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远东密林中的抗日铁骑

作者:林淑英

字体: 【


  
  1945年8月9日凌晨,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的苏军第88旅,是中国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支抗日武装,为何越界过江?在境外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东北抗联是如何坚持自己的政治本色,最终为解放东北、消灭日本法西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日前,笔者在东北抗联故地,走访了曾亲历过这段史事的抗联老战士……
  
  生死博弈
  
  1939年深秋的一天下午,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的关东军情报本部里,正在召集一个绝密会议。情报总长伊藤中将反复强调:“这次讨伐,对反满抗日分子要铁壁合围,斩尽杀绝!”因为最初,他忽视了东北抗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铁蹄肆虐白山黑水。东三省各地的军人、商贾、学生和市民自发组成了旗号各异、人数不等的抗日武装组织。伊藤根据情报,认为这些抗日组织的“起事”动机各不相同:热血青年是书生意气;商贾豪绅是为了保护一己之利;东北军余部是残兵败将……他没太在意。
  但是,中国共产党把这些武装组织团结到共同抗日的旗帜下,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一度发展到11个军,各军的主要指挥员均为中共党员。他们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关东军浴血奋战。周保中是党派往东北领导抗日斗争的军事干部,他走遍了白山黑水,被推任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
  伊藤制定《保甲连坐法》,历年来组织封山、大搜捕达1300余次,并屯1600多个,杀害无辜群众3000多人,基本上切断了抗联交通线和后勤通道。
  冬季,是抗联部队最艰难、敌人最疯狂的时节。1938年11月,周保中率警卫营120多人突围转战到黑龙江宝清一带,部队已断粮七八天了,战士们们将皮鞋、皮带煮“熟”吃光后,只好用剌刀挖雪地里的草根充饥。副官陶雨峰奉周保中派遣,带两名战士下山找吃的,周边村庄早已成为一片焦土,连个人影都看不见。两个小战士已经饿得直不起腰来了。陶副官流着泪说:“把枪留下,你们自己去找一条活路吧!”小战士说:“我们不会去投降的。以后我们还要回来找周司令。”小战士一步一回头地走远了。
  
  陶副官回到营地后,周保中把大家召集起来说:“草根没有了,棉衣也没有了,我们很可能会饿死、冻死在这深山老林之中。请大家选择,想走的把枪留下,自己下山去找条活路,剩下我周保中一个人,也要抗日到底!”话音刚落,100多人齐刷刷地站起来,异口同声地说:“无论生死,我们都要和周司令在一起!”
  战士们抗日救国斗志不减,周保中甚感欣慰,但是,形势仍在恶化,坏消息纷至沓来,这给周保中的心头压上了千斤巨石。
  抗联1军3师政委周建华牺牲在寒风大雪的西征途中;抗联4军2师师长王毓峰、9军政治部主任魏长魁相继牺牲在遭遇战中;抗联4军副军长王光宇战死五常、3军1师师长常有君被日特叛徒杀害在通北密林中;4军军长李延平被叛徒杀害于一面坡;6军1师政治部主任兼富锦县委书记徐光海在遭遇战中为国捐躯。更为惨烈的是,以5军1师妇女团指导员冷云为首的8名女战士在日军围追堵截下,为掩护部队转移,在牡丹江畔演绎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八女投江”的悲壮一幕。
  日军多年来的大“讨伐”,使抗联由初期的10余万人锐减到2000余人,伊藤向关东军总司令汇报时曾说:“反满抗日武装业已溃散。”
  作为抗联总指挥的周保中,面对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自然要考虑抗日联军的命运:为了保存发展这支抗日武装力量,必须制定新的斗争策略。
  毛泽东《论持久战》的论述,使周保中找到了出路。
  
  越界过江
  
  就在狂涛恶浪滚滚而来的时候,关乎抗联命运的一个重要会议,在我地下党开办的牡丹江虹云商行秘密召开了。会议是以商行老板刘长军祝贺父亲70大寿为掩护而召集的。
  1939年初冬的一个下午,周保中首先赶到虹云商行。陆续到会的有抗联总政治部主任李兆麟,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兼第6军政治部主任冯仲云,中共南满省委委员、抗联第3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北满省委执委委员、第3军军长许亨植。这几位将领代表硕果仅存的2000多位抗联壮士,就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方向进行紧急磋商。
  寿宴方散,周保中、李兆麟等人在商行后院小仓库悄然聚首。会上,周保中剖析了抗联面临的严酷形势,强调“必须以毛泽东主席《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指导东北抗联的行动”。他结束了中心发言后,等待与会同志对“保存力量,越界过江,到苏联远东地区野营整训”的重大行动发表意见。
  
  几乎没有展开争论,大家便统一了思想认识。但是,周保中仍然心情沉重。因为战乱中的辗转周折,抗联党组织已经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他语重心长地说:“尽管暂时还不能与党中央接上关系,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信仰和奋斗目标,主宰着我们的灵魂!既然对于越界过江,统一了思想,我们就立即行动。”
  1940年3月,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白雪皑皑。这是在中国三江口(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合处对面的苏联城市,是阿穆尔州首府。19日上午,苏军远东边防军司令部迎来了3位表情严峻的中国客人——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他们将与远东边疆区党委和远东军讨论越界过江野营整训问题。
  周保中以沉稳的语调向远东边疆区区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伊万诺夫通报了抗日联军面临的实际困难。要求苏方从国际主义原则立场出发,考虑东北抗联转移到中苏边境苏联一侧建立野营、进行阶段性休整的要求。
  年近六旬、肥硕而略显驼背的伊万诺夫,是位政治经验丰富的老布尔什维克。他叼着烟斗静静地倾听周保中的述说,他明白这个问题的分量,内心反复斟酌……
  自1936年秋季起侵华日军便不断向苏联挑衅,并连续举行对苏军事演习,苏联远东军区几年来急切地想了解日军在中国东北的战略设施和军事情报。这项重大任务,仅靠派遣的苏联谍报人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相貌、语言与亚洲人迥然不同,这更妨碍着他们独立开展工作。为准确掌握日军动向,只能借助战斗在反法西斯第一线上的东北抗联的帮助,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中苏双方有着共同利益。
  会谈非常顺利,苏方原则同意东北抗联转移到苏联一侧进行休整。
  周保中重申了在尊重中共抗联党委对部队实行独立领导的组织原则基础上,可以交流抗日联军所获得的日军在东北的军事情报。会上,伊万诺夫特意把远东军内务部部长瓦西里介绍给周保中等几位抗联将领,并指定瓦西里作为苏联远东军的代表,直接同东北抗联进行工作联系。伯力会议随即画上句号。
  3月27日,在夜色掩护下,周保中等人率10余名警卫员踏上归途,从冰封的江面向乌苏里江南岸进发,拂晓时分,周保中返回虎林。抗联第2路军总参谋长崔庸健和第7军政治部主任王效明早已赶来接应。
  

[2] [3]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