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4期

1964年莫斯科中苏两党会谈的破裂

作者:吴跃农

字体: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中共领导人最为轰轰烈烈的出访就是前往苏联,毛泽东在苏联访问了一个多月,还把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从北京叫去,与苏联方面磋商两国间的具体事务。之后,两国高层领导不断交往。然而,50年代中期两国矛盾激化。在彻底崩裂之前,一个喜剧式的事件似乎令事情出现转机的可能——1964年粗暴无礼的赫鲁晓夫被赶下了台。于是,在当年11月,中共派出了周恩来率领的党政代表团前往苏联莫斯科。这是两国高层领导集体最后一次面对面,直到25年后的1989年5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两国关系才开始恢复正常。这期间,两国曾兵戎相向,核大战的阴云一时骤然密布。世事飞旋,四分之一世纪的时光流逝了。
  一、双喜临门,中苏关系走向何方?
  在上个世纪60年代,正在崛起的国家承受着两次世界大战留下的阴影压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扔原子弹核爆炸的惨烈收场,使核战争的威慑力空前强化,大国手中的原子弹成了让人屈服的不二法门。
  中苏交恶的最直接动作是,苏联方面撤走了一切技术专家,赫鲁晓夫当然也拿走了他本来准备放下的手中王牌——核专家。赫鲁晓夫不怕毛泽东的倔强,他知道,对于原子弹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是一支难以空防的地面游击部队。苏联红军的坦克履带可以碾轧在东欧大地,苏联的原子弹照样可以悬吊在不听话的邻国的上空,保持足够的核威慑。
  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国家关系后面的恶动力:核讹诈。
  中国人是坚强不屈的,发展自己的核威慑力成了重中之重。周恩来主持了中国的核力量发展工作,陈毅说,中国人就是没裤子穿,也得造自己的原子弹。周恩来曾经与邓颖超一起到西北新疆的核研究中心视察工作,他对陪同介绍情况的聂荣臻说:“没有一声巨响,就没有人会理睬我们。”后来,毛泽东说得更为直截了当:“放一个响屁比长篇大论更引人注意。”
  这个“响屁”放出来了。
  在这个“响屁”放出来的同一天前几个小时,好事成双,同样令人高兴的事发生了。1964年10月16日凌晨,在苏联方面解除赫鲁晓夫职务几个小时后,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向中共中央联络部副部长伍修权通报了情况。契氏从皮包中掏出公文,照本宣科:“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全会鉴于赫鲁晓夫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的原因,根据他本人的请求,决定解除他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0月15日,苏共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举行会议,决定解除赫鲁晓夫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任命柯西金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契尔沃年科念完,将这份俄文文件交给伍修权。伍修权没有迟延,立即驱车前往国务院,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得知后,不顾毛泽东凌晨刚睡下不得打扰的“纪律”,带着伍修权推开毛泽东的书房,径直坐到毛泽东的床边,将刚入睡的毛泽东叫醒,让伍修权当面向中共最高领导报告这一天大的好消息。
  毛泽东听后两眼放光。
  1964年10月16日这天,中共中央高层是异常兴奋的,因为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事情就是这么巧,同一天,中共得到了曾对中国封锁核技术的赫鲁晓夫下台的好消息。当天,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正在人民大会堂进行最后一次彩排,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审看节目。演出结束,常委们在预定程序之外令人惊喜地接见了全体演职员,并合影留念。之后,毛泽东率中央常委一行人上楼开会,周恩来留下来给全体演职员讲话,要求站在合影阶梯上的演职员们听后不要跳跃。他说,告诉大家两个好消息,第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二,赫鲁晓夫下台了。现在,中央领导到楼上开会,研究国际国内形势,我也要上楼参加会议,大家要把节目排练得更好,用实际行动向党中央汇报。
  赫鲁晓夫一直在孤立中共,原计划准备在1965年6月召开一次各国共产党会议,目的是为了“修理”中共,将中共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也就是不承认中共是一支马列主义的政党,不承认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悬在中共头上的一颗政治“原子弹”,现在赫鲁晓夫下台了,是不是这颗政治“原子弹”也哑了?
  在人民大会堂楼上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很快从高兴的气氛中冷静下来,大家对赫鲁晓夫的下台当然是很高兴的,这批久经考验的领导人,什么样的风波、什么出人意外的事件没有经历过?所以在没有搞清苏共中央为什么突然变更领导人的真实原因前,是难以彻底开怀大笑的。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赫鲁晓夫下台事件。在进行了种种分析后,大家感到,苏共中央一班人一点儿风声都不透,就把一个气焰极盛的最高领导搞了下来,这事绝不简单。苏共新领导的政策走向,特别是他们会不会改弦易辙,采取与中共修复关系的新政策是当务之急。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不变,完全承袭赫氏的做法,因为赫氏的下台毕竟是苏共内部的权力之争;二是微变,会有一些调整,毕竟新人有新的想法么;三是不仅不变,还会变本加厉,新的领导人可能会比直来直去的赫鲁晓夫更难对付。
  要了解真相、把握中苏关系的走向,只有与苏共新的领导人接触,别无他法。为此决定: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国家主席刘少奇、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联名向苏共中央新的领导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发出贺电。贺电于10月16日发出,并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全文刊发。这个姿态可以说是相当积极的,中共试图修补趋于紧张崩裂的中苏关系。
  中央还决定,派出以周恩来任团长、贺龙为副团长的代表团,参加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47周年的庆祝。团员有康生、刘晓、伍修权、潘自力、乔冠华等。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搞清赫鲁晓夫为什么下台。
  这年的苏联十月革命47周年,虽不是一个逢五逢十大纪念日,但中共决定抓住此契机,并联系兄弟党一起前往。10月29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约见朝鲜、越南、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古巴5国驻华大使或代办,请他们转达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关于12个社会主义国家派党政代表团赴苏庆贺十月革命47周年的建议。
  二、莫斯科——踏雷之行
  周恩来与毛泽东有着多年的默契,一柔一刚,他当然很清楚此行的意义,清楚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
  11月1日,周恩来在主持国务院第149次全体会议时就国际形势讲话说,对于赫晓晓夫的下台,我们一是欢迎,拍贺电;二是做工作,要推动苏联的变化;第三,要同苏联争一争,该反对的、该弃权的我们还要反对还要弃权。这三条的根本当然是重新建立中苏两党两国间的紧密关系。
  然而,周恩来没有想到,苏共新领导人几乎一致地把赫鲁晓夫与毛泽东视为对手。他们认为,影响中苏关系的障碍是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因此想趁中共代表团到来之际,暗示或动员中共像周恩来这样老资格的领导人在中共掀起一场波澜,像苏共赶赫鲁晓夫下台一样,把毛泽东主席也赶下台。
  显然,中国代表团此次莫斯科之行波谲云诡,本来想修复中苏关系,却成了一次踏雷之行,差点让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引爆而无法收场。
  11月5日,飞机飞往莫斯科。飞机降落了,滑行在熟悉的莫斯科伏努科沃夫国际机场。周恩来透过弦窗,看到许多苏联高官站在停机坪迎接,为首的是新的苏共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还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最高苏维埃主席米高扬、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苏斯洛夫。 双方礼节性地客套。但周恩来与米高扬有一番段意味深长的对话。
  米:我想,周恩来同志,你是有经验的人,是不是带来了恢复我们之间关系到10年、15年前那样的方案?
  周:我们的愿望已经在我们的贺电中表达了。我没有带来方案,只是想了解两件事,一是赫鲁晓夫为什么下台?二是各国共产党会议还开不开?我们希望两党、两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共同对敌,为我们的共同事业而斗争。正是根据这一目的,我们这次来除了参加庆贺活动外,还希望进行接触,交换意见。 米高扬笑笑,不置可否。 当晚代表团下榻列宁山苏联政府别墅,这是国宾馆,上次中共代表团来苏联,也是进驻这里的。晚饭后,大家在园中散步,熟悉的环境,使人不由得感叹丛生,如果中苏能回到以前,那该是多好啊,来的目的,不就是这样的么?
  尽管礼仪还算隆重,但从一开始,中国党政代表团就感觉很沉闷,苏共新的领导人对中国党政代表团并没有热情洋溢。抵达的第二天,11月6日,周恩来先后拜会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给人感觉温吞吞的,硕大的身体行动迟缓。周恩来向勃氏提出,在明天举行的庆祝大会上,中方准备作一个发言,呼吁中苏两党在马列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勃列日涅夫浓眉一挑,显然不太高兴,想了一想,叫来办公厅主任,询问明天的议程,然后向周恩来双手一摊说:感谢你们的祝贺,但由于议程已经排好,所以这事没有安排。
  周恩来没有将不快表现在脸色上,还是不卑不亢地说:“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致贺的机会。”勃列日涅夫想了想说,晚上有一个庆祝酒会,在酒会上大家可以发表致词。
  11月7日晚,苏共中央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前来参加庆典的包括中共代表团在内的兄弟党代表团。金碧辉煌的宴会厅,气氛颇为隆重。周恩来致过贺词后,举着酒杯穿行在人群中,施展着他外交家的风采和魅力。他尽管感觉此行不可能有很大的收获,但有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与勃列日涅夫会谈时,这个不太动声色的苏共新贵提出中共代表团在莫斯科多呆几天,多看看。让周恩来高兴的是,苏共几个重量级的人物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米高扬、安德罗波夫,将于次日与中共代表团一起进餐。周恩来对与苏共领导人的深入会谈已经有了腹稿。
  晚会的气氛还是轻松的,周恩来随处走着,与苏共及兄弟党的领导人随意地交谈着。随后,他见一边聚集着一群苏联元帅,就走过去,举举手中的酒杯与他们招呼。
  这时,苏联国防部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像是喝醉了酒,朝周恩来身边逼了过来,通红的脸几乎要贴着周恩来的脸了。旁边的元帅们似乎都知道要发生什么似的,脸上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周恩来与他打过招呼,刚想与他寒暄,见他脸色恶狠狠地一副挑衅样子,忙扭过头去。谁知,这个马林诺夫斯基劈头盖脸便对周恩来出言不逊:“你们中国人不要耍政治魔术!”
  周恩来一愣,马上清楚对方的话中话。由于马林诺夫斯基讲话几乎是吼叫的,一些西方和美国记者已经在引颈相望了。周恩来不想与马林诺夫斯基纠缠,马上与他打哈哈说:“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下次来中国我请你喝茅台酒,喝北京的二锅头,好么?”马林诺夫斯基不知是真醉还是借酒撒疯,他狂呼着挥舞着手中的酒杯,酒洒了一地,差一点洒到周恩来的身上:“不要让任何鬼妨碍影响苏中两党的关系,俄国人民要幸福,中国人民也要幸福,我们不要赫鲁晓夫来妨碍我们,也不要任何毛泽东来……”
  周恩来不等他说完,脸色大变,厉声正言:“你的话我不懂。”扭身就走。这个马林诺夫斯基冲着周恩来的背影嚷道:“我们俄国人搞掉了赫鲁晓夫,你们也要采取行动,搞掉毛泽东,苏中两党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好!”按照官级,马林诺夫斯基根本就不够资格与周恩来论说两党关系,更不可如此出言不逊,然而他却说了。马林诺夫斯基确实来者不善。
  马林诺夫斯基为什么敢如此说话?他是以中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