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民国初年的四次选举

作者:余育国

字体: 【


  孙中山“抢选”之疑
  颠覆帝制,初建民国,实现民权,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民主选举。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由海外回到上海,受到热烈欢迎。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计有候选资格者3人:孙中山、黎元洪、黄兴。17省代表依次投票,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选举结果揭晓时,“众呼中华共和万岁三声,是时音乐大作,在场军学各界互相祝贺,喜悦之情,达于极点”。然而,事隔两日,选举之日的喜庆与热烈就消失了不少。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再三声明?押临时大总统之职只是暂时承之,以待贤者。由此可见,他的这个“临时大总统”,“临时”的成分较多,而“大总统”的成分较少。这是为何?难道这里面另有隐衷?
  时任清廷内阁总理大臣、全权大臣袁世凯的态度至为重要。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立即表示反感,发出责问?押“国体问题由国会解决……乃闻南京忽以组织政府……显与前议相背……此次选举,是何用意?芽”“前议”是什么呢?又是怎样产生的呢?难道选举孙中山当大总统,是“抢选”了吗?为弄清这一问题,还得从南北和谈说起。
  1911年11月11日,袁世凯特派密使蔡廷干、文承恩南下,与黎元洪接洽和平解决南北问题方案。南北议和争论的基本问题是民主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袁世凯要求和谈按照他所定方针?押目前无论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中国必须尽快地结束南北对峙分裂的局面,以和平方式手段建立一个坚固统一的政府,发展经济与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与国际列强展开“商战”、“学战”,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抵抗外来侵略的能力。为此,必须有一方牺牲原来主张。当然,他们希望这一方是革命党人。因此,袁世凯同时声明共和制目前不适合中国国情,只有君主立宪制才能救中国,此时南北会谈在政权形式上互不相让,不得要领。但袁世凯已得南方动向?押革命党要人普遍对袁某有好感,对孙中山则生不信任情绪,“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风传甚嚣尘上。这大大增强了袁世凯与孙中山竞争政权、并最终以政治手段解决政权的决心与信心。袁一方面令冯国璋攻克汉口、汉阳,控制武昌,兵临城下;另一方面再向黎民发出和解信号。与此同时,全国亦掀起一股拥袁抑孙、南北和平、共建民国的潮流。革命党中以临时大总统的席位诱袁推翻清廷的政治倾向逐渐形成了大气候,黄兴、汪精卫等一大批上层党人为此积极活动。黄兴曾致电袁氏?押若能赞成共和,“中国共和大总统,断是项城无疑”。胡汉民、程德全等南方要人,张謇等立宪党人纷纷通电表明态度?押大总统“非袁莫属”。究竟是做大清朝廷的内阁总理,还是做未来民国的总统,袁世凯本人确实面临着一个历史性抉择。
  最终,谈判的结果是,南方作出了暂不选举临时大总统的承诺,虚位以待袁氏。袁氏对此非常满意,产生做大总统的想法。
  然而,恰在这时,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他一到上海即发表声明?押“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可言。”孙并于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方面单方面宣告成立了“临时政府”。这一做法使得全国局势一度紧张,南北内战一触即发。
  袁电责自己的代表唐绍仪?押“南人先组政府,公举大总统,有悖协约本旨。”唐氏只好辞职,和平破裂。
  黎元洪怒不可遏,质问南京?押为什么“有悖协约”,选孙而不选袁?他说:“方期和议早成,彼此共享共和之福,人望如项城,何至不能当选?”孙武、章太炎、宋教仁、伍廷芳、黄兴、汪精卫等均不主张议和破裂、战争重起。
  有了这样一个南北议和的“前议”和这样一个紧张的历史背景,先行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只能敦促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实现民主共和,但不能改变袁世凯再次当选临时大总统的状况。
  孙中山匆匆就任临时大总统之职,使革命党内部出现一片混乱,一大批拥袁派不好向袁世凯和一些军人及立宪派交代,处境十分尴尬。久居海外奔走革命的孙中山就职后才明白,表面上欢庆热闹的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际上只不过是建立在一片流沙之上的“堂皇大厦”,根基不牢,摇摇欲坠。立宪派首领借故不赴任,程德全在上海以养病为由,不就内务总长;汤寿潜远走洛阳,革命党人怨声载道。时人刘厚生描绘道?押“临时政府同戏台一样,虽然挂牌写出聘请某某名角,择吉演唱,而实际并未登场也。”
  袁世凯“逼选”之狠
  民国初建,国人好不容易争得一个所谓的共和政体,实现了所谓政治上的民主革命,又有多少仁人志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而袁世凯全然不顾,为了个人当上总统,得以大权独揽,竟然践踏民主革命成果,破坏民主选举程序,玩弄“逼选”。民主共和在中国一开始施行,就上演了这样的丑剧,以至影响深远,后来者好多连“逼选”也做不到了,有的干脆就不搞什么选举了,或者破坏民主选举的伎俩更加“高明”了,不民主还不能让人说出什么来。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在众议院隆重开幕。第一届国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一部正式宪法,选举总统,组织正式政府。其程序是,先起草宪法,后选举总统。国会中国民、进步二党对这个程序意见一致。但国会成立后不久,袁世凯急于要在10月10日登上大总统的宝座,便干涉宪法起草委员会,破坏宪法制定程序。袁世凯的借口是,正式政府不成立,友邦不予承认,所以国会要先举总统后定宪法。袁世凯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知道光有借口是不行的,那只是个道义,道义要得到落实,还得讲究实际,用实用主义的办法获得实际效果。他认为议员们没有压力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于是一手鼓动京师报界制造舆论,一手行使他的法宝,策动军队及各省都督向国会施加压力。威逼与利诱的两手同时进行。进步党首先屈服,违心地同意。国民党议员有不少被袁世凯收买,从袁世凯处能得到年俸5000元,贪恋着议员的地位,仍然留在北京,与进步党合作,完成袁世凯的总统选举和民国宪法的制定。袁世凯还用重金拉走了10余名国民党参议院议员,为他竞选大总统,铲平道路。
  可是国民党议员中也有人主张运用国会和法律来倒袁。大权在握、不可一世的袁世凯,便对那些有反袁情绪和反袁嫌疑的国民党议员,开始了血腥镇压。着手推行这一措施的机构就是直接受袁世凯领导的军政执法处。该处由袁的心腹陆建章任处长、霍占一任侦探长,设在西单牌楼石虎胡同附近,为北京著名“四大山宅”之一。军政执法处的职权没有限制,也不受法律约束,捉多少人,杀多少人,捉谁,杀谁,均不呈报,将人秘密处死,也不通知死者家属。如某日,陆建章饮酒正酣,监狱看守忽来报告:天热牢窄,囚徒很挤,怎么办?陆建章听了,命令把花名册拿来,然后用红笔圈了几页,交给执法处进行枪决。有一个叫王剑魂的人,自南方来到北京,遭到逮捕,由陆建章亲自审讯,照例先问人犯姓名、年龄、籍贯。王答名“剑魂”,陆建章听了,立即拍案大喝道:“不用再问了,拉出去枪毙,凭你这个名字,就该枪毙!”对革命党人和国民党议员,军政执法处进行监视、逮捕、禁闭、杀戮,无所不干。袁世凯为排除国会中的反对者,授意军政执法处,以“串通乱党”为词,予以逮捕。于是军政执法处便逮捕了8名国民党议员。如此,参、众两院的议员们,一提起军政执法处,一提起处长陆建章,就谈虎色变,心有余悸。国会议员们视军政执法处为罗刹鬼国。在袁世凯的淫威下,众议院提议先选总统,后制宪法,以213票对126票通过这项法案,参议院也照样通过了。于是,宪草会便先制定大总统选举法,作为将来宪法内容之一部分,提前公布,以便大选的顺利进行。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