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王光美:难忘西柏坡

作者:王彦红 刘志兰

字体: 【


  婚礼如何举行?刘少奇告诉王光美,到时候把你的行李搬过来就是了,王光美问他:“我就这样搬到你这儿,算是怎么回事?要不要到机关大食堂宣布一下?”刘少奇坚持说不用,结婚就是两个人的事。
  新房就设在刘少奇那间8平米左右的简陋居室内。卧室里除了一张由两条长凳和一块木板支成的床以外,就是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墙上挂着两个人的合影。室内设备虽然简陋,但经王光美布置,小屋也显得十分干净、清雅。
  结婚那一天,刘少奇整整工作了一天,傍晚时才让身边工作人员到王光美住处,将行李搬到西柏坡。外事组的同志作为“娘家人”,带着写有大家签名的“新婚志喜”的粉红绸子贺幛,和自己动手制作的一个贺喜蛋糕,簇拥着将王光美送到了西柏坡。
  新华社社长廖承志和王光美两家是世交,他得知刘少奇、王光美结婚的消息后,急忙赶画了一幅开口笑着的月亮望着简朴大方新房的写意漫画,表示祝贺。
  为了庆祝刘少奇和王光美结婚,晚上,大家在中央大院里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晚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也来了。大家热闹异常,王光美和刘少奇在大家的要求下,共同唱了一首《南泥湾》。之后,首长和同志们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大家好久没有这么轻松过了,一直到晚上10点多钟,晚会才结束。
  王光美和刘少奇结婚以后,从中央军委外事组调到中共中央办公厅,担任刘少奇的秘书。终日工作、生活在一起,他们彼此更加了解,感情更加深厚。
  
  难忘西柏坡,文物寄深情
  
  进京以后,由于工作繁忙,西柏坡成为王光美梦牵魂萦的地方。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那场浩劫,使王光美一家遭受一场难以预料的劫难。王光美和刘少奇再也没有一同回到西柏坡。直到平反后,1992年5月25日,时年71岁的王光美终于实现了她的夙愿,重返西柏坡。
  她径直走进中共中央旧址大院,一间间土屋,一片片绿地,一棵棵树木都收入她的视线。她走进每一个小院,目光在不停地搜寻着,抚摸着一件件仿佛仍有余温的文物,看着那熟悉的一切,她不禁潸然泪下。在刘少奇旧居的办公室里,她满怀深情地望着屋内的陈设,抚摸着刘少奇的文件箱,深情地说:“少奇同志留下的东西不多了。”她指着箱子上面“奇字第三号”的字样回忆说,这个箱子是刘少奇同志从延安时就开始使用的,曾存放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关于土地法问题的指示》、《在全国土地会议上的报告》以及《中国土地法大纲》等重要手稿和文件。刘少奇同志十分珍爱这个箱子,进京后,这只白茬木箱也随同刘少奇一家进了中南海。文革开始后,刘少奇同志受到迫害,全家被勒令搬出中南海,造反派让他们用这个看起来十分破旧的木箱子,装些零碎的小东西,离开中南海。后来,保姆赵淑君用花纸把这个箱子裱糊了起来,才得以保存下来(1980年6月20日,王光美亲手将这个箱子赠给了西柏坡纪念馆。箱子运回西柏坡后,工作人员用清水洗去裱糊在箱子上的纸,箱盖上清楚地显露出用毛笔写的“奇字第三号”的字样)。临离开时,王光美为西柏坡题词“难忘的西柏坡”。
  2002年年底,为响应胡锦涛总书记“重新修改西柏坡陈列展览”的指示,西柏坡纪念馆工作人员再一次叩响了王光美家的门。王光美亲切地接见了他们,并将保存多年的刘少奇的一套灰色中山装、一套睡衣、一个垫肩、一个皮箱、一个航空箱、一块绣有龙的精制桌布捐赠给西柏坡纪念馆。
  2004年7月,当“两个务必”巡展在北京首展时,已是83岁高龄的王光美让她的秘书和负责展览的工作人员联系,捐献出了刘少奇建国初期存放土改材料的文件箱和建国后使用的公文包两件珍贵的文物。
  王光美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连同她一生永远美好的回忆存入了西柏坡纪念馆,让那一件件珍贵文物和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作为教材,在西柏坡这个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发挥永远的作用。
  责任编辑 杨小波
  

[1]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