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宋庆龄在1949年

作者:康彦新 史进平

字体: 【


  
  华克之见到柳无垢,递上毛泽东、周恩来电报的译文,陈述自己的任务及对下一步行动的打算,同时,再三表示一切听候孙夫人的安排。
  几天后,华克之如约再一次来到柳无垢家。柳无垢向华克之转达了宋庆龄的口信:“接获大札,敬悉伟大的主席和全党同志对我的关注,至为感激。经长时间考虑,确认一动不如一静。我将在上海迎接解放和诸公见面。根据我的预计,蒋介石是无可奈何我的,请勿念。”华克之虽然未能接送宋庆龄离沪赴港,但却带回了宋庆龄的亲笔信。
  
  复信北平,倾情上海解放,宋庆龄心绪难以平静
  
  宋庆龄看到毛泽东、周恩来发来的电文,心绪难以平静。她既为中共中央领导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深情所感动,更为中国革命大业终将告成而兴奋。她的思绪飘得很远,想到了早年追随孙中山的峥嵘岁月,也想到了多年来与中共领导人的交往。不过,对北上之事,宋庆龄仍然有自己的考虑。
  原来,在她心中,有一个半生都没有揭开的疙瘩。宋庆龄在几十年中只到过北京两次,两次又都与悲痛连在一起。第一次是1925年春天,她陪同孙中山先生抱病北上,到北平与北洋政府谈判南北统一事宜。就是这一次,孙中山病逝于北平。为此,宋庆龄悲痛欲绝。据宋庆龄回忆,当时她“连太阳光都不愿见了,在屋里也放下窗帘”。另一次是1929年春夏,南京中山陵落成,她到北平参加丈夫的灵柩南移活动。从此以后,她害怕提到北平,那是她最敬重、最亲爱的人与她的诀别之地。北平的那个噩梦从此总是缠绕着她。因此一提到北平,她就伤心不已。
  2月20日,她伏案疾书,用英文写下了给中共中央的复信:
  亲爱的朋友们:
  请接受我对你们极友善的来信之深厚的感谢。我非常抱歉,由于有炎症及血压高,正在诊治中,不克即时成行。
  但我的精神是永远跟随着你们的事业的。我深信,在你们英勇、智慧的领导下,这一章历史——那是早已开始了,不幸于23年前被阻——将于不久的将来光荣地完成。
  此时,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西郊香山的双清别墅。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传阅了宋庆龄致中共中央的复信。
  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蒋家王朝全面崩溃。
  为了迎接上海解放,救助战灾难民,维护社会秩序,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上海的社会公益人士和救济福利宗教团体成立了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此时的宋庆龄积极投身于上海的公益事业和解放事业,她采取公开的合法的斗争方式进行活动,大力支援联救会开展救济难民的工作。宋庆龄首先表示,把中国福利基金会所存物资交出供联救会使用。根据宋庆龄的指示,中国福利基金会不仅在物力上,如医药医疗设备等救济物资方面给联救会以大力支援,还投入大量人力,积极支持和参加这项工作。这些公开的合法的活动,对救助难民、安定人心,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里,为了防止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破坏与残酷镇压,宋庆龄及时采取措施,悉心保存力量。她对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安全十分关心,示意他们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可以暂时离开,寻找安全的地方隐蔽一下,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尽管她自己也处于十分危险的环境中,人们也都为她的安全而担心,但她以坚定、沉着、无畏、冷静的态度,始终居住在原处,即林森中路1804号,没有搬迁或离开。
  5月27日,人民解放军在炮火声中攻占上海。负责指挥上海战役并被任命为上海市长的陈毅,一进上海就向地下党负责人打听宋庆龄的住处,当即派出部队将她的住处严密警卫起来。随后,陈毅在潘汉年副市长的陪同下,亲自登门拜访了宋庆龄。陈毅向宋庆龄行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与她热烈地握手致意,充满了对宋庆龄的恭敬之情,并诚恳地向她征询对接管上海的意见,令宋庆龄十分感动。
  
  当日,全国民主妇联主席蔡畅致电宋庆龄,庆贺上海解放,并致慰问之意。6月4日,宋庆龄致电蔡畅:“上海解放,辱承慰问,特电申谢。”
  6月1日,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史良赶到了宋庆龄的住所。两人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重逢,感到格外高兴。史良的兴奋与喜悦溢于言表:“真没想到,真没想到,胜利来得这么快!”宋庆龄拉着史良的手说,“解放了就好了,国民党的失败,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它敌视人民,反对人民,压迫人民;共产党取得胜利是必然的,因为它代表人民,爱护人民,为人民谋福利。”她又看着英文秘书卢季卿大声说道:“现在全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了,整个民族有了光明的前途!”
  宋庆龄在她的寓所与上海人民一道欢庆这座东方大都会的解放。入城的解放军秩序井然,秋毫无犯。他们特地派出了一个连的人马在宋庆龄住宅四周,担负起了卫戍警戒任务。不久,时任四兵团司令员的陈赓亲赴宋庆龄寓所,转达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对她的敬意和问候,并真诚地邀请她北上赴京参加首届全国政协会议。
  精诚所至,宋庆龄在上海见到中共信使邓颖超
  建立新中国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宋庆龄仍然没有动身北上,毛泽东与周恩来非常着急。
  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商定,派邓颖超专程去上海迎请宋庆龄北上,共商建国大计。
  毛泽东欣然再次挥毫,奋笔疾书:
  庆龄先生: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敬颂大安!
  时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的邓颖超,带着毛泽东的亲笔信即将出发时,周恩来沉吟一番,也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交夫人邓颖超一并捎上。信写道:
  庆龄先生:
  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私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藉颖超专诚迎迓之便,谨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
  6月28日,邓颖超带着这两封分量极重的亲笔信,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离开北平,和许广平、罗叔章一起,南下上海,陪同她前往上海的还有廖梦醒。
  到上海后,邓颖超让廖梦醒先去看望宋庆龄。廖梦醒穿着一身灰布军装来到宋庆龄住宅,宋庆龄以为是来了个女兵,没有认出来。直到廖梦醒喊了声“aunty”,宋庆龄才认出她来。
  廖梦醒说明来意。宋庆龄听后非常伤感地说:“北平是我最伤心之地,我怕到那里去。”
  廖梦醒说:“北平将成为新中国的首都。邓大姐是毛主席派来的。她是代表周恩来来接你的,你打算什么时候见她?”
  “让我想想好吗?”宋庆龄拍拍廖梦醒的手说。
  下决心,她还需要时间。
  6月29日,邓颖超收到了宋庆龄的请柬。邓颖超如约来到宋庆龄上海住所,走进会客厅,楼上传来宋庆龄悠扬的琴声。这是她唯一称得上“奢侈”的爱好。宋庆龄走下楼来,20世纪中国两位伟大的女性又一次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踌躇再三,宋庆龄接受了中共的邀请
  
  寒暄之后,邓颖超并没有急着把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信拿给宋庆龄,而是与宋叙述老朋友的别离之情。紧接着,邓颖超把她参加土改、解放区翻身农民的喜悦和踊跃支前以及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新政协筹备情况向宋概要叙述,宋庆龄听得入迷了。介绍完情况,邓颖超把书信送给了宋庆龄。宋庆龄读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信之后,深受感动。
  

[1]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