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抗震救灾中的人民解放军

作者:杨耀枢

字体: 【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顷刻之间,将一个百年工业重镇夷为墟土,房屋倒塌,数十万居民被埋压在废墟之下。而且,震后雷雨交加,余震不断,交通、通讯中断,水、电俱停,其残景难以想像。从废墟中钻出来的幸存者,顽强拼搏,抢救被掩埋的亲人。但是,在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人们无法扭转危难局面。关键时刻,是人民子弟兵救民于危难之中,成为遭受地震浩劫的唐山人的救命恩人。30年后的今天,唐山人仍一往情深地记着:“正是这些军人没日没夜地扒开坚硬的废墟救人,蹭得满身都是伤,许多人连手指盖都没有了,满手是血……还帮我们建起了地震棚。在一片废墟中,他们的身影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十万大军昼夜兼程,急奔灾区
  
  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与外界的通讯、交通完全断绝。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唐某部通讯营无线电连报务员吴东亮,在震后短短的8分钟,他四出三进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倒塌的报务房,抢出了收发报用的全部器材,于凌晨4点零3分,也就是震后的第21分钟,与上级电台联系成功,报告了唐山的灾情。与此同时,开滦唐山矿的李玉林、唐山市委的赵俊杰,也向北京报告了唐山地震的情况。
  28日上午6时,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唐山抗震救灾紧急会议,决定调集解放军有关兵种部队参加救灾抢险。还迅速组织了以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为组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副政委万海峰为副组长的唐山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立了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简称“前指”)。7月28日12时,刘子厚、肖选进、万海峰乘坐飞机到达唐山机场。下午2时,沈阳军区指挥机关也到达唐山。
  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所属部队迅速集结向唐山疾进,参加抗震救灾斗争。除地震区的部队外,最早进入唐山灾区的部队是北京军区驻滦县某团和驻玉田的某部一营,他们于地震发生后当天上午进入唐山市区。同时,北京军区和沈阳军区的两个野战军也奉命紧急出动,从唐山的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向唐山实施摩托化开进。当部队分别开进到滦河和蓟运河时,由于地震毁坏了两条河的大桥,两个军下午分别被阻滞在滦河边和蓟运河边。在十万火急的时刻,一支部队利用机耕小道迂回过了河,一支部队冒着危险,从摇晃着的滦河铁路桥上强行驱车通过,争分夺秒地赶赴灾区,抢救受灾群众。
  某部二营7月28日上午正在实弹射击,接到命令,未吃午饭就立刻出发。他们翻山越岭,泅渡河流,步行赶到唐山市区的时间已是次日清晨。汗水浸透军装的指战员,又累又饿又渴,个个无力地坐倒在路边。炊事班架锅熬出了一锅米粥,战士们刚端起饭盆站起身子,又不约而同地坐下了,他们看到大锅旁站着一群饥饿的唐山孩子。于是,他们把第一锅粥分给了孩子们,第二锅粥又分给了路边饥饿的群众,第三锅还没熟,他们就接到了救人的命令,上了废墟;某炮兵团副政委李志民,带领部队急行军17小时到唐山执行抢救任务,由于天气炎热,苦累交加,晕到在路边,警卫员拿来仅有的半壶水给他喝。但他看电线杆旁躺着一名受伤的妇女,嘴一张一合地呻吟着。他挣扎着起来,摇晃着身子亲手把水送到受伤妇女嘴边。妇女喝了水,眼泪夺眶而出。还有的部队发现群众没有饭吃,就把自己带着的大米送给群众,自己去挖野菜充饥。多好的军队呀!这是唐山人民至今提起解放军都万分激动的原因。
  在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上,包括北京军区、沈阳军区、空军、海军、铁道兵、工程兵、基建工程兵和各军(兵)种、大军区所属医院的10万名指战员,夜以继日参加了抗震救灾斗争,与唐山人民结下了极为深厚的情谊。
  
  “救命甚于救火”
  
  部队陆续进入唐山市区后,俗话说“救命甚于救火”,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抢救仍在废墟下的幸存者。由于任务紧迫,部队开进时没有携带大型施工机械,连锹、锤、镐带得也很少。面对倒塌的楼房,巨大又坚硬的水泥板等,在最初的5天里,战士们硬是靠双手和就地能找到的简易工具扒碎石,掀楼板,扯钢筋,许多人手砸破了,身体砸伤了,仍然坚持战斗,有的还献出了年青宝贵的生命。
  28日下午进入唐山市区的某营,有三分之二的战士指甲剥落,双手血肉模糊。在没有作业工具的情况下,硬把原有3层楼高的新华旅馆的废墟翻了个遍,救出了70多名幸存者;北京军区某部“红二连”,不顾一天一夜急行军的疲劳,在倒塌的唐山火车站凿墙打洞、撬水泥板,冒着余震的危险救出了许多人,接着又到和平街、市政局等地,从倒塌的房屋里抢救出280人;到唐山出差的某部战士王彦修,地震时正在唐山火车站候车室,地震发生后,他不顾一切地抢救出多人,自己多处受伤,最后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
  为了有秩序地迅速抢救伤员,“前指”及时提出了“灾区就是战场,震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战斗口号,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救灾信心。同时,“前指”还将先后进入唐山市区的10万大军,根据地形特点和部队进入唐山的方向,给各部队划分了救灾区域,提出具体任务。具体办法是分三片部署,除了一部分部队去丰南县,在唐山市区以陡河为界,将沈阳军区所属5个师部署在陡河以东;将军委各兵种和北京军区的8个师部署在陡河以西。部署方案确定后,首长们带领参谋人员,分头迎接部队。如对沈阳军区的部队,在25公里外的古冶就一一接头,当面介绍灾情,明确任务,使部队能够直接向指定地点开进,迅速展开救灾工作。
  驻唐部队在抢救被埋压的居民发挥了重要作用。驻唐各部队共有22500人,他们既是地震的受害者,有2466人遇难,又是抢险救灾的突击队。在强烈地震迅猛发生,又与上级机关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们当机立断,一方面进行自救,一方面有组织地到就近居民区,抢救被埋压的居民。据统计,只有2万多名的驻唐部队抢救了被压在废墟下的居民达15839人。某部一连冒死抢救出压在残楼楼板下已6天6夜的10岁男孩白海明;师直工兵二连抢救出被压104小时的15岁男孩周向东,都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驻唐部队在奋力抢救生命的同时,还派出了8个连,分别到国民经济要害部门,如陡河电厂、水库、金库、油库、粮库、百货库等担任警戒任务,维护社会治安,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废墟中的幸存者越来越少,为了抢救每一个幸存者的生命,部队成立了许多“潜听队”,每晚到废墟上屏息静听地下的动静。一有动静,立刻紧急出动,奋力挖找。到了后期,基建工程兵运用机械设备抢救被埋的幸存者,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人民子弟兵共抢救被埋压的幸存者16400多人。
  
  转运和医治伤员掩埋震亡者尸体
  
  地震废墟中抢救出的幸存者,绝大部分受了伤,其中不少人是重伤,人数达164851人,还有的甚至伤残。这些人急需得到医治和抢救。
  震后,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派出了大批地方和军队的医疗队开赴灾区。军委、总部、各军兵种和北京、沈阳、济南、昆明等军区就派出医疗队207个,6300多人。其中,北京军区派出医疗队179个,5655人。医疗队到灾区后划分任务区,分片配属各救灾部队。为了及时抢救受伤群众,部队医疗队采取设点和分组巡回相结合的办法,为伤员医治创伤。51033部队医院医疗队经过20多个小时急行军,到达市中心伤亡集中的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附近,不顾疲劳和饥饿,立即清理场地,在15分钟内展开医疗救护工作,头3天救治伤员8405人次,日平均通过量突破2800人次;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在地震当天就赶到灾区,没有手术台用桌子代替,没有电灯用车灯和手电照明,用脸盆消毒,用树枝代替夹板,一连工作30多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没休息,救治了大批垂危伤员;北京军区268医院医疗队,经过长途行军,到达后背包没打开,立即开始抢救工作,战斗3天3夜,诊治了2000多名伤员,手术100多例,抢救垂危伤员70多人。据统计,经过各部队医疗队医护人员的努力,先后抢救危重伤员4.4万人。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