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让我们直面性问题 
孙云晓 张引墨 


  近日,记者发现北京的一些高中学生将安全套当气球吹。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相 关人员,并且对他们提供的线索进行了暗访。某职高二年级一位男生告诉记者:有好多同学买这个东西就是为了玩,因为这个东西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没有任何用处,没用只好吹着玩。也无所谓是否卫生,有人还说这个东西比气球干净!记者问及安全套的来源,这位同学找借口闪开了。忽然一个声音说:"厕所门口的自动贩卖机,一块钱!"记者寻找声音的来源,却没有找到。


  据知情者提供的线索,记者在一位成年人的帮助下对北京地安门附近的几个成人用品商店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令记者大吃一惊:有4成的安全套卖给了看起来没结婚的人(据店主估算),其中有6成以上是中学生,还包括一些其他物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都被学生买走。

  针对这种现象,记者向几所中学的心理健康老师做了咨询。老师们的观点大致是:学生出于两种心理购买这个东西,一是为了显示自己成熟,还有是因为好奇。进入青春期对性好奇是正常的,希望通过一些物品去了解性知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用这个东西来显示自己成熟就不可取了,难道一个人成熟与否靠这个来体现吗?这种行为反而表现出他们的幼稚。

  记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和成人,包括老师,还不能直接面对性问题。比如在采访中同学和老师都以"这个东西"来代替"安全套"。其实,正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中校长的见解:"对一个名称的恐惧(回避),会强化对这个事物本身的恐惧(回避)。"对性问题以及一些相关词语的回避也体现出我国对中学生的性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

  (转引自《中国中学生报》第10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