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军区诞生地揭秘

作者:靳迎春 靳英仓

字体: 【

蒲州以及路西各县,均划归晋绥解放区管辖。原隶属晋绥之太原附近各县,则划归华北解放区管辖。
  (2)晋冀鲁豫及晋察冀两中央局合并为华北局,以刘少奇兼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为第二书记,聂荣臻为第三书记,以刘、薄、聂及董必武、彭真、叶剑英、徐向前、滕代远等17同志为委员。
  (3)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以聂荣臻为司令员、薄一波为政委。
  (4)晋冀鲁豫及晋察冀两边区政府暂成立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以董必武为主席,黄敬、杨秀峰为副主席,宋劭文为秘书长。
  中央还委托华北局创办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和华北大学。
  
  华北局、华北军区的筹备和成立
  
  党中央作出建立华北局、华北军区的决定后,华北局、华北军区的成立进入正式筹备阶段。当时聂荣臻司令员正在阜平城南庄负责毛泽东主席的安全保卫问题,不能立即赶往平山参与华北局、华北军区的筹建问题,用电报和电话联系,要求晋察冀解放区的干部积极配合筹建工作。华北局和华北军区的前期筹建工作主要由刘少奇和薄一波负责。薄一波生前回忆,“毛主席、党中央要少奇负责这项工作,并要求同时筹办面向全党全军全国的党校、军校和党报。少奇同志为此召集了一系列会议,从政治、组织、经济等各方面做了大量艰巨的工作。”在筹备期间,薄一波和原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滕代远、杨秀峰、黄敬等已先后从邯郸武安一带移居平山,当时薄一波进住王子村,其他同志和机关工作人员住烟堡、孟岭、王子、七亩、高村、寺庄、里庄、孟堡、东冶和冶河西的范西冶、杨西冶等村。在烟堡尖尖山下,工作人员盖起了80多间平房,作为日后华北局、华北军区司令部办公使用。
  华北局、华北军区成立的筹备会议于5月18日在烟堡村召开,刘少奇、聂荣臻、薄一波等参加了筹备会议。考虑到正式成立大会参加人员较多,农户院子较小,且烟堡村子不便于躲避飞机轰炸和其他安全保卫等因素,筹备会议按照原计划,正式决定成立会议在烟堡村西南3华里较为隐蔽、安静的地方召开(即今南山坡村)。
  5月20日,刘少奇、董必武、聂荣臻、薄一波、杨秀峰、滕代远、黄敬等100多人齐集南山坡村李书书家的麦场上,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5月9日关于成立华北局、华北军区的决定,宣布成立华jE局、华北军区、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等。会议首先由刘少奇说明两区合并意义、方针、任务。刘少奇指出:“华北解放区是全国最大的解放区,四面八方都有我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对敌人实行攻势,华北是个中心,这一特点决定了华北解放区最巩固,故中央才搬到这里来”;“华北的方针是建设的方针,进行土改,发展生产,训练干部,以便支援前线,改善人民生活,这是基本方针。我们现在建设的各种制度将来要为全国所取法。我们从陕北出发,落脚华北;今天又从华北出发,走向全国,故华北工作带有全国性意义”。其次,由薄一波传达中央指示:一、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去;二、老区在现有基础上,把工农业生产增长一寸;三、反对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同时,向与会代表报告合并后的解放区耕地面积、人口、出产等概况。为了把工农业生产增长一寸,必须做到:实行精兵简政;合理使用民力;所有党政民人员应至少拿出六个月时间进行生产;不再增加人民负担。与会同志一致同意所提出的方针、任务,大会于当日闭幕。当晚,召开华北局常委会议,讨论华北局、华北军区、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各部门机构及负责人选问题,作了初步决定,送请中央核示。
  会后。聂荣臻、滕代远赴中央汇报并返回驻地,5月26日,华北局再次在这里召开常委会议,根据中央指示,最后决定:一、华北局机构组成、负责人选;决定华北党校、华北军政大学、华北大学、《人民日报》负责同志人选;重新划分省区;会议还决定,为加强对石门市委的领导,任命聂荣臻兼任石门市委书记。二、华北军区机构组成、具体各部门负责同志人选。三、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组成机构、具体各部门负责同志人选、两个边区政府合并的步骤。会后,华北局、华北军区驻在烟堡村,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驻在王子村,统一后的华北党政军领导机构开始办公。
  值得一提的是,华北局、华北军区成立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当时会议地点没有一个正式名称,所以在194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华北局关于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区合并问题的报告》中没有提及会议地点,只汇报了会议情况。更由于事隔久远,聂荣臻、薄一波在生前撰写回忆文章时一带而过(《聂荣臻回忆录》中只有“军区驻地烟堡”字样),没有提及详细的会议地点和会议情况。随着岁月的流逝,会议地点成了令人费解的悬案。
  
  平山县南山坡村村民们的回忆
  
  据南山坡村靳全贵、贾三喜等回忆,那年(1948年)春天,十分干旱,村民们的自备旱井水勉强够自己家用。5月10日左右,晋察冀四分区的领导和居住在王子、烟堡村的干部来到南山坡,了解了村子情况后,召集南山坡的十多名青壮年,说:这里十分安静,适合“办校搞培训班”,只是饮水困难,请大家到村北4里外的黑水沟用扁担挑泉水。这里的村民十分贫穷,土改都分到了土地,对党有着朴素的阶级感情,听说党要在这办培训班,热情高涨。靳全贵、贾三喜、贾金山、靳老片等十多名青壮年,来回8里,担了七八天水,把一担担清澈的泉水倒在靳老片家的早井里,四分区给每人挑水工十几斤小米表示致谢。同时按照要求,李兰兰家的儿子李更书、儿媳刘瑞芹搬到别人家临时居住,李兰兰家和北邻靳全贵家的闲置窑洞被打扫得干净干净。随后,分区派人从乡亲们家借桌椅板凳,把床、桌椅板凳和有关生活必需品安置在李兰兰家(两个儿子李更书家、李书书家)和靳全贵家。李书书家的麦场上搭起了遮阳篷,并放了桌椅等。与李书书家一小沟之隔的靳老片家新挖的窑洞,则成了办培训班的临时食堂。
  乡亲们回忆,5月20日那天,小山村突然来了许多穿灰制服的人,他们有的骑马,有的乘车,有的步行,齐集村东南李书书家的麦场,“开会办培训班”。当时的警戒哨放在光禄山顶和离会场3里的烟堡岸和南山坡村北东坡。会议开了很长时间,当晚还开会。过了几天,叉开会议。与会人员集中吃食堂,并集中在李更书、靳全贵、李书书家休息。从那以后,南山坡这个小山村经常来往穿制服的共产党干部。至今,能记起姓名的有刘少奇、董必武、聂荣臻、薄一波、黄敬、宋劭文、邓拓等。
  那次会后,聂荣臻、薄一波长期在烟堡村居住。为工作方便,薄一波的母亲在南山坡村居住,聂荣臻、薄一波则常到僻静的南山坡村,并时常居住。邓拓也在村子里居住,时任华北局研究室主任。开始人家不说,乡亲们也不多问,后来时间长了,接触多了,才慢慢知道,住李更书家的是聂荣臻司令员,住李书书家是薄一波政委。住郄双锄家的是邓拓。山里的农民世代为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外界很少联系,当然不知道这些共产党干部

[1]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