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1941

第三十一章

 



  在前线,当情况不明,经常处在期待的气氛中时,焦虑不安,苦苦思索的统帅,总是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寡,敌军的行动和我军的部署,定下这样或那样的作战决心,正如按数学定理解题一样,这是一种必须遵守的“成规”。平庸的统帅承认这个成规,唯这个成规是从。而真正的将才,虽也遵循这个成规,但却善于开动脑筋,出敌意料,找出胜敌一筹的对策。

  身为统帅者,如果能摆脱“成规”,确切地说,如果能打破这种思想上的枷锁,就能放开手脚,应付裕如,定下最必要、最恰当,而又易干为部下所理解的作战决心。

  但事情的复杂性在干可供选择的方案不多。作为统帅,不应忘记这一点,还应当知道,敌将也老谋深算,在分析交战双方兵力部署的基础上,一定会预想到,我方要下哪一步“棋”,因此,在定下决心时,还要有“锦囊妙计”,出敌不意,或进一步机动曲射火力,或动用预备队,或投入主力,在尚未被觉察的方向打击敌人。

  铁木辛哥元帅天资聪颖,久经考验。他以五个集团军级集群,从五个方向同时突击敌军,实施联合进攻战役的“锦囊妙计”,得到了大本营的批准。经此一战,敌军可能丧失时机,无法机动其主要集团和预备队。预备队方面军已抽出二十个红军师交给铁木辛开指挥。手中有了这样大的兵力,他的心中感到踏实多了。与此同时,陷于“斯摩棱斯克包围圈”的第十六和第二十集团军仍在不断地打击敌人,这一点也应估计在内。一切看来都已安排就绪,万事俱备。元帅信心倍增,他不仅要把敌人赶出斯摩棱斯克,还要遵照斯大林的指示,把敌人向西赶过第聂伯河。

  但是,西方面军没有完成这一任务。无论是大本营,还是方面军司令部,都没有预料到,近期会大雨连绵,以致道路被冲毁。再加上一些别的原因,我军各师未能按时集结到进攻出发地域。主要是没有预见到,德军为准备夺取莫斯科,又向斯摩棱斯克地区增调了一批新锐兵力。

  从战役初期看,可望告捷。七月二十三自,卡恰洛夫中将的集群转入进攻,敌军退至别利切克河与斯托梅奇河以西。翌日,卡恰洛夫的部队以猛烈炮火轰击企图构筑新工事的敌军,之后,再次转入冲击,将敌军击溃,俘敌约六百人,尔后又直指波奇诺克方向。步兵第一四五师向前推进了约六十公里。此后,双方各有得失。敌军感到这个方向已受到严重威胁,急速调来预备队。可是,卡恰洛夫集群已于三四日内打乱了敌军的战斗队形,迫敌向西北撤退。

  战争是力量的角逐。八月一日拂晓,德军经过长时间的炮火轰击后,向罗斯拉夫尔方向发起反攻。敌刚从奥尔沙和斯摩棱斯克调来的一个坦克军和两个步兵军也投入了战斗。下午五时许,约一百辆德军坦克协同摩托化步兵,沿通向罗斯拉夫尔的公路,冲向兹文恰特卡。几十架敌机连续不断地轰炸卡恰洛夫的部队。在战线的宽广地段上展开了交战,时而一方占优势,时而另一方占优势。

  八月三日傍晚,德军完成了对卡恰洛夫集团军级集群的战役包围。第二天,卡恰洛夫的司令部陷入重围。真是再也没有比这更壮烈的场面了。

  卡恰洛夫将军的指挥所设在斯托多利谢村附近的森林中。他采取了解救司令部突围的措施,命令步兵第一四九师以一个团在雷索夫卡村突破敌包围圈,使司令部人员挣出樊笼。该团拖延了赶到指定地区的时间,与滞留该村的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军被击退。司令部一行人员冒着炮火,尾随该团行进。但在朝东南方向走时受阻。当即发生了激烈战斗,不过在兵力上无论如何也不如敌人。以军事委员、旅级政委科列斯尼科夫为首的司令部军官们向着发起进攻的敌军散兵线冲击。

  但已无济于事。当时,卡恰洛夫将军乘坐指挥坦克,也向激战的地点冲来。在斯塔林诺克村边,敌军炮弹穿透坦克装甲,在内部爆炸……全体乘员牺牲,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卡恰洛夫中将阵亡。

  ……该集群所属各师损失惨重。敌军的损失更重。“大日耳曼师”差不多被全歼……

  其他各集群继续进行遭遇战斗。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指挥的各师,在将敌军逐出亚尔采沃后,从未停止冲击,但战果甚微。霍缅科、加里宁、马斯连尼科夫等将军的各集群,仅将敌军击退几公里。这说明空军保障薄弱,坦克和火炮数量不足,战役的准备太仓促。

  斯摩棱斯克方向的敌军集团已筋疲力竭。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原定要在八月七日拿下莫斯科的计划成为泡影。

  晚上,几乎全体政治局委员都来到做认林在孔采沃的别墅。日间,朱可夫毫不含糊地告诉他,我军五个集群在西线的反攻来取得应有的进展。斯大林心情烦闷。德军虽然在多处被逐出阵地,而且损失严重,但从作战观点看,还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况月一,敌军在一些地段投入了大量预备队,显然已占优势……卡恰洛夫将军的集群已被合围,恐怕能突破敌军堵截的人,不会很多。传闻卡恰洛夫似乎被俘……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谁亲眼看到了?好象是个副官,还有个什么人。军事委员、旅级政委科列斯尼科夫和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捷列什金上校奉召来莫斯科汇报,他们对麦赫利斯说,简直难以想象,卡恰洛夫将军会甘当俘虏。麦赫利斯批评他们“政治上幼稚”……

  于是,政治局通过决议,通报作战部队,谴责卡恰洛夫将军①的变节行为……

  ①战后,查明卡恰洛夫中将牺牲情况和埋葬地点,关于他叛变投敌一案,遂撤销。——作者

  但这无补于前线的困境。斯大林心情沉重,他思索再三,考虑采取措施,调整一下军事指挥人员的职务。七月中旬,他向朱可夫建议,免去西方面军参谋长马兰金中将的职务,由副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接任,马兰金则充任其副手……新参谋长上任,似乎可望对部队的指挥效能有所改善,同总参谋部和大本营的联系也可得到加强,但这还不够……斯大林常常想到铁木辛哥,逐步坚定了自己的看法,看来他已难当此重任。他象要为这个使他苦恼的问题寻找答案似的,把目光在各政治局委员们的脸上巡视了一遍,然后,转身朝着打开的窗子,向别墅周围的森林望去。然后,又漫无所指地发问,他思绪纷乱,声音里带着凄楚:

  “假如我们把铁木辛哥同志从西方面军训回,也许那里的情况会好转?”

  “谁来接替?”加里宁头一个应声回答。

  “应当和朱可夫商量一下。”莫洛托夫建议。“军人可能看得更准。”

  ……于是,铁木辛哥被召到总参谋部研究前线战况。他接到波斯克列贝舍夫电话后,同朱可夫一道来到孔采沃别墅。他们走进来,向斯大林报告奉命来到。斯大林抖掉从熄灭的烟斗中落在旧上衣上的烟灰,带着显然没有充分把握的语调轻声说:

  “是这样……政治局讨论了铁木辛哥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期间的工作情况,决定免去他的职务……建议由朱可夫接任……您对此有什么意见?”

  铁木辛哥精心刮过、充满倦意的脸上,微现苍白,他眼色变得阴沉,嘴角抖了一下。他想说什么,但欲言又止,眼神中流露出不悦。

  朱可夫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心情懊丧,勉强忍住发自内心的反对意见,说:

  “斯大林同志,前线主官更迭频繁,于战事极为不利。”

  斯大林转身面对朱可夫,向前跨近一步,象是想要听得更清楚些。他目不转睛地望着总参谋长的脸。

  朱可夫继续说:

  “来不及熟悉情况的司令员指挥作战,肯定要吃大败仗。铁木辛哥元帅指挥这个方面军不到四个星期。通过斯摩棱斯克一战,他已熟悉了部队,了解所属部队的特点。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迟滞敌军近一个月。我想,没有任何人会比他干得更好些。部队信任铁木辛哥,而这一点至关重要。我认为,现在解除他的方面军司令员职务,是不公正、不妥当的。”

  斯大林不慌不忙地吸着烟斗,以疑问的目光看了看沉默无言的政治局委员们,他的意思是要他们发言。

  加里宁首先说话;

  “也许未可夫的想法是对的。”

  “我也有同感。”莫洛托夫支持加里宁。

  斯大林沉默片刻,吐出一口烟,说:

  “也许,我们大家都同意朱可夫的意见?……”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铁木辛哥元帅当即返回前线,朱可夫回总参谋部。政治局委员各自离去。



作者:[苏] 伊万·斯塔德纽克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