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1941

 



  一九四一年七月后半月,震撼人心的事件纷至沓来,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惊疑地、惴惴不安地凝望着各国人民和各国政府,它在为人类的明天焦虑,为它自己未来的道路焦虑。一切都将取决于,苏联在法西斯德国大军压境并向莫斯科猛扑的疯狂进攻面前,是否挺得住。

  这些天,德军战车隆隆,滚滚而来,斯摩棱斯克高地伊俨成了一堵岿然屹立、坚如磐石的门槛。战争似乎巳经耗尽了它积存的蛮劲,在这里骤然松弛了下来。但是,斯摩棱斯克地区依然是战火纷飞,炮声轰隆,整个空间充满了死亡、痛苦、憎恨、绝望和希冀。战斗夜以继日地进行着,战场上尸横遍野:成千上万的人死去,他们当中既有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保卫者,也有贪婪成性的外来侵略者。

  德军一个劲地把突击部队调过第聂伯河,企图靠坦克的履带在河右岸站稳脚跟,尽力占领斯摩棱斯克北区,尔后以重兵前出至整个西方面军的后方,这样就可彻底打开通向莫斯科的道路。

  在这里抗击侵略者的是卢金中将指挥的第十六集团军。该集团军所属各师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浴血奋战,虽然打得精疲力竭,但仍然以炮火和刺刀消灭了岸边登陆场上的敌人,进而渡过此地不甚宽阔的第聂伯河,接着发起冲击,将侵略军击退,并力图一举收复斯摩棱斯克南区。

  但未达到目的:战争的逻辑是无情的。几十架敌机自拂晓到黄昏整天在空中盘旋,德军坦克、火炮和步兵都占有很大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迫使敌人退出已占领的地区,是不可能的。当然,德军也未能压倒卢金将军的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尽管人数不多,但俄罗斯人世代形成的对奴役者的憎恨,军人们悲壮动人的视死如归精神,使这个集团军似乎平添了几倍的力量。这种视死如归精神的实质就是,为了祖国,他们宁愿含辛茹苦,决心牺牲自己。正因为这样,只要人的精神不萎靡,他的血肉之躯就会比烈火和钢铁更坚强。

  也许,部分原因是上级下达了严峻的命令,战斗任务简短明确,掷地有声。这命令冷酷无情,向第十六集团军为数不多的战士们提出了一个他们早已知晓,使他们心凉肉跳的道理: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的门户……



作者:[苏] 伊万·斯塔德纽克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