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在中华传统诗词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康济民

字体: 【


  尊敬的袁行霈馆长,尊敬的吴孟庆馆长,各位馆老,各位馆长: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央馆和兄弟馆的领导与同仁以不同形式对我馆表示了慰问并对灾区进行了援助。昨天一到上海,就切身感受到上海各界群众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藉此机会,我谨向中央馆和各兄弟馆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也想通过你们,向各省市(区)干部群众对四川灾区的无私援助表示真诚的感谢。
  四川和各兄弟省市(区)一样,也是一个诗风浓郁、文脉充盈之地。西汉扬雄的子云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当垆卖酒之肆,作为旅游胜地,不断向今人诉说着两千年前的沉思与浪漫。初唐陈子昂的读书台至今屹立在绵阳市郊,仿佛对着被地震倾覆的山川,在吟诵“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门三杰、山谷、放翁,直至现代文豪郭沫若、巴金……无数的诗人在四川不仅留下许许多多铁板铜琶、黄钟大吕般的壮歌豪诵,也留下了以中国第一部词集——花间集、女诗人薛涛的洪度诗为代表的婉约、细腻,感悟生命、述说情怀的低吟浅唱。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蕴含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传承的人文精神。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时,吟唱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先忧后乐,心怀天下的精神早已通过诗歌这种载体,融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铸入了中国人的骨髓。所以我认为,在巨大的地震灾难降临时,有人面对房倒屋塌、亲人遇难而强忍悲痛,奋力去救助身边的人;有人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奔赴灾区,去抢救素不相识的生命;更有千千万万远隔灾区千里、万里的人慷慨解囊,向灾区群众伸出援手,凡此种种,应该说是与上面所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文精神对中国人灵魂的融铸分不开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传统诗词研讨会,传承传统诗词的诗风与文脉是十分有意义的。
  
  5·12地震给四川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抗震救灾工作正冒着不断的余震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会议结束后,我们要立即回去组织“名家书画赈灾义卖”活动,为抗震救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诗仙李白曾经写道:“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今天的城市,本来就是人类在荒野中一代一代建设起来的。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友好人士的帮助下,四川人民一定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持科学发展,再造秀美山川,重建美好家园。在不久的将来,在千古都江堰、神奇九寨沟……热情好客的四川人民将再次迎接各位的光临!
  谢谢大家。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