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四川省文物受损情况选介

作者:四川省文物管理局

字体: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震级高、烈度大、涉及范围广,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中国震惊,世界震惊。
  
  此次灾害,使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湖北7省(市)共有16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两处世界文化遗产)、25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共有2980件馆藏文物受损,其中珍贵文物321件。特别是四川省1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有83处严重受损;57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74处损害严重;303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803处受损。四川省另有44处博物馆、文管所、考古所的文物库房、办公、管理用房损毁;受损的馆藏文物达2053件,其中珍贵文物218件。预计修复资金高达74.4亿元人民币。
  这里介绍的仅是部分受损文物保护单位。
  
  领报修院
  领报修院(俗称上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彭州市白鹿镇回水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曾动用民工近千人。其占地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440平方米。它坐西向东,为两楼一底四合院,分前厅、后厅、耳房;后面正中是高大的钟楼。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外部为法国天主教建筑结构,内部属典型的中式建筑风格。据说领报修院是天主教会为了教授给传教士更高级的宗教知识而修建的学校,院内钟楼则是教徒们进行礼拜的场所——礼拜堂。 现领报修院建筑全部垮塌。
  
  
  
  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桃坪乡,海拔高度1 500米,南临杂谷脑河及国道317线,西北紧靠增头小河。桃坪羌寨建成时间较早,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城堡式建筑。其中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均为石木构筑。民居高大、宽敞且层次分明,户户相连。寨内的巷道宽窄不一,蜿蜒曲折,神秘莫测。地下水网四通八达。
  现桃坪羌寨民居和碉楼有部分垮塌。
  
  
  二王庙
  二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之一部分,位于都江堰内江左岸玉垒山麓的一个古木参天、林荫蔽日、上下高差达60余米的山坳中,隔江与古堰相望。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南齐建武间(494年—498年)改祀李冰,为崇德庙。宋开宝五年(972年),增祀传说中李冰的儿子——二郎。因父子二人相继被敕封为王,清初遂名“二王庙”。
  现存建筑系晚清和民国时期建造。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依山势布局,轴线多次转折,围绕李冰大殿为中心,按祭祀、饮食、住宿、园林各自的功能要求,从纵横两个方向组成高低有序、主次分明、功能各异、整体性强并带有浓厚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群。庙前左右各一座三重檐过街楼,与照壁疏江亭长廊连接形成自横向入庙的通道。
  
  大殿系纪念李冰父子创建都江堰的祭祀中心。现存建筑为民国26年(1937年)重建,面阔七间34米,进深五间22米,通高18.5米。穿斗、抬梁式木结构建筑,三层重檐歇山顶,各层飞檐翘角长达4米;小青瓦层面。建筑面积2029平方米,其中底层建筑面积764.8平方米。因单坡层面长达14米,设计巧妙地采用了双脊天沟结构解决屋面排水。
  
  山门为三重檐歇山顶建筑,阑额上部均用凤凰窠装饰,门额正中“二王庙”匾为冯玉祥将军所书。乐楼为三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小青瓦屋面。面阔三间14.5米,通高12米,清同治八年(1869年)修建,底层面积仅48平方米。其设计以三为模数,按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哲理布局。 庙内关于崇敬李冰治水功绩、记录前人治水经验的石刻、诗碑、匾额、楹联,举目可见;尤以治水六字诀“深掏滩,低作堰”及“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等格言最著。近年来,先后对大殿左侧附属建筑进行维修改造,设立“李冰纪念馆”;右侧新建秦堰楼,又增塑堰功人物,进一步展示了都江堰创建、发展的历史进程。 现二王庙严重受损。
  
  云岩寺
  云岩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油市武都镇窦圌山中部,海拔高度800米~1140米。它背依三座山峰,面对江油古城(今武都镇),东傍悬崖绝壁,西邻群峰密林,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的毁葺交替,佛道相争。现存建筑格局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文武殿、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五重主体建筑,两侧再辅以配殿、经堂、禅房、客厅等。
  
  飞天藏殿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宋代建筑,同时又是四川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内转轮经藏结构精巧,做工细致,斗拱种类变化多样,是我国古代小木作工程中的精品。当中宋代人物木雕,比例适当,表情丰富,极富内心感染力,是我国古代木雕中的精品,艺术价值极高。
  云岩寺的其它古建筑,亦经历清初康熙年间直至民国的漫长时期,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建筑特色。整个云岩寺背倚窦圌奇峰,十分和谐地融于大自然之中,成为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
  现云岩寺窦真殿和天王殿已全部垮塌,飞天藏部分受损。
  
  
  报恩寺
  报恩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武县龙安镇,为土官佥事王玺、王鉴父子建造,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全寺占地27800多平方米,古建筑3500多平方米。各殿建筑由东而西,次第升高。主要建筑置于300米长的中轴线上,分别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阁,左右配以钟楼、大悲殿、华严殿、碑亭和长廊,布局严谨,雄伟壮观。寺院殿宇红墙绿瓦,飞檐凌空。大悲殿内精雕细刻的千手观音,华严殿里巧夺天工的转轮藏,大雄宝殿中高大慈祥的三世佛和“当今皇帝万万岁”的九龙碑等,均为国内罕见,堪称佛国胜地。它为清一色楠木结构,按宫殿造型设计,融建筑、雕塑、绘画艺术为一炉,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
  平武报恩寺和青海矍昙寺、北京智化寺及武当山遇真宫同为国内少有的保存完整的明代早期宫殿式寺庙建筑实例。报恩寺同时还是国内罕见的建筑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有汉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是多民族文化互相融合的典型代表。报恩寺历时20年完成,是明代汉人充任的地方土司奏请建造的,为这种特殊政治制度的重要历史见证。
  
  报恩寺在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中安然无恙,这次又经受住了汶川大地震的重大考验,但局部仍有损坏:山门正脊断裂,两侧琉璃墙前壁垮塌,殿内明代塑像手臂断裂;天王殿墙体和报恩寺祭祀碑垮塌;大雄宝殿墙体向外开裂,壁画受损;大悲殿明代泥塑与墙体间开裂,倾斜;转轮藏殿的山墙垮塌。
  
  李白故居
  李白故居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油市青莲镇,包括太白祠、陇西院、粉竹楼、洗墨池、月圆墓等。
  太白祠始建于唐末,再建于宋,现祠内有嘉庆八年(1803年)“怀李白”诗碑,嘉庆十八年(1813年)“过漫坡渡谒太白祠”诗碑和民国28年题书的“太白故里”碑各一座。
  陇西院是李白幼时读书之地,始建于北宋,清乾隆时重修,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增修太白、仓颉、文昌、地母四重殿堂。今存山门照壁及李白故居小院。山门彩饰,上刻有“弟妹墓犹存,莫谓仙人空浪迹;艺文志可者,由来此地是故居”的石联。陇西院占地面积8458平方米,建筑面积771平方米。
  粉竹楼位于青莲镇北郊、太华山西麓,传为李白之妹李月圆故居。相传李月圆与好友张雪娥在楼上吟诗刺绣,每天将梳洗的脂粉水泼到楼下竹林里,天长日久,青竹变成了粉竹,故此得名。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建,现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
  
  现李白故居受损严重:陇西院照壁全部垮塌;李白旧宅屋脊损坏,屋面受损,内墙开裂;绪论堂屋脊垮塌严重,屋面受损,内墙有裂缝;陇风堂屋脊屋面损毁严重。太白祠屋脊全部垮塌,墙体开裂,围墙倒塌70%以上。粉竹楼照壁上部倒塌,屋面部分受损。
  
  盐亭笔塔
  笔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盐亭县云溪镇。它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属砖石仿木结构,通高31.1米,七级楼阁式,六角攒尖顶。塔刹塑巨笔,塔体六边形,逐层上收,各层开窗,空心至顶。
  第二、三、四、五层楼塔面有戏剧、人物、鸟兽、花卉、山水浮雕;第二、三层各有土陶烧制的云龙浮雕;二、三楼嵌“龙盘虎踞”四字;五、六、七层各有铁铃,塔内各层均铺木楼至顶;塔基系六边形,石面高1.1米,边长6米。
  现笔塔大部垮塌,余高仅约9米。
  
  
  文星塔
  文星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县花荄镇文星村。它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建成。文星塔坐北朝南,为十三层密檐六角攒尖顶空心砖石塔,通高28米,边宽8.95米。塔身平面呈正方形,塔第一层为条石,其余十二层均为砖砌至顶。塔内东壁残存石踏道15级,西壁存有清光绪十六年重修文星塔的题记。
  现文星塔基本垮塌,余高仅约6米。
  
  
  河西普照寺
  河西普照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油市太平镇普照村,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明天顺元年(1457年)重建。
  河西普照寺坐西向东,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现存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阔三间13.5米,进深22米,单檐歇山式,小青瓦顶,外檐下为七踩三翘品字斗拱,斗口为11厘米。
  现河西普照寺大雄宝殿屋脊垮塌,屋面受损,墙体垮塌、剥落。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