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情哀周瘦鹃

作者:黄 恽

字体: 【


  苏州虎丘一带有许多朱姓人家,世代莳花弄草,是为花农,据说是宋朝权奸朱勖的后代。他们文化素养不高,搞花卉盆景却有一套,然而正因为文化素养的限制,他们的盆景培养遵循了一些固定的样式。周瘦鹃的高明在于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中外文学,的熏陶,胸有丘壑,腹储诗书,使他一开始就具备了品赏盆景的高迈视角。正是基于此,他发现了盆景的另一种美——稚拙,这是与传统审美专一爱好“苍古”大异其趣的创造。这应该是周瘦鹃盆景艺术最高超的地方,可惜几乎没有人肯定他这一方面的成就,更不用说传承了,使得他的努力在他去世后终成为广陵绝响。
  紫兰小筑中的盆景一度达到600余盆,蔚为大观。盆景制作成了他晚年最值得夸耀的亮点。他穿梭于花木丛中,观赏着自己辛勤的创造,听得太多的是芸芸众生对他的盆景赞不绝口的称许,却少有人对他大半生从事的文学加以肯定和赞佩。在那时,“鸳鸯蝴蝶派”是个被踩在脚下的没落的文学流派,他只能在香港《文汇报》写《笔墨生涯五十年》(1963年4月),追述他往昔作为“当今青年小说家中最负时誉的二个人”(严芙孙语)的骄傲,而在国内的报刊上大谈特谈盆景艺术,结集出版了《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续记》、《拈花集》等与花有关的小品散文。然而这毕竟是他的业余爱好,想不到他大半生在文坛上的打拼竟会被人们视若无睹,悲哀更向何人述说?
  
  四
  
  对“文革”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周瘦鹃开始并不介怀,依然在花丛中忙碌。历次运动给他的经验是,只要写一两篇文章表表态,就能安然度过,有那么多高层领导的垂注,足以抵御一切外来的侵袭。
  那一年的夏天酷热难耐,人心被一双大手煽得更是异常燥热,一群群青年自发地组织起来,以毛泽东思想为武装,在苏州的小巷里往来疯狂驰突。爱莲堂,紫兰小筑的主要厅堂。这是一般周姓人家共有的堂号,取自宋朝理学家周敦颐的名文《爱莲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可以象征君子清奇绝俗的品格,也正是周瘦鹃内心的向往。这时,传闻上海的张春桥忽然想起了他:周瘦鹃专门搞什么盆景,不是搞复辟吗?渐渐地,在爱莲堂里的周瘦鹃感受到威胁的逼近,他忽然觉得所谓的靠山是多么不可倚恃,冰山在融化,他无逃于天地之间。老人把一生中创造的盆景精品连夜搬到屋顶晒台上,俯视着余下满园无助的花草,身外长物,原是可以舍弃的,但这些可是他浸透心血的结晶啊!
  这时一群雄赳赳的不速之客终于闯进门来,这是一群自以为正确的不可理喻的人们,他们是毁灭女神的子孙。
  他想复辟什么,一个74岁的老人能复辟什么?没有人会想这个问题。红卫兵们想的是周瘦鹃要搞复辟,我们就决不饶过他。于是,紫兰小筑迎来了建成之后的第二场劫难。第一场是抗战时期,周瘦鹃避难在外,园子残破荒芜;第二场劫难的结果是一切砸烂,周瘦鹃被毁灭性地抄了家,园中的大部分房屋都被贴上了封条,园中的绝大部分盆景发出了令人心碎的声音,这是盆景被摔破的声响。自己的小园意味着从此将要变成大杂院的模样,住进许多陌生的住户,在自己精心建构的园中肆意践踏。时间定格在那一天,周瘦鹃全部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都在瞬间,丧失殆尽,老人的心在滴血,老人的灵魂在颤栗。
  1968年8月21日深夜,周瘦鹃选择了死,园中的一口井接纳了它——一个惊惶不安的灵魂。如果用现代心理学来分析,井的意象暗示了母亲的子宫的话,那么周瘦鹃终于找到了他的安宁,像一个未出生的胎儿,有“母亲”在,他不会感到害怕了。
  门外的喧嚣还将持续8年(到1976年止),但周瘦鹃不知道了。

[1]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