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第十一章 西班牙的教训



  苏联飞行员在三十年代中期获得的胜利,使我的内心充满了热情和自豪感。

  我由衷地相信我们空军具有不可摧毁的战斗力。我不仅对波里卡尔波夫的歼击机当时那种令人惊奇的性能感到钦佩,而且还对图波列夫的巨型轰炸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由于我们的飞机做过一些长途飞行并创造过一些纪录,航空工业的领导人、设计师和报刊都称赞我们当时的航空技术。

  可是,有一次斯大林谈到这个问题时却说,设计师没有自我批评精神,“他们看不到自己产品上的缺点,就象母亲自己的独眼孩子也看作是最漂亮的一样。”

  说来这也很自然,当1936年5月1日,一架架“特勃—3”巨型轰炸机掠过红场上空时,成百台航空发动机发出的轰鸣声,不仅震荡着长空,而且.连红场本身也好象被震得发抖。这种壮观的场面使所有的人,包括上千名应邀参加检阅的来宾。都感到欢欣鼓舞。我凝视着天空,由衷地相信空军的实力是不可摧毁的,一旦有事,它一定能“以少量的流血牺牲换取在敌人领土上的胜利”。这是对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按照党的意志建立起来的航空工业实力的一次检阅。我们的航空工业已经能够保证大批量生产这些飞机了。看到我们的航空实力如此强大,我们真象喝醉酒一样有些晕头转向了。尤其是那些在西班牙战争初期被空战胜利冲昏头脑的高级军事首长们,也因有了我们的歼击机而更加兴高采烈。然而,人们很快就清醒过来了。

  1938年底,当西班牙内战正在进行的时候,德国人出人意料地拿出了自己的新式飞机“梅塞施米特”和“容克斯”。我们已经落后的事实暴露得一清二楚了。波里卡尔波夫的歼击机“伊-15”和“伊-16”在各方面都不如“梅塞施米特”。前线轰炸机“斯勃”也比德国的俯冲轰炸机“容克斯-88”逊色。因此德国人在各种作战飞机方面都占据了优势。

  苏联政府对航空工业是极为关心的,然而却落得这样一种结果。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了。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分子的唆使下发动了反对共和国的叛乱。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看到佛朗哥自己对付不了共和派势力时,便把他们自己的军队和军事装备———大炮、坦克和飞机调到了西班牙。

  然而,世界许多国家的进步人士——— 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以及德国和意大利的反法西斯主义者,都奋起援助西西班牙共和国。苏联人也向西班牙伸出了援助之于: 1936年秋,苏联志愿军带着自己的作战装备开进了西班牙,以便与国际反法西斯纵队并肩战斗。

  西班牙作家姆·阿斯卡拉特和赫.桑多瓦尔曾在他们写的《战斗的986天》一书里这样写道:

  “在最危急的日子里,马德里得到了非常宝贵的援助。在它的上空,第一次出现了不是来传播死亡,而是为了拯救马德里儿童和妇女的飞机。这就是苏联的‘翘鼻子’和‘小苍蝇’。

  马德里的居民,有的爬上屋顶,有的站在阳台上,有的把头探出窗外,挥动着头巾欢迎友好的飞行员们。他们哭了! 但这次却是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十月底,第一批飞机抵达西班牙。几天之后,它们就在马德里上空飞行了。由于有了这样的飞机,那个功勋卓著的飞行大队里的西班牙和苏联飞行员们,就能击退意大利和德国空军的罪恶袭击了。

  同月,第一批五十辆坦克也抵达西班牙。从此西班牙共和国的步兵也有了装甲部队,可以进攻和袭击敌人了。

  苏联志愿军用自己的经验、建议和崇高的英雄气概给予西班牙人民军统帅部非常宝贵的援助。在这批英雄人物中起了特别突出作用的有:沃罗诺夫、巴托夫、马利诺夫斯基、巴甫洛夫、库兹涅佐夫、梅列茨科夫、罗季姆采夫、谢罗夫、斯穆什克维奇、霍利祖诺夫与米纳耶夫等,而在保卫马德里时牺牲的有:戈列夫、普图欣、克里沃申、斯米尔诺夫和涅斯捷连科等其他许多人。”

  希特勒分子曾经公开宣称,他们要把西班牙当作自己的新武器试验场。

  在西班牙第一次与“伊-15”和“伊-16”交锋的是“梅塞施米特”飞机。这就是“梅-109B”歼击机,装的是610马力的容克斯公司的“尤莫—210”发动机,速度不超过470公里/小时。

  苏联歼击机在速度方面并不次于“梅塞施米特”飞机,彼此的武器也大体相当,装的都是7.6毫米口径的机枪。但苏联飞机的机动性要好些,所以“梅塞施米特”飞机遭到了惨败。

  我们的空军领导人对这种状况感到非常高兴,结果产生了一种盲目乐观情绪,没有抓紧更新本国的歼击机。可是希特勒分子却急如星火地吸取了在西班牙上空头几次空战的经验教训。他们彻底改进了自己的“梅-109”飞机,给它换装了功率为1,100马力的“戴姆勒·本茨-601”发动机,使飞行速度提高到570公里/小时。他们还给它装上了20毫米口径的机炮,从而增强了火力。

  这种型式的“梅塞施米特”歼击机叫作“梅—109e”,投入了成批生产。

  1939年秋,我作为苏联经济代表团成员访问梅塞施米特公司的奥格斯堡厂和雷根斯堡厂时,曾看到“梅-109e”正在大规模进行批生产,仅1939年就生产了大约500架。

  经过改进的“梅塞施米特”飞机被送到了西班牙,并在德国王牌歼击机飞行员默尔德斯指挥下参加了西班牙内战悲剧最后阶段的空战。这种飞机对“伊-15"和“伊-16"的优势是明显的。

  德国人比我们更有效地吸取了西班牙内战的经验教训。

  几乎整个战争期间都作为《真理报》通讯员生活在西班牙前线的苏联著名记者米哈伊尔·科利佐夫,曾经非常痛心地向我讲过德国飞机比我们的飞机优越的问题。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科利佐夫热爱航空事业,他自己曾多次进行过勇敢的飞行。他对我们在航空方面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感到非常高兴,而且还用自己天才的文笔作过广泛而通俗的宣传。他领导过“马克西姆.高尔基”宣传队,使用的就是“马克西姆.高尔基”号巨型飞机。

  我一遇到科利佐夫。他就向我提出这样的疑问:“怎么搞的? 德国飞机怎么比咱们的还好呢?”

  他跟其他许多人一样,打心眼里相信我们空军具有不可摧毁的威力,因此他对我空军在西班牙共和国遭到的挫折心里难过极了。他经常反复问道:“怎么会是这样?!不是说咱们的飞机比所有的飞机都‘飞得高、飞得远、飞得快’吗?怎么突然就……”

  在米哈伊尔·科利佐夫著的三卷本文集里,选进了非常精彩的《西班牙日记》。它清晰地反映了西班牙内战的气氛,描绘了我国飞行员、坦克手和炮兵们的丰功伟绩。

  在他写的一篇特写里,科利佐夫引用了西班牙共和国一位空军将领这样几句话:“你们自己去判断吧! 我们是世界上头一个去迎击用德国最新和最先进的技术装备起来的武装法西斯主义的。要知道,德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航空方面就有过出色的战功。德国‘空军将领’戈林曾向全世界吹嘘过他自己服过役的里希特霍芬歼击机大队的英勇传统。现在戈林式的飞行员们又驾驶着使巴黎和伦敦政府为之发抖的德国1936年式飞机了。意大利空军也是欧洲最好的空军之一。简而言之。凡是形形色色的预言家们在关于未来战争的小说中所描写的,我们在马德里上空都遇到了。”

  我们的歼击机尽管机动性不错,但在空战中却不如德国的新飞机,在速度方面,特别是在武器口径和射程方面更不如它们。“斯勃”轰炸机没有歼击机护航就不能飞行,而歼击机又不如德国,不能保证有效的防御。

  不管西班牙共和国飞行员有多么伟大的英雄气慨, 但最终决定胜利的毕竟是作战装备的质量。

  在创造了一连串漂亮纪录之后,发生上述情况是令人不快的,乍一看甚至是无法解释和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然而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在航空方面已明显地落在我们的潜在敌人——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后面了。曾经轰动一时并创造过纪录的飞机和巨型飞机,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日益逼近的战争所要求的东西。

  为了克服这种落后局面,必须采取果断的紧急措施,何况国际形势已日趋紧张。1938年3月,希特勒德国通过“和平方式”占领了奥地利,进行了所谓的德奥合并,后来又攫取了捷克斯洛伐克,从而对欧洲露出了豺狼般的凶相。

  斯大林非常痛苦地忍受了我们在西班牙的失利。他从不满,转而去反对不久前当过英雄而又深受尊敬的人们。首先受害的是苏联英雄斯穆什克维奇和雷恰戈夫,以及参加过西班牙战争的其他几个飞行员(后来发现他们完全是无罪的)。接着又逮捕了以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院长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哈尔拉莫夫为首的一批工作人员。

  他们当中大多数都在前此不久作为图波列夫和哈尔拉莫夫率领的技术代表团成员去过法国和美国。特别是他们还从美国买到了将在苏联进行制造的世界闻名的道格拉斯公司旅客机的许可证。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才被免予判罪哩!

  逮捕航空工业和空军的工作人员,在一些闲得无聊的庸夫俗子中传出了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例如有人说,“梅塞施米特”歼击机是苏联设计的,我们在战前就研制出来了,是破坏分子把图纸卖给德国的。当然,这都是胡说八道,但这种谎言却在莫斯科一些喜欢无中生有、捏造事端的人们当中流传了很久。

  当时有许多失误都被说成是敌人破坏。某飞机制造厂车间一块腐朽的木制天花板掉下来了,是敌人破坏。发动机厂航空发动机的活塞涨圈碎了,是敌人破坏。奇卡洛夫1938年12月15日驾驶波里卡尔波夫的“伊-180”歼击机摔死了,也是敌人破坏。为此航空工业总局局长别利亚依金、制造“伊—180”飞机的试制厂厂长乌萨乔夫和波里卡尔波夫的副手、设计师托马舍维奇都受到了惩处。

  那么,实际情况究竟怎样呢?

  我们在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航空工厂的生产能力,保证了飞机、发动机和仪表的大批量生产。整个航空工业的水平是相当高的。航空工业已向军队提供了所需数量的作战飞机。但问题是这些飞机已经陈旧过时,不符合战争的要求。

  如果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即1939年以前批生产的苏联主要飞机与德国同类飞机进行比较的话,情况对我们并不有利。能与“梅塞施米特”飞机交手的歼击机“米格”、“雅克”和“拉格”,都是在1940年才出现原型机的。再拿“斯勃”轰炸机与“容克斯-88”相比,对我们也是不利的。德国人的轰炸机在速度和载弹量方面都占优势。苏联的俯冲轰炸机“彼-2”和新歼击机一样,也是在1940年才搞出原型机的。

  至于象德国“容克斯-87”俯冲轰炸机那样能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的飞机,当时在苏联实际上根本还没有。

  当时我们还没有看到搞这种飞机的必要性。1939年10月,当我们不仅有机会了解而且还可以购买德国航空技术装备的时候,那些可怜的战术家们却断然拒绝购买“容克斯-87”。他们的论据是:这种飞机“已经过时了,飞得又慢,干嘛要白费钱?”可是在战争开始后的头几天,恰恰是这种“过时的、飞得慢的”飞机使我们饱尝了苦头。

  德国人拥有大量“容克斯-87”,却未引起我们的军事人员对这种飞机的注意。在这方面的蒙昧无知,已达到令人惊奇的程度。

  在各方面都比“容克斯-87”优越得多的带装甲的伊留申设计的强击机“伊尔-2”,在1939年试飞之后同样遭到了冷遇,原因是装甲不够强,速度也低,等等。

  国防人民委员1939年3月在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也明显地表现出对战场飞机——和步兵、坦克与炮兵协同作战的飞机,极端轻视。他竟然把轻型轰炸机、强击机和侦察机的生产削减了一半作为成绩向代表大会报告。

  阿·布·尤马舍夫和其他一些飞行员曾经驾驶重型轰炸机打破过多次世界载重纪录。这些纪录说明,我们的重型飞机载重量是最大的,它给航空界留下过深刻印象。但是,轰炸机的任务不只是载运炸弹,还得把炸弹迅速投中目标——它的全部意义也就在这里。然而从这点来说,我们的轰炸机飞得太慢,航程也不够。

  正因为这样,当时好些人都把全部精力贯注在歼击机的良好机动性上了,认为这是主要的性能,从而忽略了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歼击机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追上敌人,然后将它消灭掉。因此需要的不只是机动性,而且首先是速度与强大的火力。我们1937~1938年批生产的歼击机,在这两方面都没有达到要求。

  “德国飞机的作战与战术性能比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所生产的飞机高得多……苏联歼击机‘伊-16’的最大速度只有462公里/小时,甚至连德国的轰炸机都不如……”

  早在1938年底以前,我们就对苏联空军的落后状况非常担忧了。


作者:[苏联] 雅克夫列夫

本书来源于网上,版权属作者所有。Xinty665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