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境外参战支队首长印象记

作者:苏自林

字体: 【


  
  1965年10月16日,我们在广西、云南秘密集结,响应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号令,奔赴越南执行援越抗美的光荣使命。在多达32万指战员的援越部队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队5支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部队,在援越抗美3年的时间里,充分展现了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工程兵本色。尤其是防空部队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对空作战中更是传为佳话。援越抗美部队5支队由沈阳军区组建,下辖工兵7团、307团、308团、144团、311团,还配备若干个步兵高炮营和云南省组建的民工40大队(5000人左右)。这支部队是加强师的建制(实际上是军级干部配备),指战员来自沈阳军区、南京军区和昆明军区。全支队2万余名官兵。
  我原是南京军区工程兵团技术营加工连的战士,我们团的番号为144团,出国的代号是援越抗美部队5支队26大队。由于工作的需要,入越第二年我从连队抽调到团宣传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年底又调到支队文工队工作一段时间后,兼任支队政治部新闻资料摄影,从越南回国在云南玉溪休整奉命奔赴老挝期间,正式调任援寮抗美指挥部政治部文化科新闻资料专职摄影。在境外参战从事文化宣传和新闻资料摄影工作,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职业的特殊与便捷有了进一步接触、了解指挥部机关和高层首长的机会。
  几十年过去了,很多老首长早已离开了叱咤风云的指挥舞台,许多老战友也先后谢世,笔者仅将亲历、亲见的个人印象、些微回忆写出来,再现他们当年的英姿。
  
  沉着冷静的支队长
  
  “一号”首长(部队的习惯称呼,统称军政一把手为“一号”、“二号”首长)、支队长徐成功将军原是沈阳军区50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他是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的老八路,曾任晋察冀军区侦察参谋、副团长、团长,参加了冀中“五一”反“扫荡”和解放石家庄、太原、兰州等战役。1951年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师长,1954年越南奠边府战役时是正师级军事顾问。
  1967年下半年部队在越南义路省修筑“十一号公路”期间,我从支队文工队被抽调到政治部文化科从事新闻资料摄影工作,主要收集拍摄部队施工、作战、友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资料,部队首长的的活动也是我们搜集的资料之一。因此,有过多次和“一号”接触的机会,特别是首长上前线、下基层,由于工作的关系有时指派我跟随其中。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魁梧的身材,军容整洁的外表,和蔼可亲的笑容,特别是决策时的严肃、专注,高兴时的言谈举止,他在指挥越南安沛省“七号公路”、义路省“十一号公路”的施工和对空作战中,沉着冷静遇事不慌,领导部属解决一个个难题,攻克一道道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他是我们支队机关中最容易亲近的首长,也是我们最尊敬的领导、长者。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到各部门转转,与干部战士聊聊天、谈谈心,听听部下的反映,了解干部、战士的苦衷,掌握部队的思想情绪。首长的职位很高却没有高级将领的架子,与机关干部同吃同住,我经常看到首长和我们一样在机关食堂简易棚里排队买饭。
  援越抗美期间,5支队指挥部机关设在越南老街省保胜县班菲,由于施工作战的需要,我们常年生活在越南群山丛林之中,无论是基层的战士还是支队的将军,一律都是居住竹泥巴做墙、油毛毡盖顶的简易房屋,办公设施和就餐的桌凳都是自己动手简单制作的,即使支队首脑机关的办公条件和生活设施也是如此简陋,生活的艰苦与环境的险恶可想而知。支队长虽然是高级领导,但在却看不到“大官”的痕迹,有时,徐支队长还端着饭菜蹲在地上和我们边吃边聊。他对自己要求很严,生活上和普通士兵一样。下基层从不搞特殊,那个年代即使特殊也只是炊事班里加两个菜而已,况且他早是符合吃“小灶”标准的将军,却从来不准许另加菜搞特殊,不给基层增加负担,和我们一样吃住。他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与表率作用,带动和影响部属,这在境外艰苦的战争环境下是非常必要的,作为高级军事干部又是难能可贵的。在1967年春节期间,他在主持欢迎以越南总理范文同为首的越南党政慰问团拜年会上,代表5支队全体官兵表示感谢之情的同时,表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胜利回国后在云南玉溪休整期间,“一号”首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5支队援越抗美立功受奖表彰大会上,满怀深情地为英雄模范人物披红戴花,颁发证书、奖章的音容笑貌好像就在昨天,我有幸因工作的关系拍摄了很多照片,印象更加深刻。在玉溪,徐成功支队长受命组建援老抗美筑路指挥部,我记得刚开完“中国援寮抗美筑路指挥部第一次党委会”不久,大概是1968年10月,他又接到了中央军委的命令,调到沈阳军区装甲兵部队任司令员,打这以后我就一直没有机会见到这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据说,后来他又升任为成都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善于领导的政治委员
  
  “二号”首长,5支队政治委员彭松韬将军是支队机关公认的知识分子、理论家,思想政治水平很高。他是高中毕业后参加革命的,从当时的学历层次与知识结构来说,已是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化人了,加之革命后的不断学习深造,他的理论水平和组织才能得到充分展示。解放前夕他就是39军的团政委,1949年12月率部参加解放广西南宁的战斗,为解放广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在文工队时,他有几次在政治部主任和梁副主任(梁原是我们144团的老政委)陪同下审查我们的节目。特别是回国汇报演出的节目,每次他都提出修改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一些具体的指示。在支队机关我们经常和首长见面, 但是, 作为我这个还算幸运的机关小兵, 真正与军队这样高级别的首长直接讲话的机会还是很少的。我跟他下去的机会并不多, 每逢重大活动时, 我的摄影启蒙老师徐干事跟着去得多。
  我对他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最敬佩的一件往事始终难以忘怀。那是1968年10月,彭政委奉中央军委命令调任沈阳军区30军政委,临行时抽空专门到我们文工队驻地看望全体文工队员。我们文化科的邵科长和文工队队长召集大家围坐在首长周围,静心聆听首长的指示。我们都很喜欢听他讲话,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特别是形势政策、辩证思维与分析推理,对我们这些年轻的文艺兵来说,是一种享受。然而,我们感到意外的是,他对过去曾批评我们文工队的一件事,经实践证明觉得不妥,当着大家的面诚恳纠正并表示深深地歉意。他的讲话激起我们长时间的鼓掌,大家都被首长的谦虚态度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所折服。都认为彭政委不仅政治水平高,而且对自己要求严,善于反思,知错能纠,追求领导工作的完美,即使调任也不给部下留有自己判断失误的遗憾。这在领导层中并不多见。
  在我的记忆里,他那中等偏瘦的身材,侃侃而谈的神情,亲切真诚的话语,平易近人的举止,无不彰显我军政治工作者与高级将领的风采。他那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使我在以后的几十年基层领导工作中努力仿效,受益匪浅。
  
  处事果敢的总指挥
  
  5支队副支队长,后来升任为援老抗美筑路指挥部主任(亦称援寮抗美部队总指挥)的刘德润将军也是我印象深刻的首长。刘总指挥是个典型的工农出身的军事干部,也是“三八”式老战士。他担任援越抗美部队5支队副支队长之前是64军某师师长。援越抗美是他第二次出国参战,1952年抗美援朝时他就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团团长,一身的伤疤就是在朝鲜战场留下的。这次率部到老挝是他出国参战第三次了。中国5次境外作战,他参加了3次,可见他境外战斗经验丰富、经历传奇,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对他的充分信任。而且,这次出兵老挝由他担任总指挥,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要求更高。
  

[2]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