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新疆建设兵团援藏写真

作者:罗仰虎 王成光

字体: 【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从此结束了西藏与内地交通不便的历史。
  全国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运送到西藏,全国支援西藏发展建设的热情也持续高涨。经常有援藏组织奔赴西藏,参加开发建设。然而,作为共和国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援藏建设的一段历史,却被历史尘封了。直到40年后,这段壮阔的历史画卷才被揭开。
  2006年7月28日,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自发聚会在绿树成荫的石河子广场王震将军铜像前,这137名从全疆各地赶来的援藏老战友在时隔近40年后终于相见了。当年援藏团副政委张复瑛、组织股股长范存炜夫妇也专程从乌鲁木齐赶来聚会。他们热情拥抱,互致问候,热泪盈眶。在热辣辣的烈日中,大家激动地放声高唱《翻身农奴把歌唱》、《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唱着唱着他们哽咽了,哭完之后他们又笑了。当年的女兵们情不自禁踏着节拍跳起了欢快的藏族舞,大家不约而同将压抑了近40年的高原情结宣泄、释放出来。大家谈论着一个话题——40年来那魂牵梦绕的西藏啊!那曾经被他们征服了的唐古拉山,还有那无数次梦中才能回到的易贡湖畔。如今怎样了?那可是他们留下青春、汗水、热血甚至是生命的地方啊!老战士们流着热泪,激动地向人们述说着那段至今鲜为人知的往事。
  
  迅速组建援藏团
  
  据祝庆江老人回忆(祝庆江。当年援藏团的行动负责人):1966年中央决定在西藏成立生产建设兵团,以加速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加强战备,巩固国防。2月22日,周恩来总理亲自召集在北京参加农垦工作会议的直属垦区的负责人座谈,研究在西藏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的问题。周总理听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张仲瀚的详细汇报后,果断指示:“组团到西藏去。”总理在会上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一个精干的建制团到西藏长期从事农垦建设事业,主要是起榜样的作用。结合西藏特点运用兵团的经验,以便在发展西藏农垦事业中少走弯路。
  为贯彻周恩来总理“组团到西藏去”的指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召开了党委会,决定从农2师、农6师、农7师、农8师抽调干部战士,组成援藏团奔赴西藏。新疆兵团援藏团是南3个建制营、1个勘测设计队、1个汽车运输维修队、1个卫生队、1个基建队、1个面粉加工厂组成。
  古稀之年的白莲塘老人述说起40年前组团到西藏去的往事时,表情中溢出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激情。那时,不满30岁的白莲塘在农8师石河子总场T作,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力气。这位1956年从河南荥阳支边来的青年,在兵团这个大家庭里经过10年的锻炼。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军垦战士。“3月初的一天,我正在尚户地公社进行土地勘测,突然接到场部命令,让我立即赶到场部接受紧急任务。”白莲塘老人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一秒钟都不敢耽搁,白莲塘迅速赶往场部,组织科长赵建礼找白莲塘谈话:“接上级命令,农8师要组建一个由3个连组成的建制营,参加援藏农垦示范团。鉴于石河子总场在农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经场党委研究决定,由你担任其中一个连的连长。现在命令你立即着手组建连队。组建具体要求是:干部战士年龄不超过30岁,男女比例为3:1,党团员比例不能少于50%。而且必须是思想觉悟高、历史清白、生产先进、各方面靠得住的。从现在起,你就开始到总场下属各分场、连队去选拔,务必尽快将队伍组建起来。场里已经在各分场、连队进行宣传动员了,报名工作正在进行中。”很快,135名政治条件良好、农业技术过硬、身体素质一流的战士组成了援藏的一个连队。
  1966年4月5日始,2035名干部战士组成的援藏团分3批奔赴西藏。第一批援藏人员由易贡农垦团团长胡晋生带队。其中,干部90人、战士470人。他们在奎屯集合,从乌鲁木齐乘火车到西宁,然后沿青藏线进入西藏,4月30日到达西藏拉萨。同年9月。原农7师副师长王隆率领第二批队伍到达西藏。一周后,来自农2师的第三批援藏战士也进入西藏。
  
  赴藏路上故事多
  
  从乌鲁木齐到西宁的2000多公里路程,援藏官兵们乘坐的是火车。而在2100多公里长的青藏公路崇山峻岭问,官兵们在卡车的摇晃中闯过了昆仑山口、五道梁、唐古拉山。恶劣的天气、险要的山路、剧烈的高原反应考验着援藏团战士们的信念和斗志。
  原西藏易贡农垦团4连班长王云回忆说:“我们乘坐的火车很像闷罐车,车内光线不好。从兰州到西宁的途中,大家的情绪有些低落,带队领导就让识谱的我给大家教唱歌。歌子一唱起来,气氛就活跃了。我们一路上都在唱歌。”
  首批援藏团的官兵们终于在4月8日下午到了西宁。
  从青海西宁出发时间是4月13日,当日的天气格外晴朗。东方刚泛鱼肚白,40多辆卡车载着援藏战士就出发了。第一个目的地是格尔木。
  白天赶路,晚上住兵站。坐了几天卡车,每人身上都落满了一层黄土,个个灰尘满面。好在沿途看到了许多藏羚羊、牦牛、野骆驼、野猪、狼等野生动物,让大家感到新奇至极,暂时忘却了途中的疲劳和烦躁。4月18日到了格尔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藏起点。格尔木海拔2800米,是个天高云淡、风轻水绿、风景赛江南的好地方。“那时格尔木还算不上是个城市,没有几盏路灯。”援藏战士衡宗凤回忆说。要过昆仑山的那天,天蒙蒙亮兵站就响起了哨子声,随后,汽车发动的声音、女人喊叫孩子的声音混作一团。车队走了一阵子,有人提醒大家快看雪山。事实上,援藏队伍已经到了世界屋脊的边缘了,海拔在3000米以上。他们说的雪山其实是常年积雪不化、绵延数千里的昆仑山。
  书车在坑坑洼洼的石头路上颠簸着,援藏团的战士们第一次感到了高原紫外线的强烈,海拔越来越高,出现高原反应的人数开始增多。
  援藏队伍4月21日到达昆仑山口,4月26日开始翻越海拔更高的五道梁,这里海拔已达5000米左右。
  队伍在温泉兵站休整一天后,战士精神面貌有所改观。接下来他们要向唐古拉山山口进发。这是青藏线上海拔最高也是最后一道隘口。海拔在5150米左右。到达唐古拉山脚下的那天是4月28日。
  唐古拉山山顶终年积雪,此处天气变化莫测,经常雨雪交加、反复无常。只要一翻过唐古拉山,就进入西藏境内的羌塘高原。已翻过昆仑山、五道梁两处“鬼门关”的援藏官兵在唐古拉山面前同样没有却步、退缩。
  68岁的陶燕玲老人说:“车队过昆仑山和五道梁时,车开得很慢,大家对雪域高原的风光惊叹不已。再翻唐古拉山时,便不觉得有啥稀奇了。”
  同样,卡车在翻越连绵起伏的唐古拉山时,大家再次经受了高原反应的折磨。今年70岁的贾德良,当年易贡农垦团4连连长回忆说:“到了海拔4000多米后,我就开始头疼、恶心、干呕,吃不下东西,到了五道梁兵站时,

[2] [3]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