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天大血战

第七章 红军反攻和合围敌军集团的准备

 



  第一节 反攻意图的产生和反攻计划的制定

  为上所述,苏联反对希特勒德国的伟大卫国战争第二年初的主要标志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进展顺利。敌人重新掌握战略主动权后,在苏德战场南冀展开了攻势,结果又侵吞了苏联大片土地(面积为三十八万平方公里)。

  敌人推进到沃罗涅日、斯大林格勒地域,接近大高加索山脉的山前地带。希特勒匪徒占领了顿巴斯工业区。富饶的顿河、库班河、伏尔加河下游的农业区,再次对苏联造成极端险恶的军事形势。但同1941年一样,这一次,敌人仍没有能够消灭苏军。斗争中,红军疲惫了敌人的力量,并逐渐改变了战略态势,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1941年夏季攻势中,敌人提出的目的并未达到,相反,其进攻能力却已耗尽。

  在沃罗涅日、斯大林格勒方向1300公里长的战线上作战的“B”集团军群(到11月前,其编成内有82个师和4个旅),是无法战胜与其对峙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西南方面军、顿河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抵抗。德国法西斯军队的主要突击集团(坦克第6、4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卷入了持久战。

  “A”集团军群——坦克第1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共27个师)——被高加索方面军部队阻击在l千公里长的战线上。尽管敌人竭尽全力,但未能突入高加索。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近郊,敌人的局势越来越不稳定,他们几乎用完了所有战役和战略预备队。

  在苏德战场的南翼,德军的进攻在战斗过程中未能取得新的进展。敌人占领大片领土的战果,实际上适当其反。

  1942年秋季前,德军“A”、“B”集团军群摆在近2千3百公里长的战线上。这样,它们的主力被分散了,彼此相隔很远。例如,“B”集团军群的主力集结在沃罗涅日和斯大林格勒地区,而“A”集团军群的主力却在图阿普谢和纳尔奇克方向上。由于敌人的战略后方辽阔,希特勒领导集团无法恢复道路网,加之,游击队活动又战果累累,致使敌军的供应越来越困难。

  1942年夏秋,苏军实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指示,在其他战略方向上开发积极的战役牵制了敌人的力量。苏联武装力量多次实施有力的突击,进行了几次局部进攻战役,使敌人失去了从“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往苏德战场南翼调遣部队的能力。在锡尼亚维诺方向上的列宁格勒城邦,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部队,在尔热夫——色乔夫卡方向上的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部队,以及在苏德战场上的其他地带,也进行了同样的突击和进攻战役。在西翼,即斯大林格勒城郊和高加索,敌突击集团遭到惨重损失。

  面对这些事实,德国陆军总部大本营于1942年l0月14日,被迫发出德军转入防御的命令(斯大林格勒地区、图阿普谢和纳尔奇克地区的小部分地段除外)。德军统帅部给东线部队下达了“无论如何要坚守已取得的战线”的任务。

  命令首先提到了德军在东线取得的战果,这些战果“值得载入过去几年战争的光荣史册”,然后又写道:目前的“冬季攻势要为继续实施1943年的进攻创造前提条件,从而“彻底消灭红军”。

  命令要求苏德战场的德国指挥部和部队:

  1、无论如何要坚守冬季阵地。

  2、防御是积极的,要不使敌人安宁,要迷惑敌人。

  3、苏军进攻时,决不允许后退一步和进行战役退却机动。

  4、被隔断和被包围的部队,要抵抗到援军到来之前。

  要在寒冬之前,构筑好阵地,为此要动用俘虏和老百姓,其中也包括妇女。

  强调“特别积极”防御的同时,命令解释说,只有这样,才能恢复部队进攻的锐气,“保持德国士兵优越于俄国土兵的感情”,同时,这可防止红军象蚕食一样,逐渐把主动权夺到自己手中。

  命令要求加强侦察,要对苏军前后方的情况了如指掌,杜绝去年事态重复的可能性,即当时红军用强大兵力十分突然地转入进攻。毫无疑问,这是指莫斯科会战的结局。

  由此,在命令中还有这样板普通的措词,“在整个寒冬腊月,保持部队的突击力量和保持可粉碎俄国人突破我阵地任何企图的兵力部署,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里提醒到,预备队“应部署在防御前沿的逼近处,目的是在敌人突破时,能立即反攻”。

  命令中,给各集团军群确定了冬季阵地的位置,还列举了早先颁布的冬季条件下作战的命令。

  这样,德军统帅部认为,在冬季几个月里,将为1943年春德军在东线继续进攻创造前提。敌人在准备冬季牢固防御措施时,着重点是苏德战场的中央地带,因为苏军的积极行动牵制了那里的“中央”集团军群。德国法西斯统帅部认为,红军正是要在这里准备强大进攻。

  1942年9月中,德国侦察机关指出:“看来,敌人正准备大规模冬季战役对付“中央”集团军群,这个战役大约在11月初准备就绪”。

  1942年秋,在苏德战场的南翼,法西斯德国军队的进攻彻底失败了(就连敌人也这么认为)。希特勒的将军蔡茨勒就此问题在战后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受挫的第一个征兆就是撤消了利斯特元帅的职务(与进攻高加索计划的失败有关——作者注)”。用蔡茨勒的话来说,在这以前,“B”和“A”集团军群“遭到了不可避免的惨剧”。

  这里不打算就德国最高统帅部是否预感到即将临头的大祸的问题多费笔墨(下面将谈到这个问题)。但不能不同意法西斯将军战后多年就此所做的评价。苏德战场的事态发展是真正不利于希特勒匪徒的。即是在防御困难的时刻和被迫撤退的情况下,红军仍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实力,然而敌人的力量都消耗殆尽。苏军装备的技术兵器的数量增多了,其战斗技能在不断完善。在苏联后方组建了坦克和机械化军、炮兵和航空兵团的部队。这些条件使最高统帅部有可能大大增加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兵力,准备强大反攻。

  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同苏联各方面军作战的是“B”集团军群的部队。

  K·沙伊贝特在他的《在顿河和顿涅茨河之间(1942年末到1943年初之交的冬季)》一书中,对“B”集团军群的编成和兵力部署,作了详细的评述。他写道,为了解德军1942年末到1943年初之交的冬天在苏德战场南翼遭到的危机,研究“B”集团军群在俄国人进攻前的态势是有必要的。

  与“中央”集团军群为毗邻的该集团军左翼,由在沃罗涅日西北地区作战的德国第2集团军组成。

  在这210公里宽的地带上,部署有14个师。

  其右翼,主要在顿河一线,由匈牙利第2集团军防御。该集团军盘踞在190公里宽的地带上,编成内有12个师,其中德军师两个。紧接着为意大利第8集团军,在180公里宽的地带上,它拥有10个意大利师和两个德国师。该集团军的右翼是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作战范围是在170公里宽的地带上,拥有10个师的兵力。

  往下便是德国军团:有由16个师组成的第6集团军,驻扎在140公里宽的地段上。然后是坦克第4集团军,该集团军的3个师在50公里长的地段上作战。在该集团军编成内的7个罗马尼亚师,沿伏尔加河弯曲部,部署在斯大林格勒城南经向南沿伸的丘陵地上,耶尔格尼,地段的宽度约200公里。大约从11月20日开始,原隶属于坦克第4集团军的罗马尼亚部队,在它们完成补充后,转隶罗马尼亚独立第4集团军。摩托化步兵第16师,虽然也在坦克第4集团军编成内,但同该集团军几乎没有协同动作。该师负责“B”集团军群的翼侧,并控制到捷烈克河大约300公里宽的地段(在捷烈克河地区作战的是坦克第1集团军)。

  X·沙伊贝特指出,在规定各师地段的平均宽度时,把集团军预备队也计算在各集团军师的数字中。然而,部署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许多部队和兵团,尤其是炮兵和工兵,却没有计算进去。

  他写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B”集团军群的战线拉得过长——将近1千3百公里〔等于日内瓦到哥本哈根的航线距离)。倘若注意到集团军群有此众多的隶属军团,那末就会明白,在军队指挥中,有许多纯属技术性的困难。这里还应加上同盟国之间的许多问题,那由四个民族组成的部队的共同行动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恰恰是存在许多因难的。例如,不能把相互怀有敌对情绪的罗马尼亚部队和匈牙利部队部署在一起,这就是把意大利第8集团军部署在匈牙利第2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之间的原因”。

  X·沙伊贝符在对比了各集团军部队的密度后,得出结论说,尽管德国的盟国军队在装备、指挥人员和战斗力上,都不及德军,但都被指派在宽阔的地带上。然而,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都集结在比较狭窄的地段。编入盟国集团军的德国师,由于数量不多,不能从本质上影响这些集团军的战斗力。同时,这些师的部分炮兵团、士兵营又调到了战斗最激烈的斯大林格勒。

  德国第6集团军的主力投入了夺取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从南面与该集团军部队毗邻的坦克第4集团军,也对斯大林格勒实施突击,并与第6集团军协同作战,从卡拉奇地域攻入城内。

  在斯大林格勒比较狭窄的空间进行的残酷的巷战和建筑物内的战斗疲惫和消耗了德军。机动能力小、装备差的罗马尼亚各师的任务是保障希特勒军队集团的两翼。德国盟国的四个集团军校端缺乏机动预备队。

  X·沙伊贝特继续写道:“B”集团军群在其整个战线上,除了步兵第294师、德国坦克第22师和罗马尼亚坦克第1师外,没有战役预备队。“只是在德国有一些新编军队,但其战斗力都令人怀疑。在德国还有些人数较多、装备较新的新编坦克师”。同时,由于“B”集团军群战线漫长,在突然出现危机时,不能及时调来必要的兵力。光调一个坦克师就需80—90节列车。根据连接德国和东线的铁路运输负荷,一个师由西线从下命令登车到抵达俄国作战区,至少需三个星期。沙伊贝特解释这个原因说,大部分铁路是单线,并且不是所有线路都改为西欧通用的窄轨,另外,缺乏车皮和其他铁路设备以及不能适应俄罗斯的冬天,也是一个原因。除此之外,不仅是“B”集团军群,苏德战场的其他集团也需要补充兵员。

  法西斯德国军队不仅直接在自己的对面有作战对手,而且在其深远的后方,苏联游击队也在战斗。西德作者说,在过去的流血斗争中,红军吸取了经验,在军事艺术方面,学会了许多东西,并且在继续狂热地战斗(准确点说,应该是英勇地)。毫无疑问,他讲的是对的。沙伊贝特继续说到对下面我们所要讲的问题的看法。他写道:“空中和地面侦察以及其它情报来源证实,俄国人在加强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兵力的同时,在盟国正面也集线了大量的新锐部队。作为德国武装力置和陆军总司令的希特勒,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这些俄国兵力的存在,但认为它们将被斯大林格勒的最激烈战斗所牵制。然而,俄国人却在有计划地集结自己的突击集团军。

  目前的态势是,我们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有自己强大的兵力,而在城西北和城南的两翼却是薄弱的。与此相反,俄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却有强大的兵力,而在城的两面,盟国集团军的正面出发阵地上,还有更大的突击力量”。

  这就大体上构画出了苏军反攻前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军比较准确的态势图。

  在残酷战斗中疲惫不堪的敌军不得不以主力转入防御。只是在市内,敌人还企图利用9个师的部分兵力实施进攻。但在这里,他们也很快转入了防御。10月、11月的市区战斗表明,敌人完全控制斯大林格勒的所有企图都是徒劳的。

  希特勒统帅部开始重视在斯大林格勒前线地段构筑防御工事。敌人用了一个半月至二个月的时间,在顿河中游和斯大林格勒城南构筑了纵深为5—8公里的防御战术地幅。这个地幅象一条带子,大部分地段由两层阵地组成。在一公里的正面有3—4个土木火力点,敌人把防御地带的居民区建成了环形防御。以上讲的是敌人直接在斯大林格勒市区构筑防御工事的情况。

  苏联最高统帅部正确估计了1942年秋季前线的形势,以及法西斯德国和苏联总的力量对比。经过清醒的分析表明,在斗争过程中,出现了使战争进程最后发生转折的先决条件。至于战略战役态势,在苏德战场南翼,形成了对敌主要的和最活跃的集团实施毁灭性打击的极好机会。这就产生了合围和歼灭斯大林格勒地区敌集团以及一举粉碎整个西翼的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意图。实现这一意图不仅可消除敌人夏季攻势的所有战果,而且可使其失去战略主动权。红军和苏联人民的意志必将决定着整个战事后来的发展。所以,在南方实现反攻计划,对整个苏德战场斗争的发展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总的结局、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历史著作中,研究斯大林格的城郊反攻意图是怎样产生和反攻计划是如何制定的问题,是成功的。这个问题并不是马上就得出了正确答案,而是以后逐渐完整地、客观地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现在所知,这个深刻、大胆而又英明的战略反攻计划是苏联—些德高望重的统帅和军事家们的集体创作。由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制定的这个计划也反映了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作战的各方面军司令员和军事委员提出的建议。当然,无论是计划的思想,还是计划的详细拟定(包括确定实施计划的集团和方面军的目的与任务,计算大规模进攻战役所需的物质和战斗保障)都是绝密的,这就是说,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多加了这个计划的拟定。

  不仅在历史研究著作中,而且在事件的积极参加者的回忆录中,都谈到了对计划反攻的宝贵意见和具体材料。苏联元帅Г·K·朱可夫讲道:“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在战斗过程中,要仔细研究各方面军和部队送来的敌情侦察资料,进行分析并作出有关敌军和我军行动性质的结论。最商统帅部和总参谋部还要研究各方面军和军兵种司令部和司令员的意见,并在分析以后作出相应的决定。因此,战略规模的战役计划,只有经过所有部队、司令部和指挥员长期创造性的努力之后,才能逐趋完备。在全面计划和保障斯大林格勒近郊的反攻中,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不容置变的是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

  当时为最高统帅部成员和总参谋长的A·M·华西列夫斯基在回忆录中指出,9月初,苏联最高统帅部就敌人1942年夏季的战略计划在很大的程度上己遭到失败这一点,已经不再有什么怀疑了。德国法西斯军队虽然给苏维埃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但敌人的进攻能力却大大减弱,同时,预备队也消耗殆尽。德军统帅部已经不能再从德国和别的战场把强大的战略预备队调往东线,因为这样的预备队已经没有了。到1943年夏韧,敌人用强大的新锐兵力再恢复进攻已经不可能了。这一切使我们有可能把精力集中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的事态发展上。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很清楚,拖入持久战的德国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的两翼,是由各方面都很薄弱的罗马尼亚部队掩护的。罗军的防御地段漫长,身后又无预备队,这就使敌人在这里的防御更易受到攻击。

  “这时,我们组建和训练战略预备队的工作就要结束,预备队绝大部分由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和兵团组成,大多数装预了中、轻型坦克,还建立了其它技术兵器和弹药的储备。这就使最高统帅部在1942年9月就得出结论——在近期内对敌实施坚决突击是可能和适当的。对苏联统帅部来说,在哪个战略方向上实施这次突击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统帅部非常清楚,彻底消除敌人对斯大林格勒的威助是我们武装力量的当务之急,也就是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利用近期对我方有利的战役态势彻底挫败敌军。敌人的这次败北可以使苏军在1942年末到1943年初之交的冬天,广泛展开从法西斯占领下解放自己国土的进攻战役。

  副最高统帅Г·K·朱可夫大将和总参谋长A·M·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在大本营参加了这些问题的讨论。这次反攻要解决两个主要的战役任务:其一是合围并孤立直接在市区作战的敌军主要集团,其二是歼灭这个集团。二者总的战略目的是一致的。

  A·M·华西列夫期基证实,合围敌斯大林格勒集团应对其两翼实施强有力的打击,因为在该集团两翼防御的是战斗力薄弱的罗马尼亚部队。同时,进攻前,要以顽强坚决的防御坚守斯大林格勒,继续牵制和疲惫参加争夺城市战斗的敌军。

  斯大林格勒地区的这次进攻战役应该是红军不断增长的威力的集中体现。战役实施的时间初步定为11月。确切的时间只能在算清集结战役预备队和部队准备积极行动所需的必要兵力时间后,才能决定。Г·K·朱可夫和A·M·华西列夫斯基于1942年9月上半月,抵达伏尔加河作战地区。他们要在现场研究关系此次反攻的全部问题,而后提出他们对实施反攻计划的意见和建议。这两位大本营代表离开莫斯科前,N·B·斯大林告诫他们,要严守秘密,不许向任何人透露大本营的意图。

  0704·K·朱可夫到达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他要了解该方面军部队和敌军的状况,弄清组织反攻需往这里调多少兵力和兵器,还必须察看苏军在谢拉菲莫维奇和克列茨卡亚附近顿河右岸的登陆场。A·M·华西列夫斯基飞往西南方面军,任务是研究第57集团军地域和第51集团军右翼部队以及这两个集团军正面敌人的情况。A·M·华西列夫斯基写道:“抵达西南方面军部队后,我们的全部工作是依靠第57集团军司令部进行的。工作完成后,我建议第57、51集团军司令员近期内采取措施,从敌手中夺取萨尔帕、察察和巴尔曼察克三个湖之间的隘路的出口。

  Г·K·朱可夫和A·M·华西列夫斯基回到莫斯科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举行了会议。会上吸收了总参谋部作战部的一些工作人员参加。讨论过程中,确定了这次战略性进攻战役的意图:即主突方向,所需兵力和兵器,集结地域和集结的大致期限。会议决定: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组建两个直属大本营的独立方面军(顿河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当时就已决定在顿河方面军的右翼建立新的西南方面军,但为了保密,一直拖到10月底,才形成正式文件。

  9月底,大本营确定的反攻计划基本草案交给了总参谋部的负责人进行详细审定,同时也吸收武装力量各兵种司令员参加这项工作。完成大本营关于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的各项决定的紧张工作开始了。工作中,对预备队秘密派往集结地域以及指挥部和各部队准备这次行动的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大本营把现地领导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准备战役的工作交给了Г·K·朱可夫,而领导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战役准备工作文给了总参谋长。9月底,A·M·华西列夫斯基到达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指挥所。同他在一起的有红军炮兵司令H·H沃罗诺夫和B·Д·伊万诺夫中将。华西列夫斯基写道:“到达方面军后,我向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同志、军事委员赫鲁晓夫同志和参谋长瓦连尼科夫同志详细介绍了大本营关于这次反攻的重要决定,并要求他们翌日傍晚准备好对此问题的意见,报告大本营。

  10月6日拂晓,我同H·H·沃罗诺夫、B·Д·伊万诺夫在方面军副司令员Г·Ф·扎哈罗夫陪同下,到达设在伏尔加河右岸、斯大林格勒东南约150公里的草原上的第51集团军指挥所。在这里,我们听取了集团军司令员H·N·特鲁法诺夫关于集团军状况和装备的报告。他讲了有关集团军地带内敌军的情报,以及不久前夺回的察察湖和巴尔曼察克湖之问地段上防御的可靠程度,从这次反攻的角度看,这个地段是非常重要的。当晚,我们在方面军指挥所会见了方面军司令员和军事委员,再次讨论了大本营决定的这次反攻计划。因为方面军首长对此计划没有提出任何原则性的不同意见,我们连夜拟好了向最高统帅的有关报告。10月7日,我代表大本营向顿河方面军司令员下达指示,要他准备好自己方面军的有关意见。几天后我回到莫斯科,向大营汇报了两个方面军的意意”。9月29日,Г·K·朱可夫大将向顿河方面军首长也作了同样指示,并于10月1日乘飞机回到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建议,以大本营战略性战役意图的基本点为依据,使反攻计划更加具体和明确,同时还增加了新的补充。

  10月间,总参谋部以及有关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和司令部一直在准备这次战役。10月下半月,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同最初方案相比,大本营在扩大战投范围方面对计划作了某些改动,因而在斯大林格勒西北实施主突的地区扩大至谢拉菲莫维奇西南地域。与最初草案相比,增加了实施反攻的兵力和兵器。

  战役开始的时间确定了: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11月9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1月10日。由于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实施这次战役的纵深不同,但两个方面军的主要突击集团要同时抵达卡拉奇和苏维埃农庄,因而双方转入进攻的时间不一致。后来,进攻的时间又推迟了十天,主要是因为往集结地域运送部队、弹药和油料有困难。

  经过反复修改、最后定形的反攻计划(代号叫“乌兰”)具有意图上目的明确、大胆的特点。进攻战的规模是庞大的。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部队实施反攻的目的是合因和消灭敌重要兵团。三个方面军这一统一的战略性战役要在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对敌实施合围机动的部队需要通过战斗从北突破120—140公里,从南突破100公里的距离。同时建立了合围敌人的两个正面——对内正面和对外正面,这也是这次战役的特点之一。

  11月初,Г·K·朱可夫大将、A·M·华西列夫斯基上将、H·H·沃罗诺夫炮兵上将和其他大本营代表又抵达斯大林格勒地区。他们要一起同各方面军和集团军首长直接在现场进行实施“乌兰”计划的准备工作。

  11月3日,Г·K·朱可夫在西南方面军坦克第5集团军主持了会议。除该方面军和坦克集团军首长外,参加会议的还有确定在主突方向上实施进攻的部队的师长、军长。11月4日,在西南方面军第21集团军也举行了同样的会议,顿河方面军司令员也到会参加,11月9日、10日,举行了有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首长、兵团指挥员、集团军司令员参加的会议。

  A·M·华西列夫斯基回忆道,在这些会议上,仔细检查了指挥人员对向他们提出的任务及其解决方法理解的确切情况。研究了同炮兵、坦克部队、航空兵组织协同动作的问题,坦克兵兵团和骑兵兵团协同动作的问题。会议参加者报告了军队状况,及其战斗准备情况。

  Г·K·朱可夫大将在向大本营汇报部队准备结果时指出,反攻战役中的航空兵保障准备尚不充分。大本营对此很快就作出反应。

  N·B·斯大林于11月12日4时电告Г·K·朱可夫说,如果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战役中航空兵准备不能令人满意,那末战役就会以失败告终。

  斯大林解释说,作战经验表明,只有在夺取了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歼灭德国人的战役的胜利。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航空兵应完成三项任务:

  第一、集中在我突击部队进攻的地域内行动,压制德寇航空兵并可靠地掩护我方部队,

  第二、不断轰炸进攻部队当面的敌军,为我进攻部队开辟道路。

  第三、以不断轰炸和强击的方法,追击退却的敌军,彻底打乱敌军,并使其不能在最近的防御地区巩固下来。最高统帅最后指出:“如果诺维科夫认为,我航空兵目前还不能完成这些任务,那就最好将战役推迟一些时间,以积蓄更多的航空兵力量。请与诺维科夫和沃罗热伊金谈谈,督促他们搞好,并把你们总的意见告我。

  瓦西里耶夫

  1942年11月12日4时

  Г·K·朱可夫和A·M·华西列夫斯基将军飞抵莫斯科后,11月2日亲自向N·B·斯大林和国防委员会的其他成员汇报了他们对这次战役准备情况的意见。A·M·华西列夫斯基对这次汇报的内容讲得非常详细。

  1、双方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兵力大体相等。在我各方面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上,由于调来了大本营预备队和抽调次要方向的部队建立起了强大的突击集团,在兵力上形了成了对敌人的绝对优势。

  未发现敌人的大批预备队从内地开往斯大林格勒方向。敌军没有表现出任何重要的变更部署。由第6集团军和坦克策4集团军组成的敌主力仍然被牵制在市区的持久战斗中。在这个集团的翼侧仍然是罗马尼亚部队。总之,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双方力量对比有利于大本营提出的任务的胜利完成。

  2、大本营向各方面军指定的反攻部队和必要物资的集中完毕的时间只能比原计划日程稍稍推后了一些。

  由于部队中开展了大量的政治工作,部队的精神状态很好、士气高昂。

  3、包括团长在内的方面军指挥员对战役的战斗任务要了如指掌,并在现地加以研究落实。很好的计划和研究了包括团在内的步兵同炮兵、坦克兵以及航空兵之间的协同动作的全部问题。特别着重研究了坦克军、机械化军和骑兵军的任务。

  “从计划中看出,在战役开始阶段,西南方面军将在战役中担任主攻。根据我们的意见,以及该方面军首长的意见,西南方面军有足够的兵力兵器实现这一目的。

  在战役的第三天日终和第四天凌晨,两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要在顿河东岸的苏维埃农庄、卡拉奇地区会师。

  计划中规定的建立合围的对外正面措施,是由两个方面军和各集团军司令员制定的。在他们领导下,参战部队的指挥员也参加了这项工作。

  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11月19日开始进攻,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11月20日开始进攻,是有充分的根据。

  各方面军、集团军司令员得到指示,在进攻前一天夜间才能向部队宣布进攻命令。

  报告最后指出:斯大林格勒方向各方面军和集团军军事委员会和所有参加领导这场苏军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大规模和重要意义战役的指挥员以及我们本人都坚信这次战役会取得胜利。

  在讨论了一系列问题之后,大本营最后批准了战役计划和开始时间。”

  为了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准备这一强有力的突击,动员了全国的力量。在祖国后方,组建了新的集团军、军、师、旅,从伏尔加和北高加索撤出战斗的兵团也进行改编和得到了补充。为了准备反攻,苏联最高统帅部已拥有人数众多的预备队。大本营使用预备队和在方面军内部变更部署的方法向斯大林格勒地区指定的突破口地段集结重兵。

  组建的西南方面军的编成内有:顿河方面军的第63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坦克第5集团军(从布良斯克方面军调来),新组建的航空兵第17集团军。此外,西南方面军还得到2个坦克军(第1和第26)和1个骑兵军(第8),以及一些坦克、炮兵兵团和部队的加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得到机械化第4军和骑兵第4军,以及3个机械化旅和3个坦克旅的加强。3个步兵师加强了顿河方面军。在准备反攻阶段(从10月1日至11月20日),大本营派出以下部队加强各方面军:1个坦克集团军(第5),10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2个坦克军,2个机械化军,2个骑兵军,4个坦克旅,1个坦克团和近20个炮兵和迫击炮团。

  特别注重加强各方面军的航空兵集团军。11月份,航空兵第1混编军从大本营预备队调出,加入航空兵第17集团军的编成;航空兵第2混编军则加入航空兵第8集团军的编成。并决定在反攻阶段还可使用远程航空兵的大批兵力和将沃罗涅日方面军航空兵第2集团军在作战上调归西南方面军司令员指挥。

  突击集团各部队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配置了占很大优势的兵力和技术装备,这样的态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反攻计划确定的一些突击方向,是具有很高的军事艺术造诣的。

  计划中规定:

  1、对敌力量薄弱地段实施突击;

  2、对敌主要集团后方进行打击;

  3、从各登陆场实施进攻,不强渡顿河。

  4、利用对进攻部队有利的地形。

  参加这一战役的敌方不得不承认这一切,而且这些人还都是接近德国参谋总部的人。

  K·蒂佩尔斯希写道:‘从前线的轮廓来看,就可确定出俄国人突击的方向:德国集团的左翼在新卡列特瓦地域斯大林格勒至顿河弯曲部近300公里的第段上展开。而兵力十分弱的较短右翼开始于斯大林格勒附近,在加尔梅克草原结束。”

  德尔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的,但实际上也是这样,他指出:“善于作战的俄国部队指挥部……选定了突破地点……远离德军的冀例”。

  联邦德国的历史学家X·沙伊贝特详细叙述了苏军成功地选择突击方向。他写道:“从沃罗涅日到斯大林格勒附近这一区域,虽然被顿河隔开,但只要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一地区并没有自然屏障。甚至这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就是俄国人在顿河右岸占据着数量很大的登陆场,尽管德国入经过顽强的努力,还是未能夺取这些登陆场。在炎热的夏季,顿河上游会出现很多浅滩,冬季,顿河很快结冻,河面被厚厚冰覆盖着,冰上能承受很大的缁重。在弯曲的河道两岸和河上众多的岛屿上长满了茂密的灌木,这些灌木丛便于有经验的敌人集结部队。在这一长满许多树木的一望无边的地域,用相当弱的兵力进行江河防御是不可能的…顿河以西和顿河与伏尔加河中间的所有地域,就像略靠南一些的加尔梅克草原一样,宽阔且没有任何自然屏障,纵深几百公里,是摩托化和坦克部队作战最理想的地方”。

  X·沙伊贝特还指出、距离供应基地太遥远。“在意大利策8集团军或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地域,从顿河防御前线至斯大林格勒附近所有部队唯一的供应基地——罗斯托夫,空中距离就有300公里。于是罗斯托夫就成为整个“A”集团军群、德国坦克第4集团军和正在组建的“5”集团军群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的供给基地。从另一方向来说,这两个集团军距离罗斯托夫也相当远,为400公里,而与在捷列克的德国坦克第1集团军距离为600公里。可见,敌人的手却已伸到离斯大林格勒和顿河以南的所有德军最重要的据点很近的地方”。

  实际上,正如上面所指出的,在选择决定性突击方向时,已经考虑到德国法西斯军队主要集团配置在斯大林格勒地区,而处在顿河中游和斯大林格勒以南该集团的翼侧主要由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军队掩护。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部队的战斗力都比较弱。他们的武器和技术装备(特别是重炮和反坦克武器),以及战斗素养都大大落后于德军。但是,还有一点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是罗马尼亚王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匈牙利霍尔蒂集团的许多军官和士兵是被迫送到苏德前线的。他们根本就不愿意为别国的战争目的去卖命。因此,敌人在斯大林格勒重兵集团的翼侧成了希特勒军队前线中最薄弱的地段。苏军统帅部很巧妙地利用了敌军在战役布势中这一重大失误。

  在这一方面,B·亚当对德国同盟国军队所作的评价是很有代表性的:“我们对同盟军队有什么了解呢?我们很清楚,在1942年夏季进攻前很短的时间里,开始将这些国家的杂牌军组建成一些独立的陆军兵团。只有在“南方”集团军群(1942年7月7日改称“B”集团军群)后方重新组建的一小股部队才有战斗经验。他们都缺少武器装备。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完全依赖德国的军事工业,而意大利也得部分依靠德国的军事工业。

  如果同盟国军队都缺少有效的反坦克兵器,还要求特别注意北翼的反坦克防御又有什么意思?例如,罗马尼亚坦克师只拥有一些从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缴获来的轻型坦克。同德军师比较,同盟国军队的战斗力只是德军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亚当也强调了精神因素的作用。他写道,问题的关键与其说是武器,还不如说是使用这些武器的士兵。罗马尼亚士兵勇敢,单纯朴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农民,他们盼望有那么一天成为“被解放的农民”。“在罗马尼亚这个地主阶级的国家,这一点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罗马尼亚的农民士兵们要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土地有何用呢?而且在罗马尼亚军队中,还实行那种闻所未闻的体罚制度”。

  他同样也谈到匈牙利亚人和意大利人。“与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亚人比,意大利人居住的地方离苏联更远一些,毫无疑问,这一原因影响了意大利人的精神状态。如果从布加勒斯特到伏尔加河距离是1千5百公里,而从布达佩斯到伏尔河是1千9百里,那么罗马人或米兰人就应在远离自己国家几乎是三千公里的地方作战。这为了什么?是为了‘大日耳曼帝国’吗?应当清楚,这都不会吸引住那些人。

  德国最高统帅部对同盟国的这些弊病的反应是越来越不信任他们。如前所述,同盟国军队的重武器和大部分装备供应几乎都要依靠德国。但实际上,他们得到的却十分少”。

  正确的选择转入反攻的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42年秋天,仍然受着德国法西斯军队“不可战胜”的这种声名狼籍的无稽之谈的感召的敌人也逐渐明白了,希特勒部队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进攻失败了,他们也未能击溃苏军的抵抗。因此,需要重新评价红军和苏维埃国家的力量。所有这一切,正如K·蒂佩尔斯希写道的,引起了德军参谋总部的“严重不安”。东线的事态变化迫使德国将军们必须重新考虑自己斯大林格勒集团下一步的行动和首先必须要加强薄弱的翼侧。“B’集团军群指挥部很早就毫不怀疑,在俄国人组织的一些单独攻击以前,德国同盟国的军队还勉强能守得住400公里的防线;但是在俄国人实施大的进攻,他们是绝对抵挡不住的。他们不止一次和非常坚决地提到这种危险”。曾担任过德国陆军总参谋长的蔡茨勒上将在极力强调自己的“先见之明”时,十分详细地写了这一问题。

  战后时期,原希特勒的将军们在这个问题上搞了自己能够接受的对一些历史事实解释。他们在很多其他问题上也是如此。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全部悲剧就在于希特勒竟然未能看到或者根本就未能及时发现威胁斯大林格勒集团翼侧的这种危险性。蔡茨勒与德尔、蒂佩尔斯希、布特拉尔古德里安,以及同他们一样的其他战争见证人,妄图将这一事件描绘得好像那时前线指挥部和德国陆军参谋总部的领导者都清楚地看到了苏军大反攻的危险,而他们的最高统帅在这方面却犯了严重错误。这一解释显然是臆造出来的。首先必须指出,无论是希特勒还是纳粹最高统帅部都注意到了苏联反攻的潜在危险。例如,Г·德尔回忆道,1942年4月5日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第41号训令中这样写着,“进行这些战役时不仅要考虑保障进攻部队东北翼侧的必要性,而且要在顿河区立即动工构筑阵地。特别重要的是建立强大的反坦克防御。阵地的构筑要考虑冬季使用的可能性和保障在冬季适合各种武器使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作战逻辑在许多方面粉碎了德军最高统帅部的企图和进攻中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

  德尔承认:“斯大林格勒战役耗费了越来越多的兵力”,正是这种形势迫使敌人削弱自己集团的翼侧力量,将更多的有战斗力的师调往城市、街道进行顽强的血战。

  和1941年一样,1942年夏、秋季,希特勒和德国将军们又错误的估计了敌人在东线的力量,这一点是主要的。弄清楚德军最高统帅部发觉了,或正相反,忽略了红军推备反攻这一问题是非常重要的。Г·德尔指出,从9月底开始“前线部队司令官和新任陆军总参谋长提出要求停止战斗,”

  为冬天马上到来和“当时已发现俄国大反攻的迹象”。他写道,在此之后一个月,即10月底,“希特勒公开承认,他早就预感到的这种危险正在临近。但是,他承认,俄国人将对意大利军队占领的阵地实施主要突击,而当时‘B’集团军群指挥部认为,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占据的地带危险性更大。”

  不能不看到,Г·德尔和希特勒手下的其他将军们在分析事件的推理中充满着矛盾,甚至直接歪曲历史事实。

  Г·德尔从好的方面介绍了德军参谋总部,似乎它能正确判断斯大林格勒城下军事战略形势。蔡茨勒在叙述自己担任陆军总参谋长工作时,甚至歪曲历史。难道能让人相信这个参谋部的领导成员已经预见到红军准备反攻这一说法是真的吗?在己公布的陆军元帅保卢斯个人档案中有蔡茨勒作为新任陆军总参谋长下达的命令,命令的内容如下,“俄国人已不再拥有大量预备队,再也不能实施大规模的进攻、在对敌人做任何评价时应从这一基本思想出发”。所以,保卢斯的文件和供述都未能证实0704·德尔、蔡茨勒和其他西德作者关于德军参谋总部预感到前线局势有根本变化的危险的论断。

  综上所述以及在首先客观分析敌人行动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直到1942年深秋,纳粹统帅部继续以早先制定的目标为出发点。希特勒和德军参谋总部在这方面是一致的。他们继续坚持夺取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想法。保卢斯写道,11月中旬,希特勒拍发了下面的电报:“我等待经过考验的第6集团军指挥部和将军们,以及表现出勇敢精神的部队,在最后的努力中,将登上斯大林格勒城整个地段的伏尔加河对岸,这本身就为防御伏尔加河上这一城堡创造重要先决条件”。

  德军最高统帅部认为红军在1942年末至1943年之交的冬天从西线战略方向上发起进攻的可能性最大。而他们只是在11月初才发现在南部方向上有发起进攻的危险。

  正像我们所想像的,还应从另一些方面分析法西斯德军统帅部评价斯大林格勒前线局势这一问题。第6集团军指挥部和“B”集团军群指挥部,以及陆军参谋总部和德军最高统帅部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在上面提到陆军元帅保卢斯的文件中有如下一段记录:“从1942年10月中旬起,地面和空中侦察获悉俄国部队加紧向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防线克列茨卡亚——谢拉菲莫维奇以北地域移动。移动主要是在斯大林格勒与顿河之间第6集团军北面前方地段上进行的。同时发现在坦克第4集团军防线南面和西南面,斯大林格勒以东地域,俄国部队也有所行动。这些行动我们判断为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准备。第一目标可能是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地域顿河弯曲部和顿河以东作战的德军。将这些想法上报了‘B’集团军群司令部(还有陆军元帅冯·魏克斯男爵)并经常给他们送去侦察通报。同时,不止一次地指出我们友邻同盟国部队在人员和技术兵器方面都很薄弱,特别是罗马尼亚人手中没有足够数量的反坦克武器和火炮,因此,当敌人发起大规模进攻时就会有危险。

  10月底,采取一项加强防御的预备措施,罗马尼亚右翼一个主要装备着歼击坦克的混合集群被布署到集团军(步兵第11军)右翼后方。11月12日,调来坦克第14师,配属给步兵第11军(该师没有步兵和炮兵部队,因这些部队仍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战斗)。

  尽管得到俄国人准备进攻的情报,陆军参谋总部不顾第6集团军司令官的反对,仍然命令继续为夺取斯大林格勒而实施进攻”。

  当然,对于保卢斯战后的这些谈话应当批判地看待,作者一船要从好的方面论述德国军第6集团军指挥部的行动,因为这同自己也有关。保卢斯对集团军没有做好防御准备这件事应负的责任,远比该集团军原任司令官所说的要大。同时注意到,保卢斯对这件事的回亿在关键的问题上与Г·德尔、N·维德尔、X·沙伊贝特、Г·施赖特尔和其他一些西德作者的解释是相吻合的。

  A·亚当是敌人阵垒中各个事件的重要当事者,就在不久前他站在新的立场上,想客观反映斯大林格勒战斗过程他所写的回忆录,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其中一为是对1942年10月17—18日,亚当刚休假回来与保卢斯进行了一次谈话的回忆:

  “我在保卢斯那里呆了很长时间,他一直末打断我的谈话。我对他说:‘我在德国国内不只一次地听到,第6集团军司令官很快就能战胜俄国人,那时战争就将结束。

  保卢斯带着倦意微笑了一下。然后说道,如果是这样那就好了,亚当先生。但现在我们离这一天遥遥无期。统帅部还像以前一样轻视我们关于北翼防线的警告。而且形势变得越来越严重。几天前,我收到了步兵第44师在顿河北弯曲部告急的报告。从东部向西线调来了大批的苏联部队并集结在这一地段。步兵第376师也向我报告了这一情况。看来,敌敌人准备以纵深包围的方式对强翼侧实施突击。对于这一致命的威胁我却没有力量加以应付。我们师团在斯大林格勒付出了极大的牺牲。陆军总部一方面不允许我停止对城市的进攻,另一方面又不给我调来所需要的3个有战斗力的新师。只给我5个工兵营,好像他们就能夺取城市”。

  但是,如果在1942年秋天,敌人在斯大林格勒作战的指挥部开始发现苏军有准备进攻的迹象,可他们对进攻的规模和时间都是很不清楚的。距离前线很远的法西斯德军统帅部更是不能正确判断到他们的斯大林格勒重兵集团所面临的危险。无论是苏军转入进攻的时间,还是突击集团的编成和他们突击方向,德军统帅部都是无法确定的。

  但是,在斯大林格勒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后,是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态势,因这些部队要按照德军最高统帅部意志坚守伏尔加河岸的阵地。战斗形势的发展迫使敌人将主要的、最有战斗力的兵力直接集结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由于斯大林格勒方向上战线拉得过长,这就削弱了“B”集团军群的两翼。希特勒统帅部妄想不付任何代价夺取斯大林格勒。为此,一次又一次地更改攻城的期限,同时又耗尽了自己的预备队。所以实际上已丧失巩固自己部队处境的可能。11月中旬,敌人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仅有6个师的战役预备队,而且分散在宽大的战线上。

  在这这种情况下,“B”集团军群指挥部开始抽调一些师组成预备队。为了建立更大纵深的战役布势和加强该集团军群的翼侧,打算重新布署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的部队。在佩烈拉佐夫斯基地域的德军坦克第22师和库尔尼雪夫斯卡亚地域奇尔河一线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后方的该集

  团军坦克第3师调入预备队隶属于坦克第48军指挥。还是在10月初,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最初该集团军的作战师编入德军坦克第4集团军)开到了斯大林格勒以南科捷利尼科沃以东地区,其任务是加强法西斯军队斯大林格勒集团的右翼。

  德国法西斯统帅部所采取的措施为时已晚,而且准备得也不够充分。这表明:第一、1492年夏季法西斯德国投入进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力量已全部耗尽,第二、红军在斯大林勒的反攻准备实际上没有完全暴露给敌人。这都是苏联最高统帅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首长采取有效措施和参加准备反攻部队所表现高超技能的结果。

  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指挥部参谋长约德尔上将后来承认法西斯统帅部对苏联进攻完全出乎意料。他说:“我们完全忽略了俄国人在第6集团军(顿河区域)翼侧集结了庞大兵力。我们对俄国人在这一地域集结部队一无所知。以前这里什么也没有,可突然却成为重兵突击的方向,而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战斗的重要阶段,这一突发事件对残局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向斯大林格勒地区调动苏军的过程中,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这些困难是由于斯大林格勒以北地区和伏尔加河东岸铁路运输能力弱,秋季道路泥泞,再加上敌人航空兵和炮兵不断袭击伏尔加河的渡口造成的。敌人航空兵对通往斯大林格勒的铁路交通线也实施了突击,调给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的部队、淄重都要通过巴拉朔夫——波沃里诺——萨拉托夫——伊洛夫利亚一线,而调给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部队、轴重要经过乌尔巴赫——巴斯孔恰克——阿赫图巴(伏尔加河左岸)一线。国防委员会考虑到这些交通线异常重要,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恢复被敌人航空兵破坏的铁路线,桥梁、车站和修建新的交通线。从1942年10月—1943年2月这一期间,共修建了近1160公里长的铁路支线,恢复了长1958公里的线路和293个铁路桥梁。斯大林格勒地区军用物资运输量9月份是22292节车皮,10月份是33236节车皮,11月份是4146l节车皮。但还是供不应求。一些部队和兵团只好以行军方式从阿斯特拉罕和卡梅申开往集结地域,路程为300—400公里。

  在第64、57和51集团军的作战地带上,有九个地域可作为渡河的渡口。在“第57集团军进攻战役工程保障的报告”中指出,在塔季扬卡、斯韦特累亚尔、卡缅内亚尔、索洛德斯基地区拥有构筑好和备有保障部队使用浮动器材的渡口。从这个报告中还可以看到,前去加强第57集团军的部队,由于遇到各种情况,而晚到渡河地域十至十一天。如机械化第13军坦克团,11月11日才到达塔季扬卡和斯韦特雷亚尔渡口。但是,这里的渡桥是用0717A0717型和H—2—0727型门桥筑成的,另外由于河水刚刚结冰,重型技术装备还不能从浮桥上通过。因此机械化第13军已到达的部队开始在斯韦特累亚尔渡河,他们乘的是金属驳船,战前的35号挖泥船和“勒扎夫卡号”运油船。“萨马拉号”、“格罗莫鲍伊号”、“红海军战士号”轮船都用来拖拉驳船。这样做不仅因为机械化第13军整个部队已抵达渡口,而且还应向登上右岸部队运送弹药、冬服、口粮和补充连队,故决定用第35号驳船运载坦克过河,用“勒扎夫卡号”驳船运送汽车。人员和军用物资被同时安置在驳船上,而在驳船装载期间由“格罗莫鲍伊号”轮船运送,因这艘轮船本身可载600名全副武装人员。这样就保障了全体人员及时渡河。在运送坦克和汽车的同时,把弹药和其它物资也运过了河。为了不延误驳船的运输,组建了人数众多的装卸队。他们工作的很出色。1942年11月17日乱机械化第13军各坦克团都登上了右岸。

  l1515日以前,渡河行动都是在夜间进行的,但在此后的几天里当需要加快集结部队时,渡河才不得不在白天进行。

  在上面提到的第57集团军的工程保障报告中还写道:“虽然在左岸森林中集结隐蔽着大批的机械化步兵和坦克,敌人的侦察飞机却没有发现渡河的部队,也没有轰炸渡口。只在斯韦特累亚尔投15枚炸弹,而根本没有轰炸塔季杨卡”。

  在这段时间里,伏尔加河两岸都是从斯大林格勒带着财物撤出来的居民,也起到了迷惑敌人的作用。居民的疏散到11月15日才结束。

  在塔季扬卡地区是通过一些用牵引汽艇拖着的单个浮桥船来实施渡河工作的,而已都是在白天进行,因为在结冰情况下,不能使用门桥。6个浮桥船由3艘牵引船拖曳,第52艇为12马力,“科雷马”号为18马力,还有“70型”牵引艇。“白天这些汽艇可在浮冰的水中行驶,而夜间就不能这样做了。但每个星期仍然可向对岸运送17吨弹药和其他物资”。

  11月19日纸第57集团军在编的所有部队(机械化第13军和各炮团)都渡过河登上伏尔加河右岸。

  11月初,卡缅内亚尔和索洛德尼基渡口由第57集团军掌管,从11月15日起转给第51集团军。“与预定计划中设想的一样,这些渡口都发挥了正常作用,及时将人员和物资送到了对岸”。

  在斯大林格勒西北面顿河中游地区的宽大战线上,苏军威胁着敌斯大林格勒集团的左翼。如第21集团军战线的总宽度(该战线被顿河割裂)约42公里,右岸登陆场纵深0·5公里(拉斯波平斯卡亚以北)至12公里(谢拉菲莫维奇地域)。这一登陆场在西南方面军突击集团的进攻战役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右岸的地势普遍高于左岸。同时,右岸十分开阔,被许多小山谷和深构割开,地面也很坚硬。左岸则相反,它地势低,有许多湖泊、沼泽、森林屏障,便于部队隐蔽集结和伪装。但部队的最近后方纵深才十公里至二十公里,而且是缺水无人烟,无道路、无植物的流沙地带。由于这一地区缺少居民点和森林地带,对部队隐蔽抵进顿河带来困难,却方便敌人航空兵采取行动。需要进行经常而又很大的努力才能保证道路的正常运输。

  谢拉菲莫维奇地区的登陆场是大纵深的,它在敌人炮火的射程之外,四周地形具有很好的视界、射界,并便于对敌观察,有部队机动的极好条件。登陆场的其他地段是小纵深的,苏军一方的地区主要是斜坡。从这里进行观察和射击都不很理想,但此处却有着良好的隐蔽条件。顿河在克列茨卡亚地区作了大弯曲,又流向南,这在西南方向上对在克列茨卡亚西北面防守的敌罗马尼亚集团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是极为有利的。

  到达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突击集团的预备队主要集结在乌斯季佩霍尔斯基、谢拉菲莫维奇、克列茨卡亚、锡罗尔斯卡塞、特烈霍斯特罗夫斯卡亚等地区的顿河右岸各登陆场。战役的准备正像斯大林格勒以南准备登陆场一样,在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现有的渡口和渡口的实际情况,还取决于部队渡河时的组织情况。1942年11月之前,西南方面军地带的顿河上有15座桥梁和18座门桥,它的载重量分别3吨至60吨。顿河方面军地带有5座桥和3座门桥。在“第21集团军1942年11月至12日的战役记叙中指出:“……顿河在战役初期的特点是尽管秋天来的晚,仍无法按夏天或冬天的方法组织渡河。河面上已结了薄冰,为了用门桥渡河和将浮桥牵引到对岸需要清除河面冰块。冰上渡口只能供徒步行走的人和马车、汽车空车使用,因为冰冻的还不结实”。

  工程兵部队对河底、河岸坡度和通往对岸渡口卸载地域隐蔽地组织了认真细致的侦察。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方面军首长就特别注重建立渡口的问题。工程兵部队在宽大的战线上修建了桥梁和真假渡口。在修建桥梁时,感到特别需要建筑材料。工程都是在敌人航空兵的袭击个别地域甚至是在敌炮火下进行的。需要费很多时间才能在沙质地面上铺成可通往渡口的道路。

  反攻前夕,第21集团军在顿河上有下列渡口:扎冬斯基地区一座徒步桥和一座载重量16吨的桥梁;谢拉菲莫维奇地区一座徒步桥,一座载重量12吨的门瞧,一座载重量30吨的桥梁;博勃罗夫斯基第二地区的一座假桥和一个可通过马车的冰上渡口;拉斯图申斯基地区一座载重量50吨的门桥,一座可载重30吨的桥梁,一座载重量16吨的门桥;奥尔洛夫斯基以西地区一座载重量8吨的桥梁;旧克列茨基地区一座载重量8吨的桥梁,两座载重量分别为70吨和30吨的门桥;下扎冬斯基地区一座载重量为30吨的混合桥,一座载重量30吨的门桥;萨林斯基地区一座载重量30吨的门桥。“架设的这些浮桥和修建的桥梁,大量部队和大批技术装备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渡过河,部队的的正常供应也得到保障”。

  战役初,第2l集团军在顿河上的主要渡口分别在谢拉菲莫维奇、拉斯图中斯基和下扎冬斯基。谢拉非莫维奇地域的渡场得到高射炮的掩护。

  这样有一定目的的大规模调动部队、武器装备和技术兵器的工作是在严格保密的条件下实施的。总参谋长下达了一道专门训令,绝对禁止在信件和电话中谈论与战斗准备有关的问题。有关这一方面的所有号令只是口头传达给直接执行者。

  部队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集结和在方面军内部变更部署都是在夜昏时间,在严格的伪装措施情况下进行的。有许多文件资料和会战参加者的回忆证实了这一点。在西南方面军突击集团编成内的坦克第5集团军进行集结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遵照大本营命令,坦克第5集团军从布良斯克方面军调到了斯大林格勒地区。该集团军本部和加强部队从1942年10月20日登上火车,在卸载站下车后,经过120公里的行军,于11月6日前终于完成了在顿河右岸的集结。曾任该集团军坦克第26军军长的A·Г·罗金将军在后来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细致的工作和严格的措施才保证了突然性。当军列出发时,甚至各级指挥员都不知道行进路线和所要到达的车站。卸物资和部队下车集结都是在夜间进行的,白天停止一切工作,并进行认真的伪装。只有少数负责人才知道交给我们的任务”。

  在“坦克第5集团军1942年11月——125战斗行动的报告”中提到了部队在集结地的秘密部署。所有的汽车运输都是在夜间、无照明的情况下进行的。各兵团向出发地域推进都是在夜间进行。报告中写道;在分析战役准备阶段和集团军在乌斯季霍佩尔斯基登陆场展开时,可以说该集团军主要突击集团并没有被敌人发现,在尔后的战斗中也得到证明,开来的大批坦克的确使敌人感到突然”。

  炮兵主帅H·H·沃罗诺夫在自己的回忆录写了战役淮备阶段的隐蔽工作和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在那些日子这个问题一直折磨着我:希特勒统帅部对我们在难备进攻能知道些什么呢?

  根据我地面和空中侦察情报分板,敌人一点都没有发现我们的行动。

  我们非常密切地注视敌人。昼夜对其进行观察。不断地进行声测侦察,搞清了敌人的炮兵和迫击炮连。经常从空中对敌人的阵地进行,特别是对预定突破敌防御的地域拍照。炮兵将军们都亲自—连好几个小时坐在观察所的炮队镜前掌握情况。

  我们常和A·M·华西列夫斯基会面,他是这里的大本营代表。相互交换看法,商讨怎样更好地工作。

  A·M·华西列夫斯基经常向大本营报告战役准备的进展情况,而我是根据需要才向大本营报告。但是大本营经常亲自让我报告,并提出很多问题。为了使我们的进攻更加出敌不意,最高统帅部非常坚决地要求加强隐蔽和伪装部队的措施,特别是炮兵。大本营责成在突破敌人防御的主要突击方向上,建立重兵集团,达到至少比敌人多两倍的优势。为了保证得到这种优势,不得不多次考虑和重新计算我军兵力,特别是炮兵集团。

  西南方面军突击集团的突破纵深为120公里,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突击集团的突破纵深为100公里。必须快速发展战果,以便3—4天内完成对敌军的包围。在这种情况下,我军炮兵与航空兵密切配合,应对敌人防御的整个战役纵深实施毁灭性打击,用炮火为机动作战部队——3个坦克军,2个机械化军和3个骑兵军开辟道路,而高射炮手的任务是掩护部队,防止敌人空袭。

  在许多外国作者中有一位英国人A·沃尔特指出了苏军反攻前巧妙的准备工作。他写道:“进攻前的准备需要进行巨大的组织工作和绝对保守秘密。例如,在进攻前的好几个星期,三个方面军土兵与他们家庭之间的所有邮政通信联系都被停止。尽管德军轰炸了通往顿河以北地区的铁路线,但他们未能弄清楚到达(主要是在夜间)顿河以北地区和顿河弯曲部苏军两个主要登陆场的技术兵器和部队的具体数量。德国人怎么也没想到苏联的这次反攻(一般来说如果反攻要实施的话)会有如此之大的规模。向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向南面调遣大批的部队和很大数量的技术兵器的任务更是困难重重。为此,必须使用伏尔加河东面的铁路线,(德军在加紧轰炸这些铁路线),并在伏尔加河上架设浮桥和修建门桥渡口,可以说,这一切都得在敌人眼皮下进行。与顿河以北长着一些森林的地形不同,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光秃秃的草原上,进行隐蔽行动特别困难。尽管这样,德军还是末弄清楚准备突击的真正力量”。

  10月和11月上半月,完成了苏军大批兵力向所大林格勒的调动(有一部分是在11月19日—20日前完成的)。大量的辎重也被运送到这里。

  最高统帅决定由三个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实施斯大林格勒城下进攻战役。西南方向军司令员是H·Ф·瓦图丁中将,军事委员是军级政委A·C·热尔托夫,参谋长是Г·Д·斯捷利马赫少将。顿河方面军司令员K·K·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军事委员是旅级政委A·N·基里琴科,参谋长是M·C·马利宁少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是由A·N·叶廖缅科上将指挥,军事委员是H·C·赫鲁晓夫,参谋长是瓦连尼科夫少将。

  由A·M·华西列夫斯基上将负责协调三个方面军的行动。

  我们来看看苏军转入反攻前夕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兵力、兵器的总对比。

  在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编成内共有10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1个坦克集团军,4个航空兵集团军,66个步兵师,17个步兵和摩托化旅,2个歼击旅,9个筑垒地城,5个独立坦克军,1个机械化军,3个骑兵军(8个骑兵师),15个独立坦克旅,4个坦克团,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129个炮兵团和迫击炮团。

  为了正确的了解实际兵力对比应考虑到敌我双方师的人数有所不同。按苏军的编制步兵师的平均人数为4千—9千人,敌步兵师的平均人数是l万—1万2千人,罗马尼亚一些师的人数达到1万8千人。

  苏军三个方面军要对付意大利第8集团军的部分力量(该集团军的剩余部队防御沃罗涅日方面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德国第6、坦克第4集团军,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共50个师。地面部队得到第4航空队(内含航空兵第4和第5军)和加强给该航安队的航空兵第8独立军的支援。敌人的飞机编入这一航空队,同苏军三个方面军作战。德国法西斯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部队几乎是全部步兵的五分之一,坦克兵团是东线的三分之一。敌人各集团军的战役布势成一个梯队,在该梯队后方还有一支不大的预备队。

  11月19日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兵力、兵器力量总的比例如下:

  兵力 和 兵器     苏军 德军 比例

  部队人数(单位:千)  1103 1011 1·1:1

  火炮和迫击炮(门)   15501 10290 1·5:1

  坦克和强击炮(辆、门) 1463 675  2·2:1

  作战飞机(架)     1350 1216 1·1:1

  由此可见,苏军与敌人在人数上几乎相等,

  苏军在火炮、迫击炮和坦克方面占有优势,在飞机上略比敌人多一点。总的来说兵力、兵器的对比发生了变化。苏军统帅部制定的方针是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建立两倍于或三倍于敌人的优势兵力,在这一方面达到了高超的军事技能。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在对敌实施突击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这一点具有重大意义。战役前夕,在即将反攻的地区策结了4个坦克军,2个机械化军。也十分注重加强炮兵和航空兵。

  反攻之前,在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红军与敌人军队的部署如下:西南方面军(第2l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坦克第5集团军、航空兵第2和第17集团军)在顿河左岸巴甫洛夫斯克至克列茨卡亚250公里的地带上展开。谢拉菲莫维奇西面和西南面地域的右岸登陆场集结了重兵。该方面军编成内有18个步兵师,三个坦克军,2个骑兵军,1个坦克旅,1个摩托化步兵旅,3个坦克团,1个摩托化团,1个炮师(共8个团),1个歼击旅,59个炮兵团和迫击炮团。

  西南方面军要对付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策3集团军的21个师和2个旅。

  11月19日前,在西南方面军地带兵力和兵器(航空兵除外)比例如下:

  兵力 和 兵器     苏军 敌军 比例

  部队人数(单位:千)  399  432  1:1·1

  火炮和迫击炮(门)   5888 4360 1·4:1

  坦克和强击炮(辆、门) 728  255  2·8:1

  敌人在人数上占有一些优势,但坦克、火炮和迫击炮较少。

  顿河方面军(内含第65、24、66集团军和航空兵第16集团军)在克列茨卡亚至耶尔佐夫卡150公里长的地带上作战。该方面军拥有的登陆场在顿河有岸克列茨卡亚、诺次格里戈里耶夫斯卡亚和锡罗京斯卡亚地区。方面军编成内有24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6个坦克旅,2个筑垒地地域,40个炮兵团和迫击炮团。顿河方面军要对付德军第6集团军的10个师。

  11月19日前,在顿河方面军地带兵力和兵器(航空兵除外)比例如下:

  兵力 和 兵器     苏军  敌军  比例

  部队人数(单位:千)  296·7 200  1·5:1

  火炮和迫击炮(门)   4682  1980  2·4:1

  坦克和强击炮(辆、门) 280   280  1:1

  敌人在人数、火炮和迫击炮数量上都不如苏军。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内含第62、64、57、51、28集团军和航空兵第8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北郊至阿斯特拉罕450公里长的地带上展开。当时第62和64集团军继续坚守斯大林格勒城,而第57、51和28集团军从西面掩护斯大林格勒至阿斯特拉罕的伏尔加河下游。方面军编成内有24个步兵师,17个步兵、歼击和摩托化步兵旅,1个机械化军,1个坦克军,1个骑兵军,7个筑垒地域,63个炮兵团和迫击炮团。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要对付德军第9集团军的部分兵力和整个坦克第4集团军,以及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共19个师。

  11月20日前,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地带上兵力和兵器(航空兵除外)比例如下:

  兵力 和 兵器     苏军  敌军  比例

  部队入数(单位:千)  410·4  379·5 1·1:1

  火炮和迫击炮(门)   4931   3950  1·2:1

  坦克和强击炮(辆、门) 455   140   3·2:1

  应当指出的是,充足的弹药供应保证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反攻。战役前,斯大林格勒方向各方面军拥有600万发炮弹和地雷,3亿8千万发步兵武器子弹,120万颗手榴弹。在战役过程中,大批的弹药源源不绝地运到这里。1942年11月19日—1943年2月2日这段时间内,各方面军进攻部队共消耗近750万发炮弹和迫击炮弹,步兵武器子弹近2亿2千8百万发。炮兵元帅H·Д·雅科夫列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弹药消耗量之大是过去战史中所没有的,这个数大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俄国军队消耗量的三分之一”。

  苏军在这里占有全面优势。

  正像所指出的,苏军的反攻计划规定对向心方向实施突击,首先包围斯大林格勒城下的敌重兵集团,尔后加以歼灭。在北面地段上,由П·Л·罗曼年科中将指挥的坦克第5集团军和由N·M·奇斯佳科夫少将指挥的第21集团军组成的西南方面军突击集团实施主要突击。从谢拉菲莫维奇西南面登陆场和克列茨卡亚地区发起进攻后,这支部队应突破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防御,以自己的快速兵团在通往卡拉奇的总方向上疾速朝东南发展进攻。

  为了在战役上保障突击集团从西和西南面实施行动,西南方面军的一部分兵力,即近卫第1集团军的左翼部队和坦克第5集团军右翼各兵团的任务是实施辅助突击,形成合围敌集团的对外正面。战役的第三天,这些部队应前出到韦申斯卡亚——博科夫斯卡亚一线,然后沿奇尔河前出至上奇尔斯卡亚,其目的是预防敌人可能进行的反突击。

  顿河方面军在两个方向实施辅助突击:以П·N·巴托夫中将为司令员的第65集团军部分兵力从克列茨卡亚附近登陆场向东南方向的韦尔佳奇(包括克列汉卡亚、文采、罗季诺夫、韦尔佳奇)实施突击;以N·B·加拉宁少将为司令员的第24集团军左翼兵力沿顿河左岸从卡恰林斯卡串地区向南朝韦尔佳奇总方向实施突击。这两个集团军的行动目的是包围顿河小弯曲部的敌军,切断其与斯大林格勒地区主要集团的联系。在斯大林格勒以北作战的以A·C·扎多夫少将为司令员的第66集团军各兵团和部队受领的任务是主动出击牵制抵抗的敌军。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突击集团(第51、57、64集团军)应在西北方向的伊万诺夫卡——巴尔曼察克湖战线向苏维埃村、卡拉奇展开进攻,并于进攻的第二天同西南方面军部队会合。与此同时,以H·N·特鲁法诺夫少将为司令员的第5l集团军从萨尔帕湖、察察湖和巴尔曼察克湖地区实施突击落,而第64集团军与以Ф·N·托尔布欣少将为司令员的第57集团军右翼各兵团配合在西北方向的伊力诺夫卡地区实施突击。从南面包围敌集团。

  第62集团军的任务是继续牵制城市中的敌人,以B·Ф·格拉西缅科中将为司令员的第28集团军的任务是掩护阿斯特拉罕方向。

  集结在斯大林格勒以北和以南的苏军两个突击集团应在歼击敌翼侧部队后,向卡拉奇城总方向上发展进攻,以包围行动完成对德国法西斯军队斯大林格勒集团的合围。

  由K·H·斯米尔诺夫和克拉索夫斯基空军少将指挥的航空兵第2和第17集团军应支援西南方面军地面进攻部队的行动;由T·T·赫柳金空军少将指挥的航空第8集团军支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由C·N·鲁坚科空军少将指挥的航空兵第16集团军支援顿河方面军的地面部队。

  在战役准备时,特别注重了保障参加反攻的各方面军的密切协同。前面已提到过大本营代表同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首长进行过协商会议。11月4日,在西南方而军第21集团军举行了一次类似的磋商会议,顿河方面军司令员参加了会议。曾任第65集团军司令员的П·N·巴托夫大将在自己的回忆录谈道:

  “1942年11月4日,在奥尔洛夫所基农庄召开了一次各方代表会议,出席的代表有:Г·K·朱可夫;K·K·罗科索夫斯基、H·H·沃罗诺夫、H·Ф·瓦图丁、两个方面军的军事委员A·N·基里琴科和A·C·热尔拉夫,以及总参谋部的一些将军。

  听取各集团司令员的报告。最后视察整个北翼突击集团的部队。

  轮到了第65集团军。我简短地报告了集团军各部队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登陆场的特征。当转到作战情况时,我谈了以下意见:

  为了珍惜时间,请允许立即开始谈谈对第65集团军前线敌情所得出的结论”。

  П·N·巴托夫把前一天捉到的敌俘虏的供词放到桌上。

  “罗科索夫斯基俯下身向大本营代表说了几句,向四周扫了一眼,赞成地点了点头。他的淡蓝色眼睛充满喜悦。朱可夫读完这些供词后,快步走向电话机,用直通线要大本营。过了一分钟,他向最高统帅汇报:

  您关于在克列茨卡亚方向两个敌集团军存在接合部的推测得到了证实。巴托夫这里的侦察兵捉到了德军第376师和罗马尼亚第3师的士兵。

  电话听筒里传出了带有东部口音的声音:“对这一情况我很高兴,我祝同志们成功,问大家好”。

  П·N·巴托夫继续指出,己通知他11月17日是进攻的最后期限。“决定在这一天组织指挥人员进行战役演练。我们都集中到顿河边德鲁任宁斯基高地的斜坡上。我们的头顶上由工兵铺架的伪装网在寒风中剧烈颤动。在模型周围打开了可预防急袭射击的遮板。在五十米至六十米内设有若干光学观察镜及观察员。这里非常方便:能让每一位指挥员从模型掩体走到炮队镜旁边实地观察自己的方向和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地区。

  各集团军指挥部的军官、东部各兵团及加强部队的指挥员、政治部主任和友邻集团军的代表都参加了演练。在这里集中着两天后就要去夺取胜利的同志,现在他们的最后一次估量一下自己的力量,并在集团军总的战役蓝图中考虑自己的作战行动”。

  反攻准备在所有的三个方面军部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中进行。战斗训练与当前要完成的任务直接联系起来。在各师和各部队中,都对前沿认真组织了军队、工程和炮兵侦察,有的还进行战斗侦察。这样,成功地发现了敌人的火力配系,查明了敌人可能占据的第一阵地或将自己兵力撤向防御纵深的情况。这些情报在实施突击时对引导苏军炮兵和航空兵火力起了作用。例如,西南方面军坦克第5集团军进攻地带上侦察判明,在该集团军部队当面仅设置有战斗警戒,而敌人将防御前沿移到纵路2—3公里处。炮火准备组成表得到了必要的修正。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用战斗侦察发现,在第51集团军方面出现了从高加索调来的罗马尼亚骑兵第5师。

  我方非常注重对颓出发地域至防御前沿的路线实施侦察,而在地图上研究通往受领任务全纵深的地形。各师长与营团指挥显一起勘察地形,而各团团长又同连营指挥员一起侦察地形。现场就明确了各部队、分队及各兵种,即步兵与炮兵、坦克、其他部队之间的协同动作问题。规定了各师的主要突击方向和攻击地区。各集团军司令部和各师司令部认真拟定了战斗计划表。各兵团要在夜暗条件下向出发地域推进。在出发地域,各部队继续进行战斗准备同时做好进攻战役的准备:运输弹药、燃料和食品,组建道路障碍排除队,挖掘供火炮进行直接射击的掩体。最后一次检查兵器在冬季条件下长时间战斗使用的准备情况。

  部队中党的政治工作有着很大作用,它保证着战役准备工作。各级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以及党团组织在全体人员中进行了大量的政治工作。在准备阶段中,政治工作者和指挥员几乎同每一个军人的个别谈话也起了很大作用。对官兵进行进攻锐气、铁的纪律、加强对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是整个政治工作的内容。报纸、战斗快报和墙报号召军人们为自由和国家独立而建立英勇功绩。

  人们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庆祝了伟大的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11月7日和8日,向部队全体人员传达了最高统帅的报告内容和他的第345号命令。

  反攻的时间到来了。各部队进行了最后的准备。11月18日夜至19日向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宣布了进攻命令,11月19日夜至20日。向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宣布了这一命令。

  反攻即将开始前,各部队和分队召开了党团会议,举行了群众大会。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空和顿河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向各部队发出命令,号召军人们给敌人以坚决有力的打击。

  在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第9号命令中写道:“红军战士们、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们!严酷、但正义地惩罚卑鄙的敌人——德国洁西斯占领者的时刻来到了。

  德国法西斯强盗背信弃义进攻我们和平的家园,破坏它和欺辱我们伟大的人民。

  就在前不久,我们庆祝了伟大的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将政权从地主、资本家那里转交到工人、农民手中,它给俄罗斯被压迫人民带来了平等和自由,对我们的国家进行了空前未有的改造。

  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我们用顽强的劳动建设了工厂、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建成了学校和大学。

  我们所有的人都已经得到自己伟大劳动的成果。敌人破坏了我们和平的劳动生活,他们想征服我国,将我国人民变成德国贵族和地主们的奴隶。

  希特勒和他的党徒欺骗德国人民,疯狂地掠夺欧洲各国人民的财产,向我国发起了进攻。敌人得以推进到了斯大林格勒城下。在伏尔加河旁的这座坚固城堡的城下,我们阻止了敌军。由于我军英勇作战,敌人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战斗中,遭到极大损失。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官兵成为英勇顽强、忘我作战的榜样。现在向敌人发动强大进攻的光荣使命落到了我们肩上。

  为向杀害我们妻儿的法西斯暴徒讨还血债,为流血牺牲的官兵讨还血债,我们应无情地消灭敌人。

  同志们,要英勇进攻!

  我们每一个去战斗的人都清楚,我们要从侵占我国和压迫爱好自由的苏联人民的德国恶棍手中解放自己神圣的领土、城乡和人民。

  战争期间,我们与你们一起在战斗中受到锻炼,获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不断有新的部队来加强我们的方面军。我们有击溃敌人的一切条件,我们一定能实现这一使命。

  我们都知道,我们是为解放那些在法西斯奴役下受苦受难的兄弟姐妹而参战。同志们,国家的命运,我们伟大的苏联人民的命运都握在我们的手中。每—个苏联人是否能生活在自由的国家中,还是像奴隶一样,给贵族们当牛马,这些都取决于我们和你们、取决于我们不屈不挠、英勇善战的伟大气概。

  我们要把希特勒奴役者从我们的国土上赶出去,为所有的在我国领土上遭到敌人凌辱的人们报仇!

  给万恶的敌人以毁灭性打击——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光荣而又伟大的使命。

  每当我们的人民听到我们开始进攻,我们在向前推进,我们在解放自己的国土的消息时,是多么欢欣鼓舞。

  我们一定能捍卫住伏尔加河堡垒——斯大林格勒,我们一定能消灭敌人,把无数的敌军赶到远离伏尔加河的地方。

  我命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对不共戴天的敌人——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实施坚决的进攻,消灭他们,光荣地完成祖国交给的任务。

  同志们!向着胜利前进!消灭德国侵略者!



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