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回忆1977年高考

作者:姜启时

字体: 【


  
  今年是恢复高考30周年,我有幸参加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次高考,回想往事,感慨万千。
  10年文革,国运衰微,“四人帮”说:“宁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他们坚称,不能把高校招生当成“读书做官的阶梯”,“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1977年8月,复出工作的邓小平主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顶着重重压力,努力恢复高考招生制度,邓小平说,“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考生要具备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
  我牢记这一天,1977年10月21日,屋檐下的有线广播在新闻联播时间,播送了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在全国恢复高等院校入学考试的通知。我屏声静气,一字不拉地听完广播,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招生,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1.劳动知识青年可以报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报名。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入学考试。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这就是1977年恢复了的高考主要的应试条件。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这一切在久违了10年之后,突然来临,就像做梦一样。之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新闻媒体,都以头号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广大群众,特别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更是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恢复高考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震撼了整个中国大地。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消息通过国家主要媒体发布之后,一下子搅动了整个中国,搅动了天下学子的心灵。消息在中国飞快地传播着,带给无数在文化黑暗中挣扎的青年,尤其给身在农村的青年们一个巨大的希望,人们的命运和试卷再次联系了起来,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我是“老三届”(指1966、1967、1968年的初高中毕业生),恢复高考这个消息,相当于前头突然冒出火光,被禁锢了10年的思想,露出了曙光。
  全国人民尤其是文革以来被严重耽误了前程的几代青年,受到了极大鼓舞,他们踊跃报名。当时报名要求参加高考的青年,年龄也参差不齐,比如我已结婚,儿子5岁,女儿3岁,自己已29岁。我妹妹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只有16岁。这个高考制度给青年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而不是看你出身怎么样,恢复高考给每一个人一个平等竞争的权利,一下子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兄妹二人也先后报名参加了当年的高考。
  对于众多考生来说,十年废学,“知识越多越可耻”的观念,已经深深植入了不少人的精神深处,要让他们进行这样的考试,并非一桩容易的事。10年间,他们的手上,过早被镰刀和工厂的机器打满了老茧,对于考卷,对于知识,很明显是一种非常陌生的事物。所以实际上,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来报名参加这一考试,心想“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考上了感谢邓小平,考不上批判“四人帮”。
  
  1977年报名参加考试的全国考生达到了570万人,而十年废学,被堵在了大学校门外的知识青年则达到3000万人之多,这就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独特景观。由于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次高考,报考的考生众多,共有从1966年—1977年12届高中毕业生,我所在的国强公社,报考人数达600多人,高考辅导只能在公社大礼堂进行。由于白天“抓革命,促生产”,辅导往往安排在晚上,几百人的大课堂,老师讲,考生洗耳恭听,认真做着笔记,十分虔诚。当时学习气氛特别好,静得连一枝铅笔落在地上都能听到声音。恢复高考这一决策激活了整个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之一变,当时,读书的身影随处可见,书店的长龙司空见惯。
  1977年冬天,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终于重新打开,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唯一在冬天举行的考试,全国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1977年冬天的考试,并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各省命题考试,由于考生特多,江苏省先预考,进过筛选后再高考。我所在的国强公社600多考生参加预考,只有60个参加年底的正式高考,高考后被录取的只有6人。当时我兄妹二人都被录取,一时在乡邻中传为佳话。
  当年的高考由各省、市命题,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当年江苏高考语文是一篇命题作文“苦战”,题目来自叶剑英元帅的一首《攻关》诗,全诗:“攻城不怕艰,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对于参加过战天斗地十年的我,作文不算难,顺利完成。在高考前两年,我当过两年代课教师,任教高中数、理、化三科,因此数学、理化两卷考下来,感觉良好,数学有把握满分,理化有望接近满分。当时还在“突出政治”,对政治考试我有点犯难,估计会考全文为206个字的党的基本路线(内容为四个“念念不忘”,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念念不忘突出政治,念念不忘社会主义道路,还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等内容)。政治试卷发下来,不出所料,果然考了党的基本路线,我一阵心喜,奋笔疾书,写好后一数字数,仅190字,这时心里急得一团糟,脑子一片空白,搜索枯肠,再也想不出拉了哪几个字。当时每门科满分100分,四门科我考得353分,被录取在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我妹妹以220分录取在南京工学院南通分院(今南通大学)。当时的考题其实并不太难,一个现在的合格中学生都可以轻松地考个好成绩。但是,对于当时的一些青年人来说,这却无疑是比“上刀山、下火海”都难的事情,而对于满身疮痍的中国来说却也别无他途,只能降格以求,以便尽快培养出一批大学生。
  
  有趣的是,参加1977年高考的人群年龄严重悬殊,长者已年过而立,已婚或已育,少者才初开混沌,始省人事。在当时,最爱开的玩笑之一就是,年长者对年少者说“我都可以把你给生下来”。1977年高考共招生录取了20万名大学生,只占参加考试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左右,与今日中国大学2∶1的录取比例相比,真有云泥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改变了千万学子的命运,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我兄弟姐妹这个大家庭里已经有了十多个大学毕业生,还有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广大青年从高考制度的恢复,看到了曙光,看到了自己与祖国的明天,一个灿烂的春天向国人走来。迟到的春天,使我们看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实现的希望,看到了我们所憧憬的美好未来。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意味着更深远意义的复苏和新生,“不断革命”的斗争哲学终于寿终正寝,一个个思想禁区被突破,新的思想文化时代真正到来。恢复高考的意义还远远超出了教育领域,成为粉碎“左”的思想枷锁的突出典型,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
  责任编辑 杨小波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