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血荐许昌的抗日将领吕公良

作者:张 帅

字体: 【


  发生于1944年的许昌抗日保卫战,是豫中会战中中国军队仅有的几处英勇抵抗之一。这次战斗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血荐轩辕、马革裹尸的崇高英雄气概。当许昌失守后,负责指挥这次战斗的新编第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也实现了他“誓与许昌共存亡”的豪言。然而20世纪80年代有人编写《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一书时,对吕公良师长一字未提,后来笔者发现还有一些史书在介绍国民党抗日殉国将领时也没有收录吕公良。迄今,国内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42页仍留有“日军轻取许昌”的字样。怀着对烈士的崇敬和对历史负责的情怀,笔者搜集整理了下面的文字。
  
  一
  
  吕公良,原名吕周,1903年出生于浙江省开化县华埠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以开榨油作坊为生。
  吕公良自幼聪颖好学,平时喜爱去茶馆听说书,岳飞抗击金兵、文天祥狱中作《正气歌》、史可法不受利诱守孤城等情节都深深地感动了他。吕公良还练就了一手遒劲端庄的好字,左邻右舍逢年过节家家的对联多为他所写所作。1923年,吕公良考入衢县第八中学师范部读书,他追求进步,经常以革命思想为主题为同学们题词,却导致了学校以思想激进、鼓动革命为由开除了他的学籍。1926年,他目睹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后,不顾家庭的阻挠,毅然投笔从戎。他常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能眷恋小家庭,终身关在小山村里。“是年8月,他只身跑到广东,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在上学时,因崇拜孙中山先生,故以其题词“天下为公”而改名吕公良。
  1928年,吕公良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分配到第八十九师任见习排长。吕公良古文功底扎实,又写得一手好字,加之踏实能干,办事认真,深受上级嚣重,在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同学中,他是提升最快者之一。
  
  二
  
  吕公良常言,“养兵是为了卫国,练兵是为了御敌。”1936年11月,时任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参谋处长的吕公良随部队参加了绥远抗战。1937年8月,第八十九师作为第十三军的先头部队开赴南口,与沿平绥铁路西犯的日军坂垣师团血战20余天,毙敌甚众。8月2日,吕公良随师部人员乘火车先抵张家口下花园车站,9架敌机突飞上空,先将车站东西桥梁炸毁,之后轮番轰炸,并以机枪扫射。顿时爆炸声、机枪声、房屋倒塌声、伤者哭号声响成一片,约半小时后始转沉寂,烟幕亦渐稀薄;师长、参谋长转视吕公良,见车厢门尚紧闭,启视之,正与参谋数人交谈如常。
  同年10月中旬,汤恩伯的第十三军与关麟征的第五十二军组成第二十军团,汤恩伯任军团长。10月16日,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兼河南省主席商震的指挥列车被日军围困于河北磁县马头镇。王仲廉、吕公良(时已升任第八十九师参谋长)亲率第八十九师前往解救,激战两个小时,将敌军击退,掩护商震安全抵达安阳。11月,第八十九师在晋中地区转隶第八十五军指挥。
  1938年春,吕公良随部队参加了徐州会战,在台儿庄战役中也战功卓著。徐州会战以后,部队到湖南省平江县整训。整训期间,吕公良积极营救了孔昭霖、周之挺二位中共地下党员。孔、周二人系吕公良在衢县第八中学时的同窗好友,孔昭霖毕业后在华埠小学任教,他思想进步、为人正派,并秘密加入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后来孔昭霖以“共党嫌疑”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被关押在杭州陆军监狱。吕公良得知孔被捕后便多方奔走营救,将其保释出狱。孔出狱后,吕公良又让在第八十九师参谋处任上尉附员的孙浩亲自到杭州,把孔昭霖、周之挺接到所部予以安排。后来孔昭霖去了河南大学,周之挺也离开了部队。
  1938年秋,吕公良回家乡探亲,正值华埠镇抗日后援会在华埠修建的“七七纪念亭”落成,他应邀为该亭题了两副楹联:“国耻恨重重,拼焦土飞烟不辞一死;亭名思七七,问银河洗甲更待何年。”“风景不殊,漫话临安往事;国仇未报,记取勾践当年。”并题写了“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碑名。
  平江整训以后,第八十九师奉命开赴豫东鄂北地区整编待命。一天拂晓,部队还未到达宿营地,天空出现日军飞机群尾追而至,俯冲轰炸,部队顿时人马惊慌。吕公良不顾个人安危,策马奔驰在部队前前后后,命令官兵就地隐蔽疏散。在敌机狂轰滥炸下,吕公良巍然挺立,无所畏惧,使官兵大为赞叹。在舞阳前线,第八十九师指挥部被日军包围,救援部队被隔断进不来,情况非常危急。凌晨1时左右,他和师长舒荣商量,决定集合身边警卫、文职人员,人人挂两颗手榴弹准备与敌拼命,并在师指挥所院内找到一口水井,万一到弹尽援绝的最后关头投井自戕,以保持军人的尊严。3时左右,一个联络参谋带了约一个连的人马冲进敌骑兵群,解了师部之围。然而吕公良那种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气慨,深深感动了下级。
  1939年秋,吕公良升任第十三军参谋长。1940年以后,吕公良先后任第三十一集团军高参,华中抗日总队第5纵队司令及安徽界首、河南周口地区的警备司令。当时周口是后方通向敌占区的咽喉要道,每天过往的人很多,其中混有日伪特务和毒品贩子。吕公良每天都要去部队驻地和哨卡巡查,军法处审问每一个被捕的罪犯时,他都要亲自听审。对于查获的毒品,吕公良都要当众予以销毁。在周口,吕公良还为当地群众修建了一个文化娱乐场所和一个大礼堂,并亲自为大礼堂题写了堂名。他在界首、周口两地的为人处世深受当地军民的好评。
  1942年底,吕公良奉命以周口警卫团与其他一些部队合并,组建了新编第二十九师,并担任师长。1943年夏,二十九师开赴新郑整训。整训完毕,遂奉命担任中牟一带的黄河河防。同年11月,新二十九师归属第二十八集团军暂编第十五军建制。
  
  三
  
  1943年,河南大旱成灾,夏季麦子歉收,因饥饿而死者甚多。吕公良师长召集全师官兵大会,提出每个官兵每天节粮一两,捐给灾民弥补灾荒;秋季又遭蝗虫之灾,群众相信迷信,焚香求助于天。吕公良动员官兵,一方面宣传破除迷信,一方面配合当地群众,扑打蝗虫,得到广大人民的称赞。
  吕公良办事认真,一丝不苟,对部下要求十分严格。一次,师部中校参谋孙浩写了几份人员升迁的命令,把副团长的“副”写成了“付”,“爲”(为的繁体字)的下面少了一点。他便把孙浩叫去训斥道:“你今天‘付’一个团长,明天能给我再‘收’一个团长吗?‘爲’字下面写成了三点,摆得平吗?作为一个军人,执行公务必须准确细致。如果下达作战命令,一字之差就会贻误战机,是要杀头的,千万粗心大意不得。”
  吕公良治军严明,主张官兵同甘共苦。他规定营以下军官不准设小灶,与战士共同生活。在军需困难的情况下,官兵一律穿草鞋。多年的军旅生活使他养成了注重军容军纪的好习惯。大热天上衣扣总是扣得整整齐齐,寒冬腊月也从不把手伸进裤袋中取暖。他常说军风军纪不好的部队是打不好仗的。夏季他身先士卒,率部摸爬滚打,苦练三伏。在日常工作事务中,军训计划的拟订、作战命令的起草下达,他都要亲自过问修改。
  1986年,吕公良之子吕行健、吕行素兄弟拜访曾与吕公良共事10余年的国民党起义将领廖运周将军。廖运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淮海战役中率部起义。廖运周将军说:“汤恩伯是怀疑我且不信任我的,每次晋见时我都有意请公良先生陪同,我心中才踏实一些。我的共产党员身份只有你父亲知道,但我信任他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决不会出卖我。”他还为吕氏兄弟题词:“吕公良革命烈士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