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知否文君《白头吟》

作者:徐 康

字体: 【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爱情故事中,西汉时蜀中的一对才子佳人——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前179—前118)与才女卓文君的故事格外生动感人。这不仅因为他俩郎才女貌珠联壁合,还因为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曲折丰富的传奇色彩一既有不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私订终身、冲破封建樊笼、对婚姻自由的勇敢追求;又有“相如琴挑,文君夜奔”,一曲《凤求凰》、“闻弦歌而知雅意”的浪漫成分;还有相如“家徒四壁”,文君重才轻财,“爱情至上”的纯情特色;更有“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同甘共苦、夫唱妇随的创业佳话。总之,在距今二千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二人对旧礼教的反叛行为实可谓惊世骇俗,亦堪称千古楷范。当二人在成都“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后,故事的“续篇”依然充满了阳光般的亮色——相如赴京入仕,“御前作赋,名动京华”;尔后是“驷马高车,衣锦还乡”(成都至今还有“驷马桥”);再后是“卓父认婚,丈人赠金”;最后是“买田置宅,夫荣妻贵”……似乎这一桩美满婚姻,除了浪漫爱情与恩爱生活之外,自始至终都顺畅无虞而别无波澜。
  
  其实不然
  
  晋人《西京杂记》载:“相如(在京时)欲聘茂陵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便说的是二人婚后在感情上的一段风波。
  原来在婚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司马相如独自一人在京城长安为官。他曾担任皇帝的近侍(郎官),后又被任命为中郎将,因文才出众而颇受汉武帝刘彻的器重。他的《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等名噪一时,甚至有“千金难买相如赋”之说。司马相如风流才子,相貌堂堂,于是达官贵人中,前来攀亲者、愿将女儿或姐妹许与相如作妾者,不乏其人。司马相如虽然依旧思念、爱慕着卓文君,但正值壮年,孤身一人,亦有难耐寂寞的时日和经不住诱惑甚至心生异念的时候。加之那个年代,文人官绅休妻另娶或在外纳妾已成常例,于是,“茂陵女”之说便由此而生。
  司马相如欲纳“茂陵女”为妾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成都。卓文君初闻此事,亦如五雷轰顶,气愤异常;然而她毕竟是有学识、有见地的刚强女子,很快便冷静下来。她仔细回忆了自己和司马相如私订终身的情投意合,夜奔成都的浪漫执著,当垆卖酒的茹苦含辛,鸾凤和鸣的融洽美满……她揣想“纳妾”之说很可能是相如难耐孤独寂寞的一念之差。并非根本上的喜新厌旧与翻脸变心。她相信相如的一时糊涂尚可回心转意,沉吟良久,于是排简援笔,写下了辞茂情绵的一封家书,即后人评为“宜嗔宜喜春风面”、“哀音缭乱,急管繁弦”的《白头吟》。在这封文情并茂的家书中,卓文君先以“群华竞芳,五色凌素”比喻京城繁华之地的诸多诱惑;然后以“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指喻相如已不恋旧琴(旧情)而另寻“新声”(新欢);接下来以“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八个字,让相如勿忘家乡有爱慕他的娇妻。下面则是嗔怪与批评:“彼木而亲”暗喻相如移情别恋(“彼木”指别的女子);“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迷惑过分)而不悟”,叹息他过分沉溺于诱惑而一时执迷不悟。再下面是深长的婉惜与感叹:
  弓弦啮(断),明镜缺。朝露唏(干),芳弦歇。白头吟。伤离别。
  这十八个字深深地寄寓着对夫妻情爱义断恩绝的担忧之情。结尾几句是:
  努力加餐毋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这是正话反说,欲挽故“诀”,悱恻缠绵,勾魂摄魄;读罢仍觉余音袅袅,其凄切叹惋之情溢于言表。
  通读整封书信,有情有怨,有理有节,以喻服人,以情动人,更多的是不能把握婚姻命运的担心与忧虑,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悠长。这封信不仅文采斐然,意蕴深沉,而且充满了真情,寓嗔怨于规劝,隐担忧于缠绵。“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堪称千古佳句。锦水即锦江,“鸳”在此而“鸯”在彼,更能勾起柔肠百结,使对方勿忘昔日的夫妻恩爱之情。这里的汉宫之“木”即丹青树。《九域志》载:“其树直上百尺,上结丛条,犹如车盖,一丹一青,斑驳锦绣,长安谓之丹青树”,后以此树比喻夫妻和美。博学多才而又专情如一的卓文君,以此一“鸳”一木作喻,用可打动夫君的昔日之恋,提醒夫君勿忘旧情,应当说是相当有智慧,也是富于文采的。信的结尾处再次提到“锦水”这一成都的代称。一封短信中两次提到家乡,提到他们夫妻爱情的“发祥地”,对于勾起司马相如的乡梓之思、初恋之情不能不说是颇有作用的。此亦可见卓文君的良苦用心。
  司马相如接信后,果然被信中的真情打动,一番自省反恩之后,回了一封同样文情并茂的信,史称《司马相如报卓文君书》。信中他以“五味虽甘,宁先稻黍;五色有灿,而不掩韦布(粗布)”为喻,既是反省又是表白地表明自己不再受外界(五味、五色)诱惑,而回心笃恋旧情(“稻黍”、“韦布”)的决心,即所谓“糟糠之妻不下堂”之意。相如还特意挑出文君信中的佳句:“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十分赞赏地写道:“诵子嘉吟(读着你的佳句),而回予故步”(而使我回头,回步);最后发誓日:“当不令负丹青憾白头也”(我一定不会让你辜负丹青之誓而有白头之叹的)。事情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司马相如从此放弃了纳妾的打算,二人恩爱如初,“白头”到老。直至若干年后,司马相如病故,卓文君又写了一篇《挽司马相如诔》,回忆忠贞不渝的爱情,表达生离死别的哀伤。此是后话。回过头来看卓文君当初的《白头吟》,它既是情“谏”,又是情“探”,更是情“柬”(情书)。它不仅用了四个美好的事物(弓弦、明镜、朝露、芳弦)作喻,惋叹昔日爱情之消融(弓弦“啮”、明镜“缺”、朝露“唏”、芳弦“歇”),归结到“白头吟,伤离别”的凄婉动人,以此打动“犹豫”中的丈夫,更是用了“锦水有鸳,汉官有木”的隽言佳句,既形象贴切又极富感情色彩,使辞赋大家司马相如既感动又钦佩,而终于回心转意。
  由此来看,一方面,卓文君毕竟是卓文君,司马相如也毕竟是司马相如。她和他既不是秦香莲,也不是陈世美;当然也不是一般粗俗的村夫野妇。否则,《白头吟》无论怎样动人,也只能是对牛弹琴。另一方面,卓文君在面临着有可能被丈夫遗弃的婚姻危机时,并未采取“恼羞成怒”式,或“金刚怒目”式,或“泼妇骂街”式,或“反唇相讥”式,或“鸣冤告状”式,而是采取了诉诸文字的“寓理于情”式、“以情动人”式。这是她的聪慧明智之处,也是她感动丈夫回心转意的根本所在。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这还须要司马相如心有灵犀、旧情未泯,相以“配合”才行。
  说到底,要做到爱情的不断更新与婚姻的长期巩固,还得同气相投,同声相求。要做到“鸾凤和鸣”,还得一个是鸾,一个是凤才行。这便是《白头吟》留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四川省作家协会(成都)副主席、国家一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