜悦。作者的心愿无疑是让田野充满收获,使大地散发麦香,让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回报,领悟自然的博大慷慨,以至于让人心中产生一种对永恒的大自然与悠久的人文历史的虔诚敬畏及严肃思考。这是《苏兹达利的秋天》的壮美画面带来的艺术效果的最动人之处。
  戈雷雪夫始终恪守着自己的艺术理想,长时间里一直静静地躲在自己的心灵里作画。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亦是人类精神产品——艺术之母。俄罗斯故乡的自然风光成就了作者。他从俄罗斯近千年历史的古镇秋日里吸取营养,激发灵感,发展艺术创作。画家在崇尚自然美的同时,将理想美与历史真实美高度统一起来,从而创作出这幅以宁静和谐撼人心灵的伟大作品。
  
  注释:
  [1]任光宣:《俄罗斯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2000年版,第223页。
  [2](德)卡西勒著,顾伟铭译:《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2页。
  [3](法)罗丹著,沈琪译,吴作人校:《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3页。
  [4]奚静之:《俄罗斯美术十六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0页。
  [5](俄)丘特切夫著,朱宪生译:《丘特切夫诗全集》,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第406页。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俄语系(杭州)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