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沙飞的摄影成就及悲剧人生

作者:高永桢

字体: 【


  1950年3月4日,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东侧的荒郊野地里,一声枪响,一位解放军高级军官应声倒地,结束了年仅38岁的生命。他就是原《华北画报》社(《解放军画报》社前身)主任沙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以“蓄意谋害”罪被判处极刑的师级干部。这是一起错判错杀案,令人痛惜的悲剧,直到36年后才平反昭雪。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被湮没的卓著功绩,年轻一代已鲜有人知。
  沙飞是中国革命新闻摄影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和近百年世界百名杰出战地记者之一。他从思想、理论、艺术、组织、实践等各个层面为我国革命新闻摄影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摄影艺术成就令人钦佩,他充满传奇性的人生悲剧令人痛惜。
  
  沙飞的摄影成就
  
  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摄影奠基人
  中国最早的革命现实主义摄影思想,是1933年沙飞提出的“以摄影艺术为武器,反映社会现实,歌颂光明,暴露黑暗,匡正时弊,维护正义”。他为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摄影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并身体力行,勇敢实践。
  沙飞的革命摄影思想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有密切关系。沙飞原名司徒传,原籍广东开平,1912年生于广州,是司徒家族中被周恩来称赞的“开平四司徒”之一。前3名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司徒美堂,著名进步画家司徒乔和沙飞的叔公、曾被周恩来派往美国深造的革命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第4名即沙飞。沙飞的父亲司徒伟如是位开明爱国的药材商人,经常向子女讲述“三元里抗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革命故事,灌输“勤奋学习,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思想。在广州这个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摇篮里,沙飞度过于学生时代,心里播撒了革命的种子,特别是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人的作品对他影响极大,使他成为一名追求真理、向往革命的进步青年。1931年,19岁的沙飞即将在广州无线电专门学校毕业时,被聘为汕头电台报务员,同时成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他对当时国内外摄影流派进行了研究,认为那些通过人为安排,专拍少妇配鲜花,男女亲吻,袒胸美女的所谓“古典派”、“浪漫派”、“表现派”等,都是无聊帮闲的惟美主义,是逃避现实、醉生梦死的庸俗取乐;只有“纪实摄影”才是忠于客观现实,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的艺术加科学的造型艺术,才是改造旧社会的斗争武器。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沙飞明确表示“要做一个前进的摄影记者”。
  
  最早的劳苦大众形象摄影人
  
  最早拍摄我国劳苦大众劳作和生活情形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沙飞拍摄的《大众生活》专辑,人称“大众生活的写真”。
  沙飞在学生时期,就对穷苦人民极富同情心,常常在街上向衣衫褴褛的老弱乞丐施舍零钞铜币,并询问他们生活无着的原因。当沙飞决心“要做一个前进的摄影记者”并确定了“纪实主义摄影观”之后,便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去寻找社会现实题材,第一个选题就是全方位拍摄劳苦大众,先后拍摄了铁路工人、码头工人、人力车夫、农民、渔民、灾民、佣人、乞丐、流浪儿童等社会最低层的穷人被奴役的场面和艰苦的生活,如《生命的叫喊》等照片数十余幅,在1936年影展时,组成《大众生活》专辑展出。
  
  最早的国防题材组照摄影人
  
  最早以国防题材为主题的新闻摄影组照报道,是1936年夏沙飞拍摄的《敌人垂涎下的南涣岛》、《南澳岛——日人南进的一个目标》两绢新闻照片。
  1934年,汕头电台派沙飞等3人去南澳岛组建电台。沙飞以爱国情怀和新闻摄影者的敏锐目光,发现这个位于粤省东北端的地势险要的海岛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极为重要,当时因没带相机而未能拍照。1936年夏,他特意带着杯机再次来到岛上,又发现岛上出现一些政治和军事防务的异常现象,有闽西南“自治运动”出现,某国军舰也神出鬼没地在岛域海面游弋窥探,日本浪人一反常态,行踪诡秘。他警觉地预料一旦日军南侵广东,这里必是第一目标。于是他从不同视角拍摄了《南澳岛远眺》、《南澳岛古城》、《岛民的农耕》、《渔民补网》、《渔民生活》、《在洪涛中讨生活》等照片,至12月选定其中18幅,题为《华南国防前线的南澳岛》,作为《沙飞摄影作品展览会》第一辑在广州展出。后又选定其中16幅照片,分成两个组照,第一组《敌人垂涎下的南澳岛》,1937年6月在《中华图画杂志》发表,第二组《南澳岛——日人南进的一个目标》,同年11月在《生活星期刊》发表。第二组《前言》写道:“南澳岛在粤省东北端海岸附近,介于厦门和汕头的中途,因为距离台湾很近,又是控制闽西南和粤东北的门户,所以成了日人南进的一个目标,本年闽西南的伪军自治运动和某国军舰的窥探已经使这个平静的小岛受到严重的威协……”以警示国人加强防务。果然不出沙飞所料,1938年7月,日军进攻广东的第一仗就是“南澳岛之战”。
  
  鲁迅先生最后照片的拍摄人
  
  鲁迅先生生前最后留影和逝世后遗容及殡仪活动照片均由沙飞拍摄。
  1936年秋,一心想做前进新闻摄影记者的沙飞,毅然辞去汕头电台月薪130元的报务员工作,离开安逸幸福的小家庭,考入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去深造摄影所需的美术绘画和造型艺术的修养。在上海美专,他聆听了艺术大师刘海粟亲自授课,结识了深受鲁迅赞赏和支持的木刻家李桦、黄新波等,参加了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并担负新闻摄影任务。10月8日,沙飞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抱病前来观摩的鲁迅先生,在鲁迅和木刻家们交谈朗声开怀笑起来时,沙飞迅即抓拍了这一生动形象。这便是后来沙飞题为《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那幅照片,也是鲁迅生前所拍照片中惟一面带笑容的一幅。随后沙飞又拍摄了《鲁迅先生和青年木刻家在一起》、《鲁迅先生与林夫、曹白、白危、陈烟桥等亲切交谈》、《鲁迅先生在木刻展览会会见魏璐诗女士》等。
  11天后,10月19日,鲁迅先生溘然病逝。沙飞闻讯立即赶到鲁迅寓所,参与了守灵、殡仪全部活动,拍摄了鲁迅遗容和殡仪活动全过程。我们现在能看到有关这方面的鲁迅照片,大都出自沙飞之手。其中《鲁迅先生生前最后的留影》放大的巨幅照片至今挂在鲁迅之子周海婴家大厅中。众多画家、木刻家创作鲁迅肖像作品时,也多以此为重要蓝本。
  沙飞对所拍鲁迅照片底片视为至宝,随身珍藏,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一直带到1950年,临刑前他把个人所有东西都交给了组织,惟独这些底片没交,装入内衣兜中和他一起埋葬了。
  
  最早的现实主义影展举办人
  
  我国最早的现实主义摄影展览,是1936年在广州举办的“沙飞摄影作品展览会”。
  沙飞因和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胡风、茅盾等一起参与了鲁迅葬礼,并拍摄了鲁迅照片,先后在《时代》、《中流》、《生活星期刊》、《时代画报》、《良友画报》公开发表,被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勒令退学,上海国民党当局下令追捕,被迫于1936年11月17日深夜辗转回到汕头家中。次日凌晨他不顾妻子王辉苦苦挽留,转赴广州。他不是躲避追捕,而是冒着被抓捕的危险去搞影展。经昼夜筹备,“沙飞摄影作品展览会”于12月3日至5日在广州长堤基督教青年会成功举办。
  这次影展分5辑,共展出沙飞114幅摄影作品,其中第1辑《华南国防前线的南澳岛》18幅、第2辑《纪念鲁迅先生》19幅、第3辑《儿童节献画》8幅、第4辑《大众生活》30余幅、第5辑《人像、静物、风景、图案》30余幅。

[2] [3] [4] [5]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