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康白情和他的白话诗

作者:徐志福

字体: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是文学革命。而打先锋的是白话新诗运动。
  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带头写白话诗的是以胡适为首的一群北大及其它大学的教授。1917年2月,该刊登出胡适的白话诗8首,这是中国新诗运动的第一批白话诗。到1918年,除胡适外,发表白话诗的还有刘半农、沈尹默、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周作人等12人,共计62首。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出版,这是中国新诗运动中的第一个个人专集。
  继《新青年》之后,《新潮》、《星期评论》、《少年中国》等刊物都发表白话诗,又涌现出刘半农、康白情、刘大白、俞平伯等一批青年诗人。他们的诗作汇编成《新诗集》(第一编)于1920年1月出版,这是中国白话诗人第一本专集。其中康白情(1896~1958)的诗是佼佼者。
  五四时代“新诗创造最多、影响最大”的北大学生——康白情,原名梓纲,字洪章,四川安岳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是一位大胆狂傲的反潮流闯将。他到北大不久,就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卓越的组织能力而成该校四大学生领袖之一(其他三人是傅斯年、罗家伦、张国焘),后当选为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席,积极投入五四运动。1920年,他被蔡元培选送留学美国。
  当他的老师辈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时,康白情紧随其后,于1918年夏写了一组《庐山纪游三十七首》在报刊上发表,以示响应。是年秋,又与北大同学傅斯年、罗家伦等组织“新潮社”,打出“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的大旗,还创办《新潮》月刊(任干事),与《新青年》遥相呼应,使其成为全国风起云涌的学生刊物之首,1918年7月1日,少年中国学会成立,作为中坚骨干的他,应李大钊之约,共同创办《少年中国》月刊,使其成为新诗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
  康白情是蜀籍作家中最早投入五四新诗运动,并在创作实践、理论建构上堪与胡适等前辈比肩的青年诗人。郭沫若曾说:“我第一次看见真的白话诗是康白情的《送曾琦巴黎》”,“委实吃了一惊,也唤起了我的胆量(指写新诗)”
  康白情以《雪后》、《先生和听差》、《草儿》(以上写于1919年2月前)、《妇人》、《和平的春天》、《别少年中国》、《女工之歌》等名诗而蜚声文坛,1922年3月出版诗集《草儿》,1923年又增删出版《草儿在前》及《河上集》。康白情的诗不受传统束缚,纵情抒写性灵,张扬自我,大胆解放诗体,受到当时诗坛一致好评。
  康白情的诗,在内容上一是表现工农劳动者的生活气息,二是以浓郁的浪漫特征表现昂扬激奋的热血少年的美好理想和爱国之情。其艺术特色是大胆浓重的抒情倾向,善向大自然中开掘题材,摹声绘色,质朴自然,清新明快。
  还是北大学生时,康白情其人其诗就均享盛名。与早期写白话诗的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大都是康的老师辈)相比,其诗的意义在于打破了旧诗镣铐之后开始区别白话文与白话诗,对诗的本体和诗的表现特质进行努力探索。胡适等在诗这个最困难的体裁中“尝试”着实验现代汉语,但旧体歌谣的痕迹太露。康白情被誉为“一个比较纯粹的诗人”,“解放算是彻底的,他能找出我们语言的一些好音节。”朱湘也说:“他的描写才是他对于新诗的一种贡献”。总之,他大胆打破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追求诗体解放和形式的创新,获得时代的肯定。
  五四新诗运动中,伴随诗歌创作,先驱们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诗歌理论,如胡适的《谈新诗》、俞平伯《社会上对于新诗的各种心理观》等,但大多数仅就新诗创作中的问题和作品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述,未能系统地形成专论。康白情则一开始就将写诗同建构理论相结合。1920年初,他发表了《新诗底我见》专论。在关于为什么要创建新诗、关于新诗的特点方面,他都作了比别人认识更明确、更完整的回答。他认为“诗是主情的文学”,诤隋从何处来?“第一是在自然中活动。作诗要靠感性;感性就是诗人底心灵和自然底神秘互相接触时,感应而成的。”“第二是社会中活动。感情里最重要的元素……是对于人的同情”。在这种先进诗歌创作美学思想观照下,康白情写了不少好诗,使早期白话诗产生了质的飞跃,具有了可供欣赏与流传的价值。且看他1920年4月写的《和平的春里》的几句诗:
  遍江北野色都绿了。
  柳也绿了。
  麦子也绿了。
  水也绿了。
  鸭尾巴也绿了。
  穷人底饿眼儿也绿了。
  是诗构思新颖,意境清新,由江北凝重的遍绿到柳、麦、水、鸭、人眼的点绿,形象具体,宛若天籁。外界景色碰在他诗情的弦上,仿佛响起了田园交响曲:“谁把细筝移玉柱,穿帘燕子双飞去。”情景交融,自然天成。
  俞平伯曾在《草儿序》中称赞康白情写诗是“很敢冒险放开手去做……我最佩服他敢于勇往的精神,一洗数千年来诗人底头巾气、脂粉气。”胡适也赞扬他的诗“解放的成绩最大。”
  总之,康白情的新诗论是晚清“诗界革命”真正过渡到“新诗运动”的号角,是早期白话诗创作的经验总结,标志着五四新诗运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只可惜这位被称为“纯粹诗人”的五四闯将只在诗坛闪烁了几年就流星般地殒落了。
  康白情于1920年赴美留学,在柏克利加州大学选修“近代社会改造学说”,开始过分热衷政治,对诗是金盆洗手。他想另干一番伟业,成为万人瞩目的政治家。他先后与日本、美国共产党都有联络,又曾加入旧金山华侨中的洪门致公党,但后来都放弃了。1922年5月,他邀约在美的张闻天、孟寿椿等人成立“美洲中国文化同盟”,是主要负责人,并推荐“少年中国学会”朋友张闻天任《大同报》编辑,后促成张在美留学。1923年,他又拉上加州几个中国留学生入伙,发起成立“新中国党”,自任“党魁”,并立即在美国、法国等地华人中发展组织,连在法留学的李劫人也加入了他的组织。他还在上海、北京设立党部。1924年,康白情回到祖国,没有成为五四先驱们,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同路人。回国后的三十余年间,他曾任北京民国大学讲师、华南师范学院教授等职,1958年病死于湖北巴东,享年63岁。“白康熙以来新修县志的佳作。”福建名士林万里说:《二十四史校勘记》是“国史研究的伟业”。近代史学家罗振玉、李慈铭也高度评价张森楷及其鸿篇巨制:“古无此书,足称盛业”。1978年《人民日报》为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四史”出版发表的专论《用科学态度对待历史遗产》、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辞海》,也都不同程度地肯定了张森楷在史学研究中的贡献。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