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5期

兵家必争之地——马厂

作者:王庆安

字体: 【


  马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醒目的地方,主要原因是来自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马厂誓师”。
  河北省青县马厂镇位 于天津以南约60公里、青县 以北约8公里处的北运河岸 边,北靠津保公路,东邻京 福公路、京福高速公路和京 沪铁路,地理位置重要,水 陆交通方便。
  因为《辛丑条约》规定, 中国在天津周围20里内驻 兵不得超过300人,所以马 厂镇和天津四周的其他军 事要地一样就显得至为重 要。马厂镇自130多年前建 兵营以来,始终是拱卫京津 的重要军事基地,成为闻名 遐迩的战略要地。 规模宏大的营房设置
  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后,以“青县地近畿辅,拱卫攸关”为由,奏请同治帝在马厂镇设防获准。于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将自己的准军部将周盛传(字新畲,安徽合肥人)率部屯驻马厂兵营,人称“盛字军”。“盛字军”所部的骑兵、步兵23营,唐仁廉步兵两个营,计2.1万余人,由山东济宁州调驻直隶省青县马厂。周盛传部进驻马厂,动工兴建兵营,历时两年,全部竣工。所占民地每年由兵营财务处付给租金。
  当时兵营在运河两岸分设两个营区,以东为主,以西为辅,隔河相望。运河上常设军事渡船,随时可搭成浮桥。两个营区均有土围子。围墙上有巡城马道,城角设有岗楼,日夜守望。
  东营区围墙高8米,厚12米,周长7.5公里,设有4门,内修炮台9座,驻18个营;营区内,领导机关及军人宿舍大都设在靠近运河处,东南宽阔地区设有弹药库、大操场和阅兵台。每天凌晨3点半,随着嘹亮的军号声,部队集合操练。教官的口令声、哨声,闻于数里之外。
  西营区围墙的高厚同东围墙,但周长不足5公里,设3门,炮台5座,驻军7个营。光绪七年(1881年),马厂减河挖成后,为了肃清沿海匪盗和利用淡水开垦稻田,将西营区之驻军调往天津新农镇(今称小站)一带。此后,西营房渐成废墟,东营区则一直延续至今。
  兵营的正门在东围子的西北角,门上有李鸿章题写的“马厂兵营”4个大字。营门外是军市(俗称“买卖街”即现在的人和镇),有商家店铺、邮政局,还有浴池、书馆、清真寺等。军官家属及退伍老兵亦居于此。每天还有许多农民来此摆摊设点或沿街叫卖,市面相当繁荣。东南门称复兴门,有通往马厂车站的公路;西南门称八卦门,设有涵洞,引运河水灌入城河,栽藕养鱼。
  兵营正东500米处设靶挡。挡墙后是刑场。再往东500米有陆军义地,是埋葬阵亡及病故官兵的墓地;另建昭忠祠。兵营东北两公里处有一土围,名为小义地,面积约四五十亩,是周盛传及其弟周盛波为附近灾民放赈舍粥的地方。“同治十一年冬沧青静等州县叠被水,灾民皆失所”,周盛波连续捐银16230两购粮,“择运河东西两岸极苦之新张屯、南辛房等60余村庄,按户均摊人给一斗”,人民感念至极。
  开挖马厂减河
  马厂减河,因其系马厂兵营驻军所挖得名。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继明朝在南运河上开凿的兴济等4条减河之后的,又一条人工开挖的减水河道,全长40.19公里。马厂减河西起南运河东岸的宣九闸口。兵营距宣九闸约两公里。以河道划为青县与静海县的分界;东北行,在万家码头穿越独流减河,经天津南郊区新农镇(今称小站),至新城东流人渤海。
  据史书记载,为减少运河水汛,清朝政府久有在南运河上开挖减河之意,因国帑空虚未能实现。同治十二年,盛字军所部调驻新城筑炮台,工余垦荒地万余亩,一年后收稻谷千石。身为主将的周盛传,为督建炮台,经常往返于马厂与新城之间。他看到卫南洼“空廓百余里,地废不耕,弃为沮洳,实感可惜”。又经新城屯田获收之实践,便于光绪元年上书李鸿章。禀书建议:“由南运河建闸,另辟减河,分流下注”,并能够“去碱留淤,渐成沃土”。李鸿章阅禀帖后,认为周盛传禀书理充意切,且施工方法、经费筹措、营办屯垦均属切实可行,遂准予积极筹划,以军浚河,减少国库开支。
  周盛传在李鸿章的支持下,积极勘测,筹措施工,首先,选好减河的入口在马厂营房东北约两公里许的靳官屯村南,河弯迂回之处。在测量河道时,制定了河道取直、上下建闸的治河方案。
  部队开挖减河时,施工指挥部设在马厂兵营东北两公里处有一土围,后来名为小义地。
  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盛字军西营区的7个营,移屯小站、新城,在周盛传的亲自指挥下,马厂减河第一期工程开工。第一期工程以新农镇为中心,先从海河口挑引河一道,导流南下10公里至新农镇,再绕折向东至大沽镇之西估计长35公里疏泄积水。第二期工程于光绪五年(1879年)二月初动工。开挖新农至靳官屯长约45公里的主河道,河宽13丈,为了赶在汛期前完工,除盛字军外,李鸿章增调“铭字军"10个营、练军13个营,计步兵34个营,约4.9万人投入挖河工程,均由周盛传统一指挥。第二年又筑堤。
  据当地群众回忆,挖这段河道时,正值早春二月,冻土初解,天气寒冷,但挖河士兵皆赤臂袒胸,汗流浃背。当地民众深为感动,有不少人自动帮工,村姑农妇烙饼熬汤送到挖河工地,慰问士兵。
  马厂减河施工期间,已是清朝末期,国库空虚,资金匮乏。挖河用具、建筑材料、运输费用均难支付。周盛传决心坚毅,四处奔走求援,终于得到资助。马厂减河第二期工程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于当年4月22日全部完工。一条全长80公里的人工开挖的河道全线沟通。
  马厂减河竣工后,在其主河道上,建筑配套工程有大型桥闸5座,以“九宣闸'32程最为浩大,为石质双料。“九宣闸”为南运河水人马厂减河的人口,是减河的枢纽工程。这是当地工匠继承和发展了先辈的传统工艺,具有古代工程特点的水闸。
  马厂减河挖成后,两岸土地变盐碱地为肥沃良田。因而新农镇产的水稻,成为驰名中外的一大特产“小站米”。马厂减河自其诞生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百多年来,它洗碱淤地,变斥卤碱洼为良田;宣泄南运河汛水,减轻津南地区的水患,在我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周盛传作为封建王朝的将领,在王朝政局每况愈下,国力困乏的时代,坚毅不拔,完成了一项造福后人的水利工程,是难能可贵的。周盛传部纪律严明,体恤百姓,不但秋毫无犯,还常赈济灾民,在马厂驻防15年间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群众爱戴。特别是在光绪元、二年间(1875—1876),直隶北部大旱,颗粒无获,树皮草根都被百姓吃绝,周盛传见状便亲自赴津面见李鸿章,为民求赈。李以公务繁忙为由不予理睬。周回兵营后,自捐白银数千两,又动员全体官兵义捐,得银巨万,购大批红粮分投各县,人各一斗。青县南辛房等60余村赖以生活者达数万人。
  1895年甲午战争后,盛字军在朝鲜全军覆没。减河流域的人民为感念周盛传挖河的功德,分别在青县城内、九宣闸南1公里许的“义地”和新农镇西的会官村,各建“周公祠”一座以示纪念。光绪十一年(1885年),周回安徽原籍奔丧,伤发病故。上谕予谥武壮,准在原籍及立功地方建祠。为了纪念他,官兵在兵营陆军义地前建一周公祠;青县人民于1888年在北街建一周武壮公祠。前者毁于1922年的直奉交战炮火中,后者直到1978年拆除改建,青县城内“周武壮公祠”祠碑,今尚在。
  创办“北洋军阀的鼻祖”——定武军
  光绪二十年(1894)11月,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廷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海陆军一败涂地,举国震惊。于是纷纷议论,并向朝廷分析弊端,要求练兵,其中以李鸿章操办洋务的要员胡燏棻表现最突出。清政府于是急调时任广西按察使的胡燏棻。胡炳菜,字芸楣,“夙以谈洋务著称”,是李鸿章赏识的淮系官僚。历任广西按察使、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及邮传部侍郎。他任广西按察使时就抨击募兵之腐朽,同时提出了新军编练的规模是:“北洋宜练兵五万人为一大支,南洋宜练兵三万人,广东、湖北宜练兵两万人,其余各省,每省有万人已敷调遣。务须扫除积弊习练操法,统归一律庶征调乃得力也。”胡燏棻的这份“万言书”,对晚清军制改革是一件重要文献,对破旧立新起到耸动视听的作用。胡曾参与光绪二十年十月间与德国军官汉纳根争论如何编练新军问题,得到清政府与李鸿章的支持而得到练兵权。
  1894年12月,定武军即受命在马厂编练新军,以李鸿章的准军为基础,并在山东、河南、口外、朝阳及京津附近招募兵勇3营。开始编练时,规模虽小而步骑炮工俱全。
  胡炳蔡在对积弊的认识基础上,对如何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训官、练兵、放饷、简器等四法。
  胡的建议,受到清政府“颇见成效”的赞扬,并得到督办军务处的批准,扩充为10营4750人,包括步队3000人,炮队1000人,马队250人,工程队500人。
  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大都是准军将领,同时还选拔了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生何宗莲(总教习)、吴金彪、曹锟、田中玉、刘承恩等担任教习或军官,购置西洋先进武器。又聘请德国军官沙尔等为教习,根据德国陆军操典进行训练。
  定武军在马厂练兵仅一年,由于贯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力求以新的装备、新的武器、新的训练,形成新的阵容,以及在引进先进教法、调整军事机构、更新军队编制、培养指战人才、提高作战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尝试,被当做加强军事实力、挽救清朝政权灭亡命运的“救世良方”,而得到了晚清时期洋务派的认可,誉为“中国第一批近代化的军队”。史学家称为“北洋军阀的鼻祖”、“小站新军的奠基石”。
  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定武军因马厂营房不敷应用,胡炳菜却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接统乏人,而移屯小站。
  
  光绪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由督办军机 处亲王奕欣、荣禄等人,保举袁世凯接统定武 军。于是,早已虎视军权的袁世凯,便将定武军 4750人的全班人马,带到了距离天津东南30公 里、马厂东北70公里的一个小镇——新农镇 (今称小站)扎营,又扩编2550人,共达7000 人,改名为“新建陆军”,开始了所谓的“小站练兵”。
  袁世凯兼北洋大臣时,曾编成六镇部队。陆军第四镇仍驻马厂、小站一带。统制共五任:吴长纯、段祺瑞、吴风岭、王遇甲和陈光远。民国后,驻马厂兵营的有陆军第八师、二十六师等部。军阀混战期间,换防频繁,来去匆匆。
  1913年1月1日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在马厂设立车站,3月正式营业。
  段祺瑞誓师讨伐张勋复辟
  继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洪宪帝制”后,1917年7月1日又发生了张勋复辟,亦称丁巳复辟。
  时任总理而被黎总统搁置的段祺瑞,利用人民反复辟的力量,起兵讨逆,以达到重新掌权和“再造共和”的目的。段祺瑞,字芝泉。“北洋三杰”之一,后为皖系首脑。前清时,任统制、江北提督、军统、湖广总督等职;民国后,任陆军总长、参谋总长、国务总理等职。
  段祺瑞自称讨逆总司令,亲临直隶马厂兵营点兵誓师。要兴兵讨伐张勋,依靠哪些队伍呢?段的嫡系部队都不在附近,远水解不了近渴。京津一带的部队态度如何,能否听从段的指挥,还说不准。段想到了驻马厂的第八师师长李长泰,是天津小站出身的军人,与段祺瑞私交不错,该师的团长阎繁瑞曾当过他的马弁,段打算以第八师为核心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