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抗战时期鲜为人知的中日“伪钞战”

作者:杨 燕 杨 振

字体: 【


  
  在反假钞的斗争中,国民政府还采用“以假对假”的办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资料表明,为扰乱日伪统治区的财政金融秩序,蒋介石曾令军统局与英美两国造币公司合作,在重庆秘密筹建一所伪造日伪钞票的造币厂。为这一计划的顺利实现,中国政府从美国购买纸张和先进的印钞设备,又从原中国银行造币厂中挑选精干的技术人员,潜心研制。戴笠通过汪伪汉奸周佛海,获取日伪银行的最新钞票版样,送往重庆炮制,其成品总数超过15000箱。这些伪造的货币被悄悄运抵第三战区司令部所在地上饶,从这里偷运到日伪控制的地区。
  1943年的一天,汪伪中央储备银行匆忙宣布,该行发行的10元票面的储备券有大量假币在市场上流通,该行不予承认,现金交易中也予拒收。一时间人心惶惶,市场混乱,厌恶汪伪货币的情绪倍增。被宣布的假币正面纹样以蓝色为主,印刷质量与汪伪储备券几乎不差毫厘,只是“中央储备银行”的“储”字上的一个小点有些斜,一般人不仔细分辨是很难觉察的。不明底细的百姓猜测种种,当时民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说是这批货币也是伪中央储备银行在日本印制的,只因海运途中,船只被美国飞机炸沉,后由中国第三战区顾祝同部捞起,再交由当时伪江苏省主席李士群抛到市面上,大发横财的。李士群在日军赐宴中被毒毙后,人们还联想可能与此举有关。这些真假难辨的假币,令敌伪伤透脑筋,这既挫抑了日伪货币的信用,又使国民政府套购到大量的紧俏物资。
  敌后抗日民主政权也开展了持久的反假币斗争。各根据地采取严厉措施,严惩制假贩假的罪犯。通过布告和建立“假票识别所”,帮助群众识别假票。1940年8月3日,晋察冀边区政府发布《为严防假法、本币流行的通令》,并附以识别的办法。边区各地银行和合作社在乡镇广发票样,或将假币粘在布上,悬挂街头闹市。有的根据地还组织专门人员巡查布市、粮市等地,发动群众举报,收到明显效果。陕甘宁边区在民众防奸锄奸活动中,就破获假钞案20多起。在华中地区,因日伪伪造法币毫无限制,市面上法币真假难分,蒋汪难分,广大劳动群众深受其害。因此,1943年9月起,苏北等抗日根据地开始限制法币的流通,只准使用中央银行民国31年美国版和英国版的10元券等6种较难伪造的钞票,以减少因敌伪造假所致损失。1943年10月,苏中行政公署也专门发布关于查禁假江淮票的布告。
  在敌后艰难的环境中,各根据地欲以精良的技术来防止抗币被假冒,是很难做到的。富有智慧的敌后抗日军民便发明了“用落后的办法防止假冒”的办法。1942年2月,华中抗日根据地总结并推广了以下经验:用自造的土纸印钞票,尽可能在自造土纸中加些小玩意儿(加点颜色的纤维或土水印),敌伪要假冒,非先花长时间仿造土纸不可;在印好的钞票上手工加盖印码,使敌仿造非常麻烦,土纸不能长期使用,一般为期只有半年,因破旧,老百姓会自动要求兑换新票,旧票很快回流。这时只要将旧票版颜色变换一下,新上市的抗币就变成另一种了。敌伪伪造纸币上市起码费时半年,却不知半年后新票的颜色。因新票颜色已变换,旧票已退出流通,这样,敌伪造的抗币一进入根据地内,就会被发现。
  责任编辑 齐玉东
  

[1]

部编版语文 免费提供大量在线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