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风雨沧桑中山舰

作者:王 谦

字体: 【


  中山舰是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一艘名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她25年的服役中,先后经历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先生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保卫战”五大历史事件。中山舰于1938年在武汉保卫战中不幸被日机炸沉,在长江中沉睡近60年后的 1997年被打捞出水,如今已按原貌复原,即将向世人重展其丰姿。中山舰,向人们述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清朝的遗腹舰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清政府重振海军的产物。中国近代海军是随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初创的,在洋务派人士“富国强兵”的口号及办新式学堂、办工厂、编练新军的具体行动中,清政府对海军也加以重视,开始向国外购舰买炮,在国内建厂造船,引进海员,开办船政学堂,遴选人员出国考察、留学,修筑炮台港口,编练新军等。一时间也颇具声威,建成以蒸汽铁甲舰为主力,含北洋、东洋、南洋三支舰队的海军舰队。至 1894年甲午战争时,拥有军舰78艘,总排水量8.5万吨,在规模上居世界前列,超过日本。当时日本舰队有31艘军舰,总排水量6万吨左右。但技术、火力上则决于日本。
  中日甲午海战中,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作战指挥无方,再加上中国海军技术和设备落后,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海防陷入瘫痪状态。1907年,在中国海军沉寂了十多年后,清政府决意重振海军,在陆军部中设立了海军处,1910年又改为海军部,以载洵为海I军大臣,萨镇冰为海军总司令。萨镇冰上任后,借鉴欧拳主要是英国海军建设的经验,拟定了7年购舰计划,总价款为白银1.6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一倍半,拟购制1600吨位战舰50多艘。同年,载洵、萨镇冰等官员赴英、德、法、美、日等国考察海军,并订造了一批军舰,永丰舰就是当时出使日本时向日本长崎三菱造船厂订造的一艘炮舰,同时还向川崎造船厂订造了“永翔”号炮舰。永丰舰造价68万日元,为钢木结构。
  正当永丰等舰即将建造时,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方面认同先前在日本的订舰协议有效,并派员赴日本长崎监造永丰、永翔二舰。1913年1月9日,在日本长崎举行永丰、永翔二舰交接仪式,随后二舰开赴中国,于20日抵达上海。永丰舰,这艘清朝政府订购的炮舰,回国挂的不是清政府的大龙旗,也没赶上南京临时政府的接收,而编人袁世凯北洋政府的海军第一舰队(巡洋舰队)序列,驻泊于上海,真可谓清朝的“遗腹舰”。
  永丰舰出厂时的主要技术性能如下:舰长205英尺(62.48米),宽29.5英尺(8.99米),吃水8英尺(2.44米),标准排水量780吨,最大排水量830吨,两座主机(蒸汽机)共1350马力,两座锅炉双机双舵,时速16海里,载煤量150吨,载淡水量16吨,全舰配兵员108人。’配备的主要武器:阿式十生的五炮(105毫米主炮)"刁,阿式七生的五炮(75毫米副炮)1门,阿式三磅炮(47毫米边炮)4门,马式一磅炮2门。
  
  参加护国、护法运动
  
  护国运动又称“云南起义”、“洪宪之役”。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个月,就被迫辞职。袁世凯任临时总统职后,做起了皇帝梦。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伪造民意,颁布接受帝位申令,宣布恢复帝制,次日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拜,废除民国纪元。袁的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孙中山颁发《讨袁檄文》,谴责袁世凯的窃国行为,发起“护国运动”。以云南都督唐继尧、原云南都督蔡锷为首的上层将领率先举起“护国”大旗,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袁世凯调动十余万军队对付护国军。永丰舰积极响应海军总司令李鼎新、第一舰队司令林洪怿、练习舰队司令曾兆麟的通电,参加到护国军的行列,宣布起义倒袁。与此同时,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四川、湖南等省亦先后宜布独立,通电迫袁退位。1916年3月下旬,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暴病死去。护国运动在取得了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胜利后宜告结束。
  护法运动又称护法战争。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复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孙中山为维护《临时约法》和国会,发起护法运动,并在上海运动北洋海军参加护法。7月中旬,孙中山从上海乘“海琛”舰到广州,正式揭起了护法的旗帜。海军总长5=7月22日发表了《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起义宣言,并率海军第一舰队自上海浩浩荡荡南下广州。由“海琛”、“永丰”、“永翔”、“同安”、“豫章”、“飞鹰”、“楚豫”、“福安”等11艘军舰组成了西南护法舰队。永丰舰再一次参加了起义,并成为护法舰队的骨干。9月初,孙中山被推选为军政府大元帅,护法舰队官兵一致拥戴孙中山,坚决护法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不料由于钻入革命阵营里的南方军阀从内部破坏,使这一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中途夭折。
  
  在陈炯明叛乱中成为孙中山的“坐骑”
  
  1922年6月在广州发生的陈炯明叛乱,使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叛乱中,孙中山走避永丰舰,在舰上指挥平叛,与叛将周旋了50多天,因而与永丰舰结了缘。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革命不能依靠一个军阀打倒另一个军阀,必须有自己的基本武装。于是,陈炯明成为孙中山重点扶持的军事将领,然而却“养虎为患”。陈炯明,广东海丰人,清光绪年间秀才。1917年护法战争开始时,陈炯明因找不到出路,遂向孙中山幡然悔过,表示愿意服从领导,因而博得了孙中山的信任。广东军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接受广东省长朱庆澜的建议,将省长亲军20个营划给大元帅府直接指挥。经多方周旋,孙中山最后任陈炯明为亲军总司令。这是孙中山亲自指挥的武装力量。亲军后改称援闽粤军,陈炯明改任援闽粤军总司令。1920午8月,奉孙中山的命令,援闽粤军在福建漳州誓师回粤,讨伐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10月,广东初定,陈炯明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11月25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在唐绍仪、伍廷芳等人陪同下,离开上海重返广州。29日,重组军政府。1921年4月7日,非常国会召开参众两院联合会,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然而,孙中山深信的陈炯明却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1921年11月,陈炯明以讨伐桂系军阀大获全胜的功臣姿态回到广州,这时候的陈炯明已成为广东军政大权的实际控制者,孙中山相继委以他政府陆军总长、内务部长、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四要职。他俨然以广东的太上皇自居,对孙中山的北伐计划表面推诿,暗中阻挠,不出一兵一卒。1922年3月21日,陈炯明指使暗杀了坚决拥护北伐的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与此同时,陈还暗地里与军阀勾结。这些已表明陈有叛乱的可能,胡汉民、蒋介石等力主除去陈炯明,但孙中山认为此时北伐正是用人之际,未出师而先斩大将,恐于军不利。这样,使陈炯明更加肆无忌惮,演出了炮轰总统府、发动叛乱的一幕。
  1922年6月13日,陈炯明在惠州下达了对孙中山的总攻击令。15日,陈炯明的部下叶举等在白云山召集紧急军事会议,部署了炮轰总统府等行动计划。当这一切安排就绪后,老谋深算的陈炯明便从惠州潜往石龙,等候消息。16日零晨3时许,叶举指挥部队分三路向总统府和粤秀楼发起进攻。刹时,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孙中山在卫士的保护下,幸而脱险。宋庆龄后来也在卫士的保护下脱险。孙中山登上了停在天字码头的海军宝璧舰,后又转登永丰舰。自此,与永丰舰官兵一道在舰上50多天,进行惊心动魄的平叛斗争。与此同时,宋庆龄与50多名卫士同叛军周旋数小时后,也登上永丰舰与孙中山聚首。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