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凌晨4时,德国军队突然不宣而战,向苏联许多城市居民头上倾泻炸弹和炮弹并入侵我国领土。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了。
  战争开始的时候,我国人民和国家是很艰难的。从那个血腥的日子起,过去的数十年对于苏联战前的形势、战争初期和我们武装力量的状况产生了不同的评价和观点。有些人断言,我们在战斗中的失利与工业生产薄弱造成红军的武器准备和指挥器材的装备程度薄弱有关。另一些人认为,战争开始时边境地区掩护薄弱。还有一些人曾断定,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接替受迫害的军政指挥人员的军队干部编成训练不够。
  我不对这些说法完全否定(显然,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影响),应该提出另外一些重大情况,它们明显影响苏联在战争初期的政治和军事的经济形势,并且作为后果也影响到战争初期。在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在欧洲,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正疯狂地进行。德国的军国主义侵略政策这时已经全面表现出来。其矛头所向,直指苏联是很明显的。
  同样看得到的是,苏联还未来得及落实在同德国可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一切措施,德国这时已经占领了几个欧洲国家。德国利用它们的军事工业潜力来武装自己的军队。此外,这时落入德国国防军支配的是法国、比利时及其他欧洲国家180个师的武器和装备。
  苏联的情况则不同。尽管国内在lO年期间实行了工业化并且至1940年从零开始建立了基本的工业部门,其中包括机器制造业、航空、坦克工业、仪表制造,但新式的军事技术装备(坦克、飞机、现代化火炮等)的批量生产毕竟尚未就绪。因此军队和海军也就没有重新装备,尽管战争在逼近。这不是斯大林和她周围人的过错。为解决这些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至于斯大林,丘吉尔说得对,他接手的苏联是用术犁的,留下的是有核武器的。
  苏联领导人采取了一些措施,尽可能地延缓苏联参加对德战争的时间,以便重新武装军队和海军。这一点可由苏联同法国和英国关于建立反对德国的三方联盟的谈判来证实。但是,当英、法两国不同意建立这种同盟时,苏联被迫于1939年8月23日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截至1940年初,我们国家在坦克数量上比可能的敌人少得多。甚至没来得及用新式KB型和 T-34型坦克装备像基辅和敖德萨这样军区的部队。
  当时尽管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我们国家还是加强了反击德国可能的侵略的准备。例如,。1940年尽管是用旧技术装备,但还是组建了9个机械化军。1941年2~3月间又开始组建20个机械化军(每军各含两个坦克师和一个机械化师)。
  空军的形势也很严峻。数量上我们好像不错,但是质量上不如敌人。1939年生产了10,385架飞机,1940年——10,565架。德国在相应年间分别生产了8,295和10,826架各种类型飞机。但是我们的飞机大多数是过时的。至于说航空新技术,我们只在1940年才得以生产46架雅克-1式飞机和米格-3式歼击机和佩-2式俯冲轰炸机各两架。1941年上半年总共生产了新式雅克-1和雅克-20歼击机、米格-3、拉格-3共计1,946架和佩-2轰炸机458架,伊尔-2歼击机249架。但是它们还需要由飞行和技术人员掌握。其他战斗武器装备的情况也类似。
  敌人的战前优势不仅在武器装备上,而且还在于其部队预先在边境地区展开了,并集中了密集的集团处于准备作战的状态之中。再加上他们丰富的战斗经验。由于两年(1939一1941)间在欧洲“胜利进军”的结果,所有国家实际上都被征服而他们没有任何损失,希特勒和德国的军事政治领导陶醉于目眩的胜利,决定三下五除二也把苏联消灭,而与我国领导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等文件只是掩饰进行侵略准备的幌子。
  1939年12月l8日(请注意日期!),德军最高统帅部签署第2l号训令(《巴巴罗萨》计划),规定在3~4个月期间粉碎苏联并于1941年lO月完全结束战斗行动。为此目的要求在第聂伯河以西消灭红军主力,而后夺取莫斯科、列宁搭勒、基辅、顿巴斯,并前出至伏尔加河一阿尔罕格尔斯克一线,然后在被占领土地上建立占领制度,消灭所有共产党人和犹太人,以及世界各国主要人民的一部分,留下5,000—6,000万人做劳动力,在欧亚大陆完全建立统治,这是主要的。而后,根据全球战略目的发展——建立世界霸权。
  为了达到既定的各项目的,在对苏联的战争中德国防军80%以上的兵力兵器(包括所有坦克师和航空兵)都被编入第一战略梯队,妄图以强大的令人惊愕的突击一举摧毁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德国建立了3个主要的军队集群——分别指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在比较狭窄的正面地段上最大限度地集中自己的力量,达到对我军5—7倍的优势。德军在最初几天已经造成坦克撰入我国领土的态势。至发起进攻的时刻,德军整个计约850万人。德国与仆从国一起在东线有l90个师(其中19个坦克师和4个机械化师),约4,300辆坦克、差不多50,000门火炮和追击炮,5,000架飞机,基本上是新型的战舰190多艘。
  苏联武装力量在人数方面,在战争开始时,从1月的420万人增加到1941年6月1日的500万人。在西部各边境军区在战争之前有290万人,1,800辆坦克,3.5万门火炮和追击炮,1,540架新式飞机。我们各师大致平均地配置在3,375公里的整个正面上(纵深300—400公里)。很遗憾,部分师是按照和平时期减缩编制供给的,并且没有动员补充。靠近边界配置了第一梯队部队,计有56个师和两个旅。它们分散在50多公里的纵深。而在敌人的第一战役梯队中则有103个满编师。同样要考虑的是,和任何侵略者一样,德国人的优势还在于他们在选择主要突击方向时,可以在那里集中主要兵力和确定进攻时间,从而达到对红军部队的优势。
  此外,我军处于不利的形势,还因为没有及时进入完全的战斗准备状态,并且不是所有部队(敖德萨军区和黑海舰队除外)都来得及进入自己的防御地区。在许多靠近边界的地区只配置了连、营单位,他们在修筑防御工事。而主力即负有掩护边境任务的大多数师都在相当远处实施各种演习、战斗训练。许多军师的炮兵、各军区的联队和部队都在远离自己配置地点的炮兵靶场实施战斗训练射击。许多部队忙于通信线路和枢纽的建设。顺便说一句,许多通信线路,尤其是在西部(莫斯科)方向上的,就在敌人进攻前几天都被派往我国境内的敌人所破坏。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领导和军事首长还在6月就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国防措施。比如,仅在6月12至15日根据防御计划命令西部各军区领导将位于纵深的各师向靠近边界前出。此外,在德国人进攻前3天各边防军区军事委员会接到总参谋部的指示(根据斯大林的决定),使西北、西和西南各军区(同时还有一些相应的军区)的野战领率机关进入野战指挥所。6月21日决定组建南方面军。
  鉴于军事政治形势尖锐化,国家领导做出决定使5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16、19、20、21、22集团军以及一系列专业部队和联队从苏联纵深前出。根据动员计划,从后贝加尔和远东两个军区将几个航空师调往国家欧洲部分地域。
  在1941年5月末开始征召差不多100万预备役苏联公民进行集训。从军校学习的学员提前毕业。
  在战前最后几天对国家进行防御准备有根本影响的两个事件特别重要。
  第一个事件:1940年4月17日,斯大林在红军政工领导纪念与芬兰战争大会上的讲话。这是分析大型军政事件的典范。斯大林也无情地批评了政工领导所犯的错误,原则上说,有的“弹冠相庆”、崇拜过去的内战,有对现代战争要求的理解和观念落后的情况。接着回答问题:什么是现代战争呢?他说:“它大量要求使用炮兵(“炮兵是战神”),大量使用航空兵和坦克、步兵武器自动化,建立有文化的熟练和有教养的指挥编成。”他接着说,要求很团结和会工作的司令部,训练有素、主动和守纪律的战士,政治上坚定并懂军事的政工人员。芬兰战事结束后,伏罗希洛夫被撤掉国防委员的职务并任命С·季莫申科担任,他在战前一年中做了许多工作,依靠的是上面阐述的斯大林的指示和支持,以及工业国防部门人民委员(部长们)的支持。
  第二个事件:1941年5月末,即离德国进攻苏联不到一个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他在自己讲话开头说:“形势日益尖锐化。很像我们可能遭受法西斯德国的突然进攻……像希特勒匪帮这样的冒险家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特别是我们知道,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是在美国和英国的垄断资产阶级直接支持下准备着……它们希望在德国和苏联互相残杀之后保存自己的武装力量,开始单独和安稳地统治世界。”
  一切都清晰而明白。所以,任何其他议论(是否将要进攻——不进攻)都被斯大林的论断一扫而光。这还不算,他甚至指出了鼓励德国进攻苏联的两个国家。不幸的只是没有指出这一侵略的准确日期。接着在这次会议上,让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发言(他被任命6个月之后)。朱可夫详细地报告了红军事务的状况,阐述了每个军兵种每天的情况。地顺便指出:“库利克、沙波什尼科夫和日丹诺夫同志关于拆除我们旧边界的筑垒地域的建议明显是错误的。它们还可能有用。”对此斯大林同意。朱可夫在自己的报告最后还指出,由于实行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武装力量中的经济制度,建立了油料、粮食、服装的战略储备,万一发生战争,够用数年。”
  在会议结束时,斯大林对于加速以必要的武器和战斗技术装备来装备武装力量做了一些具体指示(要求执行的一定期限)。
  毫无疑问,这次会议对于政权执行机关准备全国和武装力量反击敌人可能的进攻是一个相当大的鞭策。在战前两年期间,国家领导对提高苏联的国际威望做了不少工作。西方国家分成两个军事阵营为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创造了条件。一个极其重要的成果是,即苏联领导得以避开在西方和远东遭受同时进攻的威胁。谈到国家领导指挥武装力量的实际行动,要指出,关于军队进入完全战斗准备状态的训令是1941年6月21日23点45分发出的,即在战争爆发前4个小时。这些时间对于军队进入完全战备状态是否足够呢?
  许多人认为这些时间不够。正确!但是——第一,如果不考虑一切措施和斯大林做出的定向指示;第二,如果认为各军区司令员们不是独立的人物,他们对敌人突袭我国领土个人要完全负责,而认为他们是些毫无主动、无所忧虑的人们,他们只是形式上占据自己的职位而不断等待国防人民委员部或总参指示他们要做什么。
  如果斯大林在战争前一个月说了“我们可能遭受德国的突然进攻”,炮兵怎么可能到靶场进行射击,而各师怎么可以到远离自己经常配置的地点数十公里以外去演习,像西部军区司令巴甫洛夫大将那里那样?要知道所有部队应该在卫成区原地,而在前出地区已经根据警报展开指挥所等。而在这以前西部军区一连有几天与许多联队没有畅快通信。谁应对此负责?不应该是斯大林!
  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拂晓,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撕毁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不宣而战,德国法西斯军队突然入侵我们祖国——苏联境内,千万门火炮向边境地区的和平居民点、边防哨所、防空兵器和军事卫戍区开火。同时为了在机场上击毁我国航空兵以及毁伤其他最重要目标(司令部和通信枢纽等),数千架德军飞机在边境地带实施轰炸突击,闯入苏联领空纵深250~300公里。这结果是西部军区的航空兵几乎全部在机场被消灭。西北军区也遭受了重大损失(两个军区共损失200架飞机)。但是西南军区和黑海舰队由于及时将自己的航空兵分散在野战机场,并迎击了敌人。在空战中他们消灭了大量敌机,而自己损失很少。
  战争一开始对希特勒军队来说就不是一路顺风,像行进在欧洲那样。,虽然他们在某些地方得以突入,但是苏联军队在各个方向上都表现了突出的英勇精神,进行了悲壮的防御战斗。
  首先,遭到法西斯军队打击的是边防军和配置在边境附近的各师。谁来得及展开并具有一定战斗队形,谁就能扼守自己的地区相当长时间。布列斯特城堡的防御战,以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榜样载入史册。在7月至8月问苏联军队在列佩利、包布鲁伊斯克和科罗斯坚决反击了敌人。但是经过鲁加和罗萨的残酷战斗之后,敌人得以突入列宁格勒接近地,夺取了彼得巴甫洛夫堡垒,然后围困了列宁格勒。我们在被围困的餐件下开始了列宁格勒英勇防御战。在这个西北方向上部队(特别是步兵第7师)和波罗的海舰队的顽强防御挫败了敌人从行进间夺取港口城市利耶佩和塔林的企图。在汉科岛和蒙重斯基列岛上,我军与波罗的海舰队的舰艇共同行动牵制了大量敌人兵力。
  在西部(莫斯科)方向上,残酷的交战在斯摩棱斯克地域展开了。这里从6月10日起,猛烈的战斗持续了两个月。在维捷波斯克和大鲁加,罗加乔夫和日洛滨,奥尔沙和叶利纳地区,以及直接在斯摩棱斯克城下,我军阻止了敌人的进攻。而叶利纳战役完全使德国人转入防御和退却数十公里,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年中还是第一次。
  但是,德国人补充了自己的部队,对向心方向实施强大突击,突破了我们的防御,并于10月在维亚兹马地域合围了由科涅夫和布琼尼指挥的西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相当大部分兵力。斯大林撤掉了他们二人并将两个方面军合二而一为西方面军,任命朱可夫为司令员。这里牵制了曾经两次进攻莫斯科的差不多30个师,但是部队被合围造成我们的防御损失。只是最高统帅和统帅部最坚决和有力的措施才解除了危机。敌人才被阻止。朱可夫把大部分部队撤出合围。部分被合围的部队转而进行游击作战。但是许多人牺牲和被俘。
  西南方向的战斗同样具有残酷性。尽管经过我军在鲁茨克和科罗斯坚地域(其中包括著名的步兵第41师)的突击以及步兵第92师兵力对佩列梅什利的固守(该师只是根据首长的命令才撤离),敌人还是于6月得以前出到基辅。该市顽强抵抗,但是在基辅以东和以南我军一个大的集团被合围,基辅陷落。敌人深入到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英勇战斗,罗斯托夫艰苦的争夺战也在进行着,罗斯托夫曾几度易手。结果红军被迫放弃拉脱维亚、立陶宛和部分爱沙尼亚,几乎整个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和乌克兰的大部分领土。德国法西斯军队深入苏联达450~600公里。他们威胁着列宁格勒并已经前出到莫斯科的远接近地。
  在战争初期,事态对我们国家和人民来说是悲惨的,同时又是悲壮地发展着,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我们有权指出,在这5个月的艰苦战斗中,德国法西斯统帅部在一次短时间的战局中战胜苏联的计划彻底破产了。实际上我军尽管放弃了相当大一部分领土并自己遭受了巨大损失,但仍疲惫并削弱了希特勒匪帮的突击兵团。
  在进行战略防御过程中,我国最高统帅部高瞻远瞩,明白不仅要把敌人赶出去,而且要歼灭他们。1941年11月6日在庆祝苏维埃政权24周年大会上,斯大林说:“法西斯侵略者们想实施一场灭绝性的战争,他们将得到这种结局。今后我们的任务是消灭进犯我们祖国领土的德寇占领者,直到最后一个。德国占领者必亡!”
  由于最高统帅部规定了目标,在一个月期间(1941年12月5日至l942年1月7日)由西方面军(朱可夫)、加里宁方面军(科涅夫)的兵力和西南方面军(季莫申科)的右翼准备并实施了莫斯科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达到了主要目的——歼灭了德寇“中央”军队集群的各突击集团。德国法西斯军队被击退150~250公里。陆军元帅冯·博克被撤销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职务,希特勒任命特·克留格上将接替他。莫斯科的威胁彻底解除了。
  莫斯科进攻战役的主要特点,是双方兵力在所有各项指标上都大致相等。但是我们的指挥部不无冒险地把部队从次要方向调出并在主要突击方向建立突击集团。我们的企图成功了。我们的进攻和在莫斯科城下打败德国法西斯军队有巨大的军事政治意义,除了挫败闪击战计划和造成德寇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一次重大失败以外,莫斯科会战使我们夺得了战略主动权。这是战争进程中的转折。至此,伟大胜利已是现实的前景。
  今天,回忆过去,我们一刻也不应忘记1942年6月22日,星期日凌晨,用自己的胸膛承受了法西斯侵略者的首次打击的战士和军官们。我们不应该忘记所有在前线和后方以难以置信的干劲保障了我们胜利的苏联人民。
  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汲取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
  战前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使我们赢得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尽管侵略者占有数量上的巨大优势和我们在战争第一阶段的沉重失败。首先起作用的是这一社会制度,如建立在财产公有制上面的计划性。正是中央集权的计划制度,使得在短期内改变了工业产品生产的结构,改变了成千上万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动员并集中了一切资源用于军事产品生产。只是由于苏联计划经济的极大优越性,才得以在军事生产量方面超过经济上更强大的德国(此外,它首先依靠盟国和被征服的欧洲国家资源)o苏联军事产品生产的份额达到其他征战国不可能达到的数量。使苏联每年的钢产量提高两倍。虽然采煤为德国(及其仆从国)的五分之一,但是苏联生产的武器、战斗技术装备、弹药多一两倍。
  按每生产1,000吨钢计算,苏联工业生产的坦克和火炮比德国多4倍,按生产1,000台机床计算,生产的飞机比德国多7倍。整个说来,尽管国家的国民收入和各种基本工业产品的产量,在战争进程中直到1943年都缩减了,但是军品生产在短时间(1942年末至1943年初)降低后,又重新取得了重大增长。按照每年平均生产野战火炮的数量,苏联超过德国4倍,反坦克炮超过1.6倍。
  1942年夏季德国侦察部门报告希特勒:“俄国人每月生产l,000辆坦克。”希特勒漫不经心地把这份报告扔到一边,说这不准确。他是对的:俄国人每月生产的不是1,000辆,而是2,000辆坦克!总之,在1942—1944年间苏联工业每月生产2,000辆以上坦克,而德国在生产坦克急剧增长时期,即1944年5月,只生产了1,450辆坦克。只有计划制度,才有可能在战争最初几个最艰难的月份成功地实现疏散。苏联工业向东方疏散的史诗在历史上举世无双。没有疏散就不可能保障在战争进程中所达到的对德国的军事技术优势。
  在疏散过程中,苏联向东方迁移了1,523个企业,其中1,360个是大型企业(主要是军事企业或与军用产品生产有关的企业)。与企业一起疏散了大约30%一40%的人员。一共向东方迁移了1,000万苏联人。
  但是除了战前形成的最终保障战胜法西斯德国制度的特点之外,想提请注意的还有,在战前年代所采取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措施,这些措施无可争辩地证明,苏联领导和斯大林有目的地准备国家反击可能的侵略。不理解它就不可能理解苏联军队在以后的年代胜利的源泉。
  某些记者和历史学家以为,以斯大林为首的国家领导在战前年代所做的,就是迫害天才的军事将领并阻止用现代武器武装红军,这种想象是错误的。实际上在此时期对于未来战争的各方面进行了紧张的工作。
  例如,苏联30年代实现了从区域基干军队向基干军队的过渡。随着军事威胁的增长,增加了军队的人数。例如,从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21日武装力量的人数增加了1.8倍。根据军队的需要军校的数量增加了。仅在1940年开设了42所。对于用最新的、毫不逊色于外国的产品和技术装备部队特别重视。卫国战争开始时就建立了实质上是新式坦克工业并根本上改建了航空兵。
  苏联的坦克工业在30年代已经展开了大规模的生产,并在战前创造了极好的坦克类型,当时在世界上没有匹敌的坦克。斯大林的功绩在于,他正确地判断T-34型坦克设计中的革新思想并坚持使其生产紧急展开。在最初几个五年计划期闯建立的航空工业能够为我们的武装力量装备数量更多的飞机,其水平与世界主要国家装备飞机的水平相同或接近。
  火炮的情况也是这样。建立了国家预备队和动员储备。苏联军队有效行动的物质基础的建立,有机地由人的潜力动员加以补充。在那个时期,苏维埃国家有目的地准备自己的公民保卫祖国。正是这一时期,在身体和精神上教育和锻炼了未来布列斯特城堡、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英雄们。在全国广泛开展了体育教育和研究军事基础的工作。仅在1940年上半年就有600万人达到获得劳卫制证章的标准。1940年4月1日就有1,350万人参加支援陆空海军协会,在这个组织中成千上万的青年人获得了飞行、跳伞及其他军事体育熟练技能。
  普通教育学校及其他学校和社会团体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儿童和青年高度的爱国感情,真正建立了全国各族人民兄弟情谊。
  有统计表明,战前爱国情绪的表现是报考军校,1940年是6—10人中录取1人。苏联还利用了各种社会志愿活动的形式来巩固国防。例如,从1938年展开的建立拖拉机队运动至1940年培养了20万名女拖拉机手和联合收割机手。当然,当拖拉机手不是妇女的活,但是它却能使女拖拉机手在战争年代作为训练有素的人员代替上前线的男人而不让农业生产瘫痪。所有这一切建立了牢固的储备,它使国家经受住了德国法西斯军队的首次打击,而后夺得战略主动权并转入反攻。
  显然无论现代局势有多么不同,我国领导70年前所采取的巩固国家防御能力的措施今天应成为立法和执行政权特殊关注的对象。现在不仅采取防御性措施的时间已经成熟,而且要求总统、政府和俄罗斯联邦会议要有保证地保卫我们国家最紧急和坚决的步骤。这不是惊慌失措,而是对形势和局势的现实判断。伊拉克危机扯下了一切面具。我们需要可靠的国防,它应该包括:保证外部安全的成分和保障内部安全的成分。
  爱国者和特别是心脏还在跳动的老战士们,尽管过去了63年,但是,我们大家真切希望,在那遥远而艰苦的时代所流出的鲜血和同胞们的英勇行为不会成为枉然。
  俄罗斯将再度辉煌!



《人·战争·梦想》(图文版)作者:[俄] 瓦·瓦连尼科夫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