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抗震救灾颂党恩

作者:王长胜

字体: 【


  
  震不垮的堡垒
  
  大地震使唐山地委损失严重。地委第一书记李悦农、代理第一书记牛勇等7名书记和常委震亡。省委决定由地委书记兼秦皇岛市委第一书记刘琦立即赶赴地委机关主持工作,后又调原河北省副省长张克让为地委书记,和幸存的地委副书记张一萍、曹子栋等组成了唐山地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新地委,全力投入了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
  唐山市委领导班子的损失比地委领导班子小。7月28日凌晨4时左右,大震刚过,唐山市武装部长孟华、政委刘萍被救出来了。他们不顾家人的安危,带着满身的伤痕,与武装部其他的脱险同志一起,火速赶到市委领导同志的住处抢险,首先抢救的是市委第一书记许家信、书记张乾和副书记毕新文。在抢救过程中,脱险出来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俊杰,上身只穿一件背心,下身围着一条浴巾,赤着脚,不顾一切地跑到市委主要领导的住地——武装部,听说许书记还压在废墟下面,着急地喊着“许书记、许书记!”“我在这儿,还活着!武装部的同志们在救我,你想办法马上向中央报告,要快!”许家信在废墟里面向赵俊杰减道……
  上午5时左右,市委第一书记许家信被救出。不久,书记张乾、副书记毕新文先后被救出。他们互相搀扶着来到当时唐山最宽阔的马路——新华道上。这条东西长四五公里的马路两旁,过去是整齐的楼房,现在已经全部倒坍。从这里向东南望去,是这次大地震破坏最严重的路南区。此时,这里已经成为一片瓦砾,以致连一块立着的墙壁都看不到了。
  市委领导为了让群众随时能找到他们,就在市中心新华路的西山口建立起了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的当天,幸存的市委常委们,不顾个人的一切,纷纷赶到书记身边,在临时作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一辆公共汽车里,举行了震后第一次紧急常委会议。他们坚信毛主席、党中央一定会迅速援救唐山人民。常委们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是受党多年教育的领导干部,党在考验我们,人们在期待着我们,我们必须满怀必胜的信心,带领群众,渡过难关,艰苦奋斗,重建家园。
  安定群众情绪,奋力开展自救互救是当务之急。书记们和赶到的工作人员一起站在马路边上向过往的行人喊话,让他们转告广大干部群众,市委还在,市委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了,办公地点在西山口,干部们尽快来这里报到,大家要做好自救互救工作。为了更好地宣传群众,他们当即请在场的一位宣传部干部起草了一份宣传提纲(后来称一号通告),大体内容是: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已经成立,成员是哪些人;全市人民要发扬自救互救精神,团结协作,见活着的人就扒,尽最大力量救人;大家要相信党中央、毛主席很快会派人来救我们;要保护公共财产,发扬唐山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提高警惕,防止破坏。过了一段时间,驻唐空军送来了一辆安装着广播喇叭的吉普车,市委便派专人沿主要街道广泛宣传“一号通告”。一时间,唐山上空响彻了“毛主席、党中央十分惦记和关心唐山灾区人民,已派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动员全国各地帮助唐山人民抗震救灾”的广播声,这对稳定群众情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抗震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后,唐山市委在协助省前指做好抢救人员、抢挖财物、伤员治疗和转移、救灾物资分发、安排群众生活等项工作的同时,特别关注孤儿和截瘫人员的救助工作。
  大地震后的7月30日,中共唐山市委副书记、唐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人张乾把唐山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主任、中年女干部王庆珍召到指挥部的防震棚里,交给她一项特殊的任务:把唐山地震孤儿全部寻找到,安置好。并一再叮嘱:“这些孩子,一个也不能饿死!”当日,市知青办就将此项任务落实到了每一位具体分管的同志。这些同志跑遍了唐山市的大街小巷,一个个将分散在各处的失去双亲的孩子聚拢起来……据统计,全市地震造成的孤儿有4204名,这些孩子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16岁。为了把这些孩子安置抚养好,在震后很短的时间里,就由企事业单位、街道和乡镇办起育红院71所。河北省还在石家庄、邢台办了两所育红学校,接收孤儿756名。另有一部分孤儿分散在亲戚家中抚养,由归口单位或民政部门负责各项费用。唐山地、市、县各级党政领导和民政、教育部门负责人,对这些孩子的抚养和成长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
  地震造成的截瘫患者3817人,经过治疗,其中大部分人的伤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完全康复或基本康复的极少。根据省前指“关于截瘫伤员疗养安置意见的通知”精神,1976年11月唐山市成立了幼老瘫安置管理办公室,并建立了截瘫疗养所18个。开滦矿务局所属各矿的医院中设立了截瘫病房,东矿区、丰润、丰南、滦县、滦南、玉田、迁安、柏各庄农场等县、场,以及郊区的女织寨、越河、开平、郑庄子、付家屯和果园等乡都建立了截瘫疗养所。唐山市还建立了截瘫疗养院,该院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拥有200多个床位和相当于一个中等医院的医疗设备,手术室、X光室、理疗室,以及特设的游艺室、阳光室应有尽有。截瘫患者在生活待遇上享受特殊照顾,使他们免除了后顾之忧,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责任编辑谢凤英
  

[1]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