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艰难历程

作者:王作化 菅 强 刘 玲

字体: 【

加,张学良对刘长春说:“你的声明,我看过了,有骨气!”为防意外,刘长春让父亲举家迁至旅顺躲避,但日本警察还是在旅顺找到了刘家的住处。逼迫卧床不起的刘父接连发急信催刘长春回家,但刘长春却坚定地回答:“我是中国人,绝不会给汉奸政府当代表。”
  
  爱国各界力促参赛伸张民族正气
  
  正当社会各界怒斥日伪当局利用奥运体坛为“满洲国”正名、争取国际承认的无耻嘴脸之际,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却对这一事件置若罔闻。反而以“时间仓促。准备不足”为借口,宣布不派运动员参加第10届奥运会。许多爱国人士纷纷指责国民党政府在事关国家主权问题上的麻木和无能。认为既然日寇扶持下的傀儡国已先下手为强,中国就必须“当仁不让”,应立即选派参赛选手征战此次奥运会,中国选手的出征不仅是体育的竞赛,而更大的意义在于粉碎日寇企图把伪满洲国塞进奥运会,从而骗取世界各国承认的阴谋。
  经东北大学体育系主任郝更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和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兼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主席董事王正廷等人的奔走呼号与积极努力,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一事终于得到了国民党政府当局的同意。然而,就在体育界积极准备组团参赛时,政府有关当局却提出“剿共时期,财政经费困难”,“政府额外拿不出参赛经费”,决定不出一文钱,完全南参赛组织者自理。体育界人士知道这一消息后十分气愤,准备发动各界捐款支持参赛。此时恰在南京开会的张学良闻知备感愤怒,决定个人出资支持刘长春赴美参赛。
  1932年7月1日,东北大学隆重举行学生毕业典礼,张学良将军身着戎装来到会场,他动情地向全校师生庄重宣布:“同学们,同胞们!想想东北的父老兄弟姐妹在水深火热之中,被日寇铁蹄任意践踏,堂堂5000年文化之中华民族落后于世界强国之后。学良身为东北军司令,于心有愧。为粉碎日、伪阴谋,扬我民族之精神,本司令决定捐赠8000银元特派应届毕业生刘长春和于希渭为运动员,宋君复教授为教练,代表中国出席第10届奥运会。刘长春同学此次参加世界运动会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意义无穷。愿君用其奋斗精神,扬我民族正气!”随后,东北大学以张学良的名义,致电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主席董事王正廷和协进会董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由他们急电国际奥委会为刘长春和于希渭报名。
  
  体坛英雄奥运捍卫国权名留青史
  
  然而,中国的首次奥运参赛之路依然十分艰辛。由于此前国民党政府已经宣布不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后虽经张学良、王正廷和张伯苓等人及社会各方的努力。才使得中国选手得以赴美参赛,但中国选手的报名时间已过了报名期,对没有奥运参赛经验的中国来说,交涉此事的难度可想而知。于是,王正廷和张伯苓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主席董事和名誉会长的名义与国际奥委会进行了反复交涉。由于王正廷是民国时期老资格外交官,又是当时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后为终身委员),在国际奥委会有一定的影响力,经过他和张伯苓等人的艰难交涉和积极争取,国际奥委会终于复电表示同意。并在很短时间内匆忙办妥中国代表队的参赛事宜,此时距奥运会开幕仅有一个月的时间。
  在各界人士的安排和赞助下,刘长春等6人组成的中国队终于在7月8日乘“威尔逊总统”号邮轮从上海启程如期赴美参赛。而另一位参奥选手于希渭却被日伪军警软禁在家中没有成行,使刘长春成了唯一参赛的中国运动员。当他经过25天海浪颠簸,形单影只地出现在洛杉矶奥运赛场时,当地数家著名媒体刊登出他出场的全身照片,上面写着“中国4万万人的唯一代表——刘长春”。
  此时此刻,在刘长春遥远家乡的白山黑水,抗日义勇军和游击健儿正在英勇抗击着20多万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关东军,用血肉之躯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生存而浴血奋战:而在太平洋彼岸的奥运场上,刘长春则身穿象征白山黑水的上白下黑运动服,以另一种抗争方式强烈表达着中国人民决不屈服任何侵略者的坚强意志和民族尊严。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本身就挫败了日本骗取国际社会承认伪满洲国的阴谋,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与尊严。
  奥运比赛结束后,刘长春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得以凑足路费回国。在1933年中国第5届全运会上,刘长春再次以优异成绩获得100米和200米两项全国冠军。1936年8月,他第二次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同样由于28天艰辛的远航跋涉,致使体力不支未能取得好成绩。1937年底,刘长春在南京因训练时腿部受伤而被迫退役,沦落街头。1938年刘长春来到北京,在颐和园附近的一家饭店打工谋生。看到祖国支离破碎、民众穷困潦倒。刘长春始终郁郁不乐。后来他又辗转于上海、沈阳等地直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刘长春成为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师,他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培养学生上。曾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过中国奥委会副主席,著有《田径指导法》、《田径裁判法》等书。1983年3月刘长春因病去世,终年74岁。
  刘长春奥运参赛斗争虽然已过去70多年了,但在中国奥运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 杨小波

[1]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