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百年来中外重大地震

作者:佚名

字体: 【


  
  人类作为地球村的一个成员,既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广袤土地等众多资源带来的财富和安祥宁静的环境,又承受着与之俱来的诸般灾难。地震灾害以其瞬间突发性、巨大摧毁力、破坏范围广、次生灾害多和难预防等特点,雄踞群灾之首。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地震,波撼半个亚洲。震区内数百年建设成就毁于一旦,8万多条无辜生命长眠地下。大自然再次展示了它无与伦比的巨大能量和残暴无情的一面。笔者曾从事救灾工作多年,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成文,希望能增加读者对地震灾害的了解,保持对大自然的些许敬畏。相关文献对同一个地震有多种描述的,取其一种。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韩渭宾同志对整理本文给予诸多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1902年新疆阿图什地震
  1902年8月22日03时00分,中国新疆阿图什北部(北纬39.9度, 东经76.2度)发生8.2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55公里。地震有感面积达92.7万平方公里,10度破坏区达5500多平方公里。山崩滑坡,裂缝如网,巨树腰折,沟谷易形。阿图什山错动20米,平地冒沙高达七八米,平地裂缝宽0.5~2米,人畜树木多有陷入。乌帕尔地区有一面积25亩的地面下陷;戈壁滩出泉,可灌千亩。地震造成1万余人遇难,房屋倒塌3万多间,喀什大清真寺、香妃墓等著名古建筑物均遭到破坏。较深的震源,使得震中区出现大范围、大规模地形变易,被称为改变了边陲地貌的大震。
  
  1920年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发生8.5级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2公里。地震波及17个省、市,有感面积251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幅员的1/4强。极震区面积2万平方公里,地面或成高陵或陷深谷,山崩地裂,峰谷互换,山河变易,黑水横流,城垣尽圮,村庄覆没,诸河尽塞。当时的《中国民报》记载了震后的悲惨场面:“清江驿以东,山崩土裂,村庄压没,数十里内,人烟断绝,鸡犬绝迹。”海原、固原、静宁等四城全毁,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遇难总人数为234117人,遇难万人以上的有8个县,震中海原县即达73027人,占该县总人口的59%。北洋政府草菅人命,不积极组织救灾。寒风凛冽,幸免于难的灾民“无衣、无食、无住,忍饥忍冻,哭声遍野,不特饿殍,亦将僵毙”。人祸加重了天灾,甘肃省长张健被革职谢罪(时海原隶属甘肃省)。海原地震后,北洋政府中央地质调查所于1921年即派员赴法国学习,1930年终于在北平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地震台,拉开了近代中国地震观测工作的序幕。该台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止,共记录了2472次地震。地震遗留下40多个大大小小的堰塞湖,珍珠般撒在干涸的黄土高原上。海原地震是全球罕见的毁灭性大地震。
  
  1927年古浪地震
  1927年5月23日0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省古浪县(北纬37.7度,东经102.2度)发生8.0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20公里。地震时声如暴雷,起止共五六次,地面如怒涛狂跃,极震区古浪县城周围50多里范围内应声变成一片废墟。据《重修古浪县志》记载:“是日将晓,……霹雳一声,山鸣谷应,数十丈之黄尘,缭绕空中,转瞬天地异色,日月无光,城郭庐舍化为乌有,山河改观,闾巷莫辨,号痛之声,远闻数里,全城房屋,颓倒无遗。”共遇难41471人,仅8万多人的武威县,就有35495人蒙难,倒塌村庄19399座。地震致武威城楼、城墙震毁,张掖坏城墙其半,兰州城垣亦塌3处。1936年4月9日的《新民报》报道说,古浪大震后,河西10余县受灾惨重,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肃州(今酒泉)、玉门、安西、永登人民大半逃亡,村里人烟灭绝。古浪县城遭毁后也迁移他处另建。
  
  
  1932年昌马地震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省玉门县昌马堡(北纬39.7度,东经96.7度)发生7.6级地震,震中烈度10度,震源深度60公里。极震区内地面破裂达116公里,1米多宽的裂缝随处可见。裂缝过处,山头如馒头开花,城垣倾颓,房屋尽毁;出现规模巨大的土埂隆起、陡坎、塌陷等地表变形。井泉干涸,疏勒河绝流数日。余震持续半年。破坏区囊括昌马盆地及河西走廊西部,长500公里,宽155公里。中国著名的古迹嘉峪关城楼亦被震坍一角,著名的昌马石窟仅残存数室。西北回、汉群众居住的窑洞都不抗震,强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特别严重。昌马地震造成了约7万人死亡的巨大灾难。
  
  1933年叠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省茂县叠溪城(北纬31.9度,东经103.4度)发生7.5级地震,震中烈度10度,震源深度16公里。震时声如雷鸣,倾刻山崩地陷,陵谷迁移,地貌改观,沙尘蔽天。叠溪全城及周围60余城镇、村寨瞬间即逝,基址无存。四山皆溃,岷江塞流,形成4个地震湖(堰塞湖)。江水倒灌20多公里,叠溪附近20余羌寨尽葬湖底。震后45天,即10月9日7时,160米高的坝溃决,水头高达20丈的洪峰扫荡了茂县、威州(现汶川县城)、汶川(现绵虒镇)、灌县(现都江堰市)沿江两岸。10月10日1时许进入灌县境,水头仍高4丈余。洪峰流量约每秒1.02万立方米,冲毁都江堰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等水利工程及安澜索桥,进入川西平原,直抵距叠溪260公里的乐山县。据记载,极震区内人畜几无幸免者,殁于地震者6945人,被洪水冲没者2500余人,伤者不计其数。地震湖溃决后留下的两个堰塞湖,就是现在长达10公里的叠溪“大海子”和“小海子”,像两颗嵌在成都到九寨沟公路上的蓝宝石,已成为著名的景观。叠溪地震是造成最严重次生洪灾的大地震。
  
  1950年察隅地震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墨脱间(北纬28.4度,东经96.7度)发生8.6级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25公里。极震区内土石建筑倒塌十分之九,整座整座村庄被掩埋或覆没江中,山崖、雪峰崩塌十之九,堵塞雅鲁藏布江。道路毁坏,交通断绝,地形变易,地裂涌沙,河道改易。在人烟稀少的大峡谷区遇难竟达3300多人,倒塌各种房屋9000多柱(西藏藏房计量单位,一柱约2~2.2米见方)。雅鲁藏布江溃决的洪水,在印度境内造成1500多人遇难,阿萨姆邦损失达2000万英镑。察隅地震是记录到的烈度最大的大震之一。
  
  1966年邢台地震
  1966年3月8日05时29分14秒,中国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北纬37.4度,东经114.9度)发生6.8级地震,震中烈度9度强,震源深度10公里,极震区面积300平方公里;3月22日16时11分、19分,邢台专区宁晋县内相继发生6.7级、7.2级地震,震中烈度10度,极震区面积137平方公里。3月26日、3月29日,在老震区附近的束鹿南、巨鹿北又先后发生了6.2级、6.0级地震。21天发生的6次6级以上强震,造成京广线、石太线铁路中断,震区出现大量地裂缝、错动、冒沙、喷水和地面沉陷。地下水位上升2米多,井水普遍外溢。强震叠加,极震区内房屋经反复震荡,几乎全部倒塌,基础设施悉遭损毁。遇难8064人,伤38451人,倒塌房屋508万余间,经济损失10多亿元。震前久旱,震后漫天飘雪。时中国总理周恩来三赴震区,潸然泪下,指示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地震预报系统。从此,新中国开始了地震预报科学的实践。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