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中上古时期期蜀语文献资料综述

作者:汪启明 谢芳琳

字体: 【


  蜀语区是汉民族共同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言区,特别是中上古时期的蜀语言文化对汉民族共同语言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本文拟对中上古时期不同阶段的蜀语文献资料进行一次大体梳理,以供研究者参考。
  一、西汉时期。蜀地文化高度发达。但文人作品不多。《汉书·地理志下》云:
  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泱,柔弱褊厄。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
  《汉书·循吏·文翁传》还特别提到当时的情况: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这两段话已表明汉代蜀地文化的高度发达。但遗憾的是,在传承文献中,蜀地作家文人所占比例偏少,以罗常培、周祖谟先生《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中《两汉诗文作家籍贯生卒年表》的统计,共有57人,籍贯不明的有26人,蜀地仅司马相如、王褒、扬雄3人,占作家总数的5.2%,占有籍作家数9.6%。《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上》提及蜀郡成都人严君平“雅性淡泊,学业加妙,专精大《易》,耽于《老》《庄》”,“授《老》《庄》;著《指归》,为道书之宗。”他是扬雄的老师,年九十而卒。《隋书·经籍志》说:“《老子指归》十一卷,严遵注。”《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并有著录,卷数有所不同,为十四卷。正统《道藏》能字号有严遵《道德真经指归》谷神子注本,但《四库提要》认为这部书是伪书。是书不见《汉书·艺文志》,但见于《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君平)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此材料不是非常可靠。又有张宽,曾受文翁之使“东受七经,还以教授,于是蜀学比于齐鲁,巴汉亦化之。……作《春秋章句》十五万言。”又有杨终,“年十三,已能作《雷赋》,通屈原《七谏》章,后坐太守徙边,作《孤愤》诗,……作《生民》诗,又上《符瑞》诗十五章,制《封禅书》,著《外传》十二卷,《章句》十五万言,皆传于世者。”而何英、杨由则“学通经纬。英著《汉德春秋》十五卷”。杨由“著书十篇而卒”。(以上均见《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上·蜀郡士女》)《后汉书》载杨由“著书十余篇,名日《其平》,终于家。”他如李弘、林闾、张宽、张霸等人,均无著述记载。《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中·广汉士女》中材料也非常有限。像王祐,“撰《王子》五篇”;冯颢“作《易章句》及《刺奢说》”;翟酺“著《援神契经说》”,《后汉书》本传:“著《援神》、《钩命》解诂十二篇。”郭玉“明方术,伎妙用针,作《经方颂说》”。甚至不乏号称大儒者,如什邡人杨宣曾和刘歆校书中秘,“能畅鸟言”。“鸟言”指说话似鸟鸣,指难以听懂的四夷外国之言。唐韩愈《送区册序》:“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清王士稹《池北偶谈·谈艺六·安邦试录》:“鸟言卉服,何以有此?亦奇矣。”但也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传世。
  二、东汉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文学家。无一出自巴蜀。还是以罗、周书为例,共计诗文作家69人,籍贯不明的有3人,其中蜀地作家仅有广汉李尤1人。《后汉书·文苑列传》为22位文士立传,也只李尤为广汉雒人,谓其作文“有相如、扬雄之风”,“所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二十八篇”;附传“同郡李胜,亦有文才,……著赋、诔、颂、论数十篇。”《史通·古今正史》篇载安帝时“诏史官谒者仆射刘珍及谏议大夫李尤杂作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诸传,起自建武,迄乎永初,事业垂竟而珍、尤继卒。”有汉中人陈术,《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下·汉中士女》载“作《耆旧传》”,《三国志·蜀书》:“时又有汉中人陈术,字申伯,亦博学多闻,著《释问》七篇、《益部耆旧传》及《志》。”(《李譔传》)又有杨戏,“延熙四年著《季汉辅臣赞》,其所颂述,今多载于《蜀书》”(《杨戏传》)。《后汉书·儒林·景鸾列传》载梓潼景鸾“能理《齐诗》、《施氏易》,兼受《河》《洛》图纬,作《易说》及《诗解》,文句兼取《河》《洛》,以类相从,名为《交集》。又撰《礼内外记》,号曰《礼略》。又抄风角杂书,列其占验,作《兴道》一篇。及作《月令章句》。”其中《交集》,《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下·梓潼士女》载为《河洛交集》。《华阳国志·梓潼士女》还载涪人李助,“通名方,校医术,作《经方颂说》。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全国文人作品总量很少。学者曾对此进行过研究,据1 文学作品目录(正史艺文志、补正史艺文志之集部·别集);2 文学作品汇编(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赋》,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附录《先唐赋辑存》、《先唐赋有目考》,《文选》、《玉台新咏》);3 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诗品》);4 文学家传记(《后汉书·文苑列传》、《晋书·文苑列传》及《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元郝经《续后汉书·文艺传》)凡四类文献资料,可遴选出卒年在公元196年以后,生年在公元400年(东晋)、公元419年(十六国)以前的文学家722名,其中籍贯可考者578人。而巴蜀地区则计出文学家14人,占总数的1.9%,有籍作家的2.4%。其时间与空间分布皆不平衡:蜀汉无人,西晋10人(文立、陈寿、阎赞、陈符、陈莅、陈阶、任熙、李密、李兴、李赐),东晋3人(王蕴之、任预、常宽,任预是否蜀人尚可疑),成汉1人(龚壮);又巴西安汉独得6人(陈寿、阎赞、陈符、陈莅、陈阶、龚壮),犍为武阳3人(李密、李兴、李赐),广汉、巴郡临江、蜀郡成都各确考1人(分别为王蕴之、文立、任熙)。(参见胡阿祥:《论魏晋时期巴蜀地区本土文学的寂寥》,《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报》2003年第6期)
  四、周祖谟先生《魏晋南北朝韵部之演变》(东大图书公司。民国85年。台北)上编第七章《魏晋宋北魏诗文作家籍贯生卒年表》(第661-696页)统计共有393人。其中,非作家的帝王有的列出籍贯,有的则未标明籍贯,例如昭烈帝刘备,籍贯为涿郡,而后主刘禅,则未列籍贯;多数帝王指明其即位时间,有些则未标明,而且有些帝王又有作品问世,如曹丕。好在这些情况与蜀地文士关系不大。蜀地作家计有:犍为武阳人杨戏、广汉绵竹人秦宓、益州人雍闽、犍为武阳人李密,李密的儿子李兴五人,占总数的1.2%,作品也不多。
  五、周祖谟先生《魏晋南北朝韵部之演变》下编第六章《齐粱陈隋(包括北齐北周)诗文作家籍贯生卒年表》的统计。共有作家271人,竟无一人为蜀人。
  六、唐代的文献情况。清代康熙年间收集、编纂的《全唐诗》共收录唐代2200多位诗人的诗歌48900余首,既有存诗19卷的杜甫、25卷的李白、39卷的白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