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1941

第八章

 



  整个国家,特别是莫斯科,对干战争,对干这种两个世界的各民族间生死存亡的竞争,已经习以为常了。无论大小工厂有什么活动,无论几千个首都机关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切都无不与战争维系在一起……奋起抵抗的国家,以及它那处于敌军威胁之下的,金顶辉煌、红星闪亮的首都,正经历着艰苦时期。正因为如此,在党中央各部的办公室里,在莫斯科市委和州委的办公室里,到处都呈现着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

  在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共产党领导者的办公室里,在充满宁静中更给人一种全神贯注、潜心工作的感觉。在远离办公桌的一个角洛里,有一架带玻璃罩的高大的钟,钟摆平稳地摆着,就象有韵律地指挥着室内的人工作,让他们一丝不苟,永不懈怠。许多到这里来的人都有一种某个极其重要的、非同一般的、甚至神秘莫测的事情要发生似的预感。

  办公室的一角,在巨大的橡木桌子旁边,坐着一个带眼镜的人,身穿没有佩带军衔的军服。他圆脸庞,大脑袋,头发不太浓密,向右分着。肥厚的嘴唇上是一个上翘的大鼻子,下颌肉深陷到军衣领中,加上那闪光的镜片后面透过来的安详的目光,使得这个神情专注的人显得格外的善良。

  这是谢尔巴科夫,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

  旁边的桌子上,克里姆林宫专用电话机的铃声响了。

  谢尔巴科夫拿起话筒,立即想到:“这是斯大林打来的……”

  “我是谢尔巴科夫。”

  “你好,谢尔巴科夫同志。”话筒里传来低沉而熟悉的声音。

  “你好,斯大林同志!”

  “有个问题一直使我不安。”斯大林慢条斯理的说话表明,为了表达使他焦虑不安的心情,他在精心地挑选着最恰当的词句。“我们的轰炸机误入莫斯科上空,上帝保佑,高射炮兵没有击落一架飞机……但为什么没击落呢?……您是负责防空的中央书记,相信我们的战备程度是良好的吗?”

  “相信,斯大林同志。但让我着急的是,国土防空军的炮兵和技术装备抽走的太多。七月十八日我们组建了十个反坦克团……抽走了两百门高射炮……”

  “大本营和国防委员会就是这样决定的……而我关心的是:为什么高射炮兵没有击落飞机?……他们会射击吗?”

  “我们的轰炸机在射击区内只呆了一小会儿。”谢尔巴科夫解释说。

  “向莫斯科扔炸弹是不需要很多时间的。重要的是已经飞临莫斯科上空了。”

  “斯大林同志,格罗马金发出空袭警报的时候,仍在怀疑这是谁的飞机。这对射击精度也有影响。我已查明……”

  “不过,我和朱可夫已经决定参加国土防空第一军和歼击航空兵第六军的领导举行的图上演习。应该看看他们是怎样反击德寇对莫斯科的昼间空袭的……必须对空袭随时作好准备。”

  “您已命令作战组准备好了吗?”谢尔巴科夫带着颇懂行的口吻问道。他曾多次参加过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捷米耶夫将军举行的类似演习。

  “已做了安排。请在十七时到防空指挥部来。”斯大林放下了话筒。

  谢尔巴科夫看了一下台历,在“七月二十一日”这一页上记载着他在这天该办的许多事项……

  他的背后,挂着一张魔毯般的大幅莫斯科市区图,上面标注清晰,各市区涂得五颜六色。长会议桌的左上方,挂着一张占满墙壁的莫斯科州地图,也是五颜六色的,首都的四周是一些城镇村庄。在色彩斑驳的地图上,标示出工厂企业。

  这位在办公室的一个角落伏案办公的人,外表是这样的纯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竟然和这些地图上所标注的一切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真难以令人置信。是的,他还要管防空,管那张图表上所标注的一切事务,这张图表在桌上摊开,又拖到地板上。那上面标注着莫扎伊斯克防线的各个地域……

  谢尔巴科夫还身兼党中央书记、莫斯科军区军事委员和苏联情报局局长等职。

  难道一个人能担当得起这么繁重的任务吗?他确实经验丰富。四十岁以前,他曾在中亚、高尔基州和列宁格勒市身居要职。他曾任东西伯利亚、顿涅茨和斯大林州党委第一书记。也许是他久经锻炼,见多识广,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应付自如,逢凶化吉。他出生在古老的雷宾斯克,十二岁就到印刷厂做工,从印刷工人那里学到了办事严谨和认真的精神。后来又到铁路上做工,他的性格又打上了坚韧不拔、有条不紊和有始有终的印迹、他先后曾在共产主义大学和红色教授学院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融汇在一起,积蓄力量,陶冶党的领导者的气质,为日后的青云直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谢尔巴科夫目光敏锐,聪颖过人,他善于同时向各个方向精力充沛地进行探索,他每时每刻都能明确最主要的任务,凡是他职责范围内应当做的一切事情,都楚尔出他的视野和记忆。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十分敏感,明察秋毫……无论是到他办公室求见的人,还是在工厂和会议上和他打过交道的人,在见面之后都会感到他是推心置腹的净友,是循循善诱的严师。

  的确,谢尔巴科夫有种惊人的本领,只消三言两语,就能洞悉求见者的来意,而且立即就可做出最恰当的决定。因此,莫斯科流传着各种说法,说市委第一书记对于某行的人最感兴趣。凡是有机会见到谢尔巴科夫的人,总要以各种理由,为自己干的那一行,甚至为自己宣扬一番。不过,其中最得实惠的莫过于那些能言善辩的记者和作家,特别是那些从战争初期就已到苏联情报局工作的人。他们雄辩地、骄傲地扬言,最能赢得莫斯科市委和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垂青的就是他们。

  他们没说错,但也没说对。他确实十分认真地倾听了作家和记者的意见,特别是那些从野战部队来的人的意见。不止是倾听,而且仔细询问,总是力图通过这些人的耳闻目睹更加深入地观察战争,体味战争所带来的死亡气息。目击者的见闻和前线传到苏联情报局的大量战报,使得谢尔巴科夫比在莫斯科的任何人都懂得,这场军事搏斗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的严酷。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不仅看清了前线各地区的战役战略形势,而且能够纵观整个苏德战场。战争的全貌和人民斗志昂扬、共赴国难的形象,时时在他丰富的想象中闪现。他知道,就象激越的爱情语言能够使人改变面貌一样,处于危难之秋的祖国所发出的召唤,仿佛也使人民改变了面貌,使他们摆脱了个人生活琐事的羁绊。前方和后方的情况都以特殊的方式说明,俄罗斯人的灵魂深处受到极大震撼,他们开始咆哮了,苏联各族人民已抖擞精神,投入战斗,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包括他自己,谢尔巴科

  夫在内,尽管工作负担很重,但不怨天尤人,不惊慌失措、目光短浅。

  谢尔巴科夫善于用自己的全部感情去“倾听”莫斯科的声音,并且当即做出决定,以资响应。他从通讯社的报道中得知,动员的第一天,拥有几百万人口的莫斯科,竟没有一个应征者不去或者迟去征召站报到,而且还有成千上万不在征召之列的人也前去报到,此时,他懂了:这将是全民的战争……于是,党中央就收到了一份由谢尔巴科夫署名的报告,提出市委关于建立志愿民兵部队的建议……

  莫斯科党委并没有发出号召,难道不是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首都和州的几十家根本不是军工厂的工人们就开始生产迫击炮、自动步枪、炸弹和炮弹了吗?汽车制造厂则大力生产越野汽车、救护车、火炮的部件和铸件以及雷管。有一百多家工厂生产什帕金系列冲锋枪,这种冲锋枪后来被前线称做“佩佩沙”。“战土”、“迪纳莫”、“车床铸件”等工厂以及硬合金联合企业,自战争开始后的第一个月起,就有成千上万的家庭主妇、女学生代替开车床的男工,这种倡举难道不应给予支持吗?……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得知,正在前线的丘马科夫将军的家属向银行捐献了贵重的祖传珍宝,还希望隐匿姓名,但终于被无孔不入的电台记者喋喋不休地道出了事情的真相。这一义举使他欣喜若狂,心都要跳出来了。后来他又得知以丘马科夫一家为榜样的有成千上万。许多人索性把金银首饰,把钱或公债券装入信封投进邮筒里。有些人捐献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打字机乃至缝纫机……

  谢尔巴科夫还上书党中央,提议建立“人民国防基金”,这件事也办到了。

  此刻,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又开始对着一串数字沉思默想起来。由于战争,莫斯科人口已锐减一半,但却向国防基金会捐助了一亿四千二百余万卢布现款,一千五百克白金,约八千克黄金,半吨白银……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的目光离开那一页日历,看了一眼角落里的大钟。约定接见诗人瓦西里·列别捷夫-库马赤、莫斯科市苏维埃副主席雅斯诺夫和军事工程师列奥舍尼亚的时间要到了。雅斯诺夫领导着莫斯科市苏维埃属下的一个工作组,主持构筑莫扎伊斯克防线,列奥舍尼亚负责这项工程的施工,向各地段负责人分派任务和监督工程质量。而歌词大师、优秀诗人列别挺夫-库马赤是谢尔巴科夫亲自邀请来的,为的是让诗人参加他们关于这个防御工程的讨论,也可能和他们一起去莫扎伊斯克一带。几天前,莫斯科市苏维埃派了两万名莫斯科市

  民去参加构筑工事,而现在又有五万职工待命出发。需要去看看他们的劳动情况,他们的风餐露宿生活,以及他们坚毅的精神力量。如果必要的话,要鼓舞一下士气。可能,列别捷夫-库马赤又有了创作新歌曲的灵感……但是,国防委员会今天要检查莫斯科防空区防空指挥部的工作,也就是说,要检查他的工作。

  谢尔巴科夫身为中央书记,为了莫斯科的防空万无一失,曾花了不少心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按了按电铃。他的助手克拉皮温走进他的办公室。他身材瘦削、修长,表情爽朗,但又总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克拉皮温同志,”谢尔巴科夫对他说。“尽快通知雅斯诺夫、列奥会尼亚和列别捷夫-库马赤,我们今天的会改在另外时间。去不去莫扎伊斯克,到晚上再说。”

  “好吧,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克拉皮温转身要走,但在门口处又停下来,笑着说:“可列别捷夫一库马赤已在这里了,他正在走廊里给秘书们朗诵诗呢。”

  “唉,可惜,时间太少了!,谢尔巴科夫惋惜地说,看了一下表。

  “我向他道个歉吧。”克拉皮温建议。

  “不,请他进来呆一分钟。他是非同一般的诗人,全国都在唱他写的歌……”

  列别捷夫-库马赤走进办公室,他额头很高,笑盈盈的,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你好,亲爱的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谢尔巴科夫站起来迎接诗人。列别捷夫-库马赤和作曲家亚历山大罗维奇合写的《神圣的战争》,从敌人入侵的最初时日起,就成了伟大卫国战争中风靡一时的歌曲,成了这场战争的颂歌……



作者:[苏] 伊万·斯塔德纽克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