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周恩来主持中央专委前后

作者:何立波

字体: 【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了。当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与毛泽东、刘少奇等接见《东方红》演职员时宣布: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会场立即欢腾起来,人们欢呼雀跃。由此引发的全国一片欢腾和国际上的巨大反响,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周恩来着力推动原子弹武器化与氢弹研制
  
  中国首次核试验只是一个核装置的爆炸,必须解决原子弹的武器化问题,才能真正打破核垄断。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周恩来明确指示二机部:要加速研制氢弹。1964年5月,毛泽东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设想的汇报时,也曾对我国核武器发展问题作过明确指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根据中央的精神和毛泽东、周恩来的要求,1964年12月3日,二机部在周恩来召集中央专委小型会议研究进一步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的基础上,向中央专委提交了《关于加速发展核武器问题的报告》。报告提出,一方面要加速原子弹武器化,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要尽快突破氢弹技术,向战略核武器高级阶段发展。报告表示,力争在1968年进行氢弹装置试验。
  为解决原子弹的武器化问题,运载工具的研制也成为当务之急。这样,核弹头与导弹的结合试验也提到了重要的日程上。为此,周恩来设想,1965年我国尖端武器事业进入“‘两弹’结合试验年”。1965年2月3日、4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中央专委第十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了二机部《关于加速发展核武器问题的报告》。会议要求通过1965年至1967年的核试验,完成原子弹武器化工作,并力争于1968年进行氢弹装置试验。为加强领导,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扩大由15人组成的中央专委。
  1965年3月2日,中共中央指示,中央专委不仅要管原子弹,也要管导弹。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扩大成员,并改称为“中央专门委员会”。增加的中央专委委员有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电子工业部部长王诤、兵器工业部部长邱创成、造船工业部部长方强、导弹工业部部长王秉璋、物资管理部部长袁宝华、冶金工业部部长吕东。
  5月,核航弹(由飞机运载的原子弹)空投试验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5月4日和5日两天,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十二次会议,对这次核试验提出了3项具体要求。经党中央批准,5月14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核航弹空投试验,爆炸威力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从此,我国的原子弹开始真正成为可供实战使用的核武器。从首次核装置试验成功到制成核航弹,并空投试验成功,我国仅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
  由原子弹到氢弹是一个质的飞跃。如果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攻关时还有一点点资料可供参考的话,氢弹攻关则是从零开始。但也有有利条件:在中央专委的领导下,热核材料生产线即将建成投产,计算工具有所改善,全国大协作的局面已形成,科研队伍在第一颗原子弹攻关经受了锻炼,积累了经验。
  核武器研究院很快提出了一个从理论探索入手,做3次核试验,分3步走的氢弹攻关的《两年规划》,争取1968年爆炸第一颗氢弹,并由二机部上报中央专委。1965年12月29日至31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十四次会议,原则批准了二机部提出的《两年规划》。周恩来提出:今年为两弹结合试验年,明年是导弹年,明年在导弹上要前进一步,希望后年要出更大的成果。
  文革的爆发对我国尖端科技事业构成了严重干扰,中央专委的工作也在艰难的环境中进行着。1966年上半年,周恩来主持召开了四次中央专委会议。在周恩来的直接组织指挥下,1966年5月9日,加强型原子弹作空投核爆试验获得成功,获得了宝贵的热核反应的实测数据,达到了预期效果。同年12月28日,利用塔爆方式进行的氢弹原理试验再获成功。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案完全可以直接作为导弹的核弹头。据此,周恩来主持中央专委会议,决定停止另一方案的攻关。
  按照氢弹研制的新方案,核武器研制基地在部内外厂、院、所的大力支援下,克服技术和文革动乱的双重困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产品研制任务,按期运到了试验现场待命。1967年5月9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专委第十八次会议,全面审查了氢弹试验的准备工作,决定把试验准备的期限提前到6月20日。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提前实现了毛泽东在1958年6月提出的“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的预言。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后,国际舆论认为,“这是中国核武器发展中的一个质的飞跃”,中国“氢弹制造一开始就选准独特的技术路线”,公认中国已进入核先进国家行列。
  
  周恩来提出核潜艇工程再次上马
  
  在世界海军发展史上,核潜艇的诞生是人类将高科技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建成下水。核潜艇以其常规潜艇无法比拟的隐蔽性好,机动性强,航行速度快,活动范围广,续航能力大等优势,震动了世界。有些军事专家评论说:“核潜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军军事技术上空前的大变革。”此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不惜斥巨资重点研制发展核潜艇。英国、法国、苏联等大国都相继研制成功了自己的核潜艇。面对当时的世界局势和海军发展的最新动态,中共中央认为核潜艇将成为未来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潜艇,才能以威慑对付威胁。
  1958年6月27日,负责国防科技的聂荣臻元帅向党中央递交了《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周恩来表示同意,批示道:“请小平同志审阅后提请中央常委批准,退聂办。”翌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批示:“拟同意。并请主席、彭总阅后退聂。”毛泽东、彭德怀也随即批示了这一绝密报告。在聂帅的主持下,中国开始了研制核潜艇的艰难历程。
  当时,研制核潜艇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部门以火警报警电话“09”作为这项工程的代号,预示着中国研制核潜艇已是十万火急,刻不容缓。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专门领导研制核潜艇的班子,由罗舜初任组长,刘杰、张连奎、王诤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筹划和组织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为推动核潜艇的研制工作,1959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核动力由二机部负责,艇体和设备由一机部负责,海军负责抓总。
  1959年9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之际,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来华访问。中方正式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研制核潜艇,赫鲁晓夫傲慢地说:“核技术非常复杂,花钱很多,你们中国没有水平也没有能力研制,我们苏联有了,就等于中国有了。你们把海军基地给我们用,我们的核潜艇可以帮助你们。”毛泽东听后愤慨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2年上半年,由于国家经济遇到暂时困难,大批工程纷纷下马。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全面紧张,苏联从我国撤走了全部原子能专家。国家经济没有力量同时支撑原子弹与核潜艇两个攻关摊子。年底,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专委会议。会议根据海军和二机部的报告,决定在当时国民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核潜艇工程暂时下马,集中力量搞原子弹。出于长远考虑,海军领导和舰艇研究院负责人进行了多次研究。舰艇研究院院长刘华清和政治委员戴润生向聂帅作了汇报,认为从长远考虑,核动力潜艇研制工作不宜全部下马,研制核潜艇工程的种子要保住,否则以后再重新上马,困难更多。周恩来非常重视这份报告,主持中央专委开会进行了慎重研究。1963年3月,中央专委决定,在国民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保留一个由50多人组成的核动力研究室,继续从事核动力装置和艇总体等关键项目的研究。
  

[1] [2] [4]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