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毛泽东第尸次走出:国门的台前幕后

作者:邢和明

字体: 【


  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是访问苏联。迄今为止,有关这次出访的回忆录、著作已不在少数,但对访问经过,甚至对某些重大事件的描述还存在着许多出入,而且一些细节问题至今仍鲜为人知。本文择其二三,以飨读者。
  
  
  
  一、毛泽东的出访颇有几分神秘色彩
  
  
   1949年12月6日,正值隆冬季节。北京西直门火车站,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徐徐开出车站。在访问苏联的要求被斯大林再三拒绝后,毛泽东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莫斯科之行。
  斯大林的全权代表柯瓦廖夫负责陪同毛泽东访苏,根据柯氏的建议,毛泽东的访问必须秘密进行。这就使得一些具体情况至今仍鲜为人知,或众说纷纭。
  为确保安全起见,到达莫斯科之前,毛泽东的整个行程都十分秘密。从北京到满洲里几千公里的铁路沿线上,戒备森严。人民解放军动用3个军的兵力为毛泽东护行,在专列的前后,各有一列载着50名士兵的警卫车。铁路两旁岗哨林立,差不多是每一根电线杆下都站着一名荷枪实弹的卫兵。列车沿途停靠时,只允许当地两名主要军政领导上车看望毛泽东。随行人员在中国境内不得下车,也不准向地方要东西。
  经过3天的日夜兼程,12月9日,专列抵达中国边境城市满洲里。对毛泽东来说,这也许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毛泽东第一次走出了国门。在满洲里,毛泽东换乘苏联派来的宽轨道火车,这是苏联领导人的专列。车内设有浴室、餐车等,相当豪华。此外,苏方还特地为毛泽东选配了餐饮大夫。火车进入苏联境内的第一站是奥特堡尔,在那里,迎接毛泽东的有苏联外交部副部长拉夫伦捷夫一行。在车站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毛泽东检阅了仪仗队。此后,毛泽东每到一处,都受到苏方高级官员的热情迎接。当列车奔驰在西伯利亚的漫天雪地上,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打电话给毛泽东,询问他的健康状况并致以良好祝愿,
  专列驰进斯维尔德洛夫车站,毛泽东走下火车到站台散步。因天气太冷,仅几分钟工夫,毛泽东就忽然感到头晕目眩,额头上大汗淋漓。师哲连忙将毛泽东扶上列车,用冷毛巾敷头。数小时后,毛泽东逐渐恢复了正常。此后,毛泽东再也没有下过火车,直到莫斯科。
  当毛泽东抵达雅罗斯拉夫时,中国驻苏大使王稼祥早已在那里等候,并一路陪同毛泽东。12月16日中午,毛泽东的专列开进莫斯科北站。这时,车站的大钟正好打了12下。师哲说,这是苏方有意安排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副主席莫洛托夫,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元帅,外贸部长缅什科夫(有的译为孟希科夫),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等前来迎接。毛泽东邀请莫洛托夫一行上车就座,要他们品尝中国特产,但莫洛托夫和布尔加宁以不符合礼仪而谢绝了。鉴于毛泽东在途中身患感冒以及天气严寒等原因,苏方只安排了一个十分简洁的欢迎仪式。由仪仗队举行迎接礼,毛泽东也只绕场一周。
  斯大林没有出席欢迎仪式,尽管这符合苏联方面的惯例,但还是引起了中国国内部分人士的不满,主要是工商界和文化界。据中共中央新闻局通报,有人说,斯大林在二战初期亲自迎接过日本外交部长,却没有迎接毛泽东;有人抱怨,斯大林是导师,不会亲自迎接毛泽东;有人还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说毛泽东访问苏联,斯大林不去车站迎接,毛泽东就好像是被召到莫斯科。
  对于这样的欢迎仪式,毛泽东本人显然也感到有些失望和委屈。人们从苏联《真理报》刊登的照片上不难看出,毛泽东在检阅仪仗队时表情冷漠。
  毛泽东作了书面发言。他说:“我这次有机会访问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首都,是生平很愉快的事。”“在差不多30年的时间内,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又曾几次援助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国人民在患难中得到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这种兄弟般的友谊,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毛泽东最后高呼:“中苏友谊与合作万岁!”
  对于毛泽东的这个讲话,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发表的,目前看法不一。有人说在站台上,有人说不是,只刊登在《真理报》上,没有当场发表讲话。师哲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苏方向毛泽东解释说,本来在车站上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但因天气太冷,一切从简。如愿意发表谈话,可以把发言稿交给报社发表就行了。师哲在《自述》中说:毛泽东在匆匆检阅了仪仗队后,把书面讲话交给他们,就上车去住处。看来,作为当事人的师哲所言,给人的感觉是毛泽东没有在站台上发表讲话。而12月18日《人民日报》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毛泽东在站台上发表了这个讲话。对此,俄罗斯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出于不了解真实过程,抑或是为了保全面子。目前出版的一些书,还认为毛泽东在站台上发表了演讲。但不管怎么说,苏联报纸在次日发表了毛泽东的讲话。而且,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还把毛泽东的到来作为一件大事加以祝贺,相关报道占据了头版的一半。尽管毛泽东对欢迎场面有所不悦,但对苏联媒体的所作所为则表示满意。
  欢迎仪式结束后,毛泽东究竟去了何处,又有不同的说法。据莫洛托夫说,毛泽东下榻在布利茨尼亚别墅,这是斯大林离开克里姆林宫时经常居住的——栋别墅。它坐落在沃林茨科耶,不在莫斯科城区内,距克里姆林宫约15至20分钟的车程。但是,汪东兴和师哲说,是在莫斯科西南郊27公里处,一个叫“姐妹河”的别墅,有三层,是斯大林的第二别墅。它有——个很大的地下室,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曾在这里指挥作战。毛泽东、叶子龙和师哲住一层,陈伯达、汪东兴住二层。而科瓦廖夫却说这个别墅在乌索沃,它也在莫斯科西南部,与姐妹河别墅之间的直线距离约25公里。毛泽东当时还邀请科瓦廖夫也住在这里,但柯氏没有接受。
  人们到现在可能还弄不明白,毛泽东这次莫斯科之行,毕竟是要解决有关新中国的一些重大问题,但他为什么没有带政府高级官员,甚至连少量的工作人员也不带。陪同毛泽东的随行人员有陈伯达、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负责安全工作的汪东兴,还有师哲(俄文名叫卡尔斯基),其名义是顾问。此外,与毛泽东同行的苏方人员有苏联驻华大使罗申、中文翻译费德林,以及负责中长铁路修复工作的柯瓦廖夫,此人又是斯大林的全权代表。中方的随行人员,只有陈伯达在当时还小有名气。抗日战争时期,陈就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是中共著名的“笔杆子”之一,其头衔是教授,担任中宣部副部长、马列主义学院副院长。毛泽东一行到达莫斯科后,苏联报刊上所提到的毛泽东随从人员也只有陈伯达一人。当时,中共中央有12位政治局委员,却没有一个跟毛泽东到莫斯科来;相反,苏共中央有3名政治局委员参与了同毛泽东的会谈。
  柯瓦廖夫猜测,毛泽东之所以带少数几个人来莫斯科,是因为毛泽东在会见斯大林时,不希望有其他中国人在场。两年来,毛泽东曾多次要求访问苏联,都被斯大林以种种托词拒绝了。因此,毛泽东不知道他同斯大林见面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柯瓦廖夫由此认为,毛泽东担心他的威信可能受到损害,不愿让中国同志看到这样的场面。
  毛泽东在委托周恩来同罗申谈话时则说,由于组建新政府的任务繁重,毛泽东和周恩来一同去莫斯科有些困难,请苏方考虑,周恩来能否不与毛泽东同行,晚些时候再去。
  正因为毛泽东带的人少,因此毛泽东的这次莫斯科之行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也就鲜为人知了。长期以来,人们只是根据少数几个当事人的回忆来了解毛泽东的访问情况,而这往往又带有不确定的因素,一些回忆甚至不准确。 二、毛泽东同斯大林首次会谈真相 关于毛泽东此次访苏,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毛泽东同斯大林的第一次会谈。当事人的回忆录和有关书籍对此已作了不少描述,但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只是对会谈气氛作了过多的描绘,有的则注重领导人的轶事。近年来,随着前苏联档案解密,其中一些问题就变得明朗了。
  12月16日,即毛泽东到达莫斯科的当天下午6时整(莫斯科时间),斯大林在他的克里姆林宫办公室的小会议厅里会见毛泽东,并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话。参加这次会谈的有苏共政治局委员莫洛托夫、马林科夫(书记处书记)和布尔加宁,外交部长维辛斯基,毛泽东的翻译师哲,斯大林的翻译费德林。
  关于参加这次会谈的苏共领导人有哪几位,当事人的回忆有3种说法:一是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都参加了;二是除了上述提到的3位政治局委员外,还有贝利亚和卡岗诺维奇;三是只有斯大林一人,没有其他苏共领导人参加。但是,有人在查阅俄罗斯档案后认为这3种说法都有误。实际上,出席这次会谈的苏方领导人除斯大林外,就是上述提到的3位政治局委员。
  据师哲回忆,毛泽东在见到斯大林后说:“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斯大林说:“胜利者是不受审的,不能谴责胜利者。”双方的会谈似乎就从此开始了。可是,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费德林在其记录里没有提到斯大林说过这样的话。究竟是费德林慑于斯大林的威严而不敢记录,还是斯大林真的没有说这句话,不得而知。不过,有人查证,俄罗斯档案里也找不到斯大林这句话,包括斯大林的所谓道歉。
  事实上,会谈从战争问题开始。俄罗斯档案作了这样的记载:毛泽东对斯大林说,“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保障和平问题。中国需要3年至5年的喘息时间,可利用这段时间把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使全国形势稳定下来。解决中国最重要的问题取决于和平的前景。因此,中共中央委托我向您——斯大林同志问明一个问题:怎样保障国际和平,保障程度如何?”对此,斯大林回答道:目前并不存在对中国的直接威胁,日本尚未从战争中恢复过来,不想打仗。美国虽然大肆叫嚣要发动战争,但它害怕战争,欧洲人又被战争吓破了胆,实际上没有人同中国打仗。他还开玩笑说,难道金日成会进攻中国吗?斯大林信心十足地保证:如果中苏两国齐心协力,和平不仅可以保障5年至10年,甚至10年至20年,还可能更长一点时间。后来,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电报中认为,斯大林的估汁同我们一样,仗很难打起来。可惜,双方的估计都过于乐观了。就在这次会谈后6个月,朝鲜战争爆发了,结果中国又打了3年仗。
  关于中苏条约问题。据师哲回忆,斯大林对毛泽东说:“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毛泽东回答说:“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经师哲翻译并解释后,苏联人仍然不知道那是何物,目瞪口呆,而毛泽东又不旨明说。这样一来,条约问题似乎与会谈擦肩而过。可是,师哲在他的《自述》里除保留了斯大林和毛泽东上述对话外,又明确地肯定双方谈到了条约问题,这就自相矛盾了。有些书还煞有介事地认为,毛泽东留下了一个“谜”,此后,斯大林一直想弄清这个“谜底”。总之,把会谈渲染得扑朔迷离,仿佛神秘面纱覆盖其上。实际上,毛泽东在会谈时向斯大林提出了条约问题,并说这是他来莫斯科的主要目的。1956年3月31日,毛泽东在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谈话时还提到此事。
  1945年8月14日,苏联政府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承认了雅尔塔会议强加给中国的协议。关于这个条约,1949年2月,米高扬在西柏坡向毛泽东等人说过,苏联认为该条约是“不平等条约”。米氏还说,苏联政府已经决定,——旦同日本签订和约,以及美国从日本撤军,苏联就“废除这个不平等条约”。同年7月,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时就条约问题提出3种解决方案:1.不加任何修改;2.签订新条约;3.暂时维持原有条约,在适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