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从“网开一面”看古人的自然保护意识

作者:祝方敏

字体: 【


  成语“网开一面”(本作“网开三面”)通常的书证是《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史称商汤胸怀宽广,“仁及鸟兽”;而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商汤“网开一(三)面”的作法,表明他已经具有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上古三代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不独商汤有。周文王在临终前就曾嘱咐武王要加强山林川泽的管理,保护自然资源。《逸周书·文传解》保存有这篇非常重要的文献:
  文王授命之九年,时维暮春,在鄗。(谓)太子发曰:“吾语汝所保所守。守之哉:厚德广惠,忠信爱人。君子之行:不为骄侈。不为靡泰,不淫于芙,括柱茅茨为爱费。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升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摩不卵。以成鸟兽之长。畋渔以时,童不夭胎。马不驰骜。土不失宜。土可犯,材可蓄。润湿不谷,树之竹苇莞蒲;砾石不可谷,树之葛木。以为烯綌,以为材用。故凡土地之间者,圣人栽之并为民利。是鱼鳖归其泉,鸟归其林。孤寡辛苦。成赖其生。山以遂其材,工匠以为其器。百物以平其利,商贾以通其货。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堕四时,如此者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有五年之积者霸,无二年之积者亡。生十杀一者物十重。生一杀十者物顿空。十重者王,顿空者亡。”
  从文中可知,周文王的山林川泽管理和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包含着这么几层含义:砍伐木材、捕鱼打猎都应该顺应时令,草木的生长期则不能砍伐,动物的繁殖期则不能渔猎;因地制宜地种植各类经济作物,以利民用;不能砍伐未成材的树木,即使在非繁殖期捕获的有身孕的动物,也应该放归大自然;“生十杀一者物十重,生…杀十者物顿空”,山林川泽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是关系到国家治乱兴亡的大事。
  按西周官制,设有“山虞”和“泽虞”等专门管理山林川泽的官员。西周金文中亦见“虞”的官名,《札记·王制》也有类似于《文传解》的内容。《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亦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荀子·王制》中,也有一段极为精彩的论述:
  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鳢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山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圣王之用也:上察于天,下错于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微而明,短而长,狭而广,神明博大以至约。
  很明显,荀子继承了先前圣哲关于资源保护的思想,并认为加强山林川泽的管理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上,而应该作为“王者”的制度之一,以制度来保证强有力的措施得到实施。国家应该设置有关的官员,并明确它们的职责。荀子在《王制》篇中还说:“相高下,视肥境,序五种,省农功,谨蓄藏,以时顺修,使农夫朴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修火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以时禁发,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治田”即司田,管理农业的官员;“虞师”即山虞和泽虞,管理山林川泽的官员。
  荀子在《致士》篇中又说:“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这里的意思很明白:环境保护好了,生态就能平衡;生态平衡了,自然资源也就丰富了。这与周文王的观点十分相似。
  总之,远在三千年前的先秦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并已具备了很高明的相关管理措施和能力。这应当是今天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源之一。
  
  作者单位:成都美视国际学校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