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1999年第1期

解放区群众工作读本(1947)

作者:吴芷英

字体: 【


  民间语文资料:文案005号
  
   第一章群众
  
  第一节日常接触的各色各种群众
  朱永茂拿了一封介绍信,去见实验中学的周校长。周校长问了他几句话,就派通讯员送他到林先生那边去,林先生正在和一个贩布商人谈买布的事情。就找一个学生,送他到第三班去。班长王少平在屋里帮木匠老张打草鞋,看见永茂来了,连忙招呼他,帮他向老张的兄弟张金生借稻草。张金生种有五斗多田,他往年在黄陂城里拉车子,因为敌伪拉夫,今年才回来种田的。
  (上面说的教员、商人、学生、木匠、农民等等,都是群众,他们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
  
  第二节中国的基本群众
  晚上,第三班同学开小组讨论会,朱永茂因为初来,大家要他早些休息,他斜躺在草铺上旁听。
  讨论的题目是:“什么是中国的基本群众?”
  发言最积极的小刘,起来说:
  “中国的基本群众是农民,因为中国的农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国的抗日战争,假如没有农民积极参加,不要说抗战胜利,就连抗战都抗不成。在前线打鬼子的,在后面生产,供给抗日军队粮食的,都是农民。中国的一切大小事情,没有农民参加,总不会成功的。”
  杨珍听了不服,她说:
  “中国基本群众是工人,工人抗战最坚决,工人革命最坚决。自古以来,农民受了压迫,一次次起来大暴动,到头来总是失败。农民一定要有工人(指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下同。原注)领导,革命才会成功。”
  争得正热烈的时候,林先生来了,给他们做了总结:
  “中国的基本群众是工人和农民、革命的知识分子和一切小资产阶级。”
  
  第三节中国的农民
  王少平很快和朱永茂成了好朋友。一天吃罢上午饭,他们两个一路上山打柴去,一面割茅柴,一面谈笑。
  王少平问永茂:
  “你在汉口割过茅柴吗?”
  朱永茂笑了,汉口哪儿来的茅柴割?他知道王少平没有到过大都市。
  王少平确实没有到过大都市,他是农民出身,从他老祖宗传下来,历代都是种田的。在他祖父手里,境况比较好,有三石多田,他祖父雇了两个长工,自己经管种田,一家五口人,日子过得还丰裕,算是富农。
  到他父亲手里,有些不同了,他父亲和他两个叔父分了家,各人分得一石多田,国民政府七捐八税的,他父亲带了他两个哥哥自己种田,一家人勤把苦做,勉强糊得住口,由富农降做中农了。
  抗战前两年,他父亲死了,向一个地主借了一笔高利贷,拿田契作押,料理他父亲的后事,这一来,落在粪窖里爬不起来了。末了,拿五斗田还清了债,剩下五、六斗田,不够一家生活。外国的花洋布,像潮水一样的涌到乡里来,他母亲和他嫂嫂纺的线,织的布,又没有人要,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他大哥佃种了地主四斗多田,要交租,要完粮,落下的又不多,只有半饿半饱地挣扎着过日子,他家成了贫农。他二哥帮人家种田,当了雇农。
  中国农民分为上面说的几个阶层:富农、中农、贫农、雇家。富农是乡村的资产阶级,雇农是乡村的无产阶级。
  
  第四节中国的工人
  朱永茂是汉口人,抗战前他父亲在汉口织布厂做工。在工厂里织布,和在家里独自个织布不同。在家里织布,布机是自己的,线子也是自己纺出来的,织成的布,也是属于自己的;你要自己穿,或者卖给人家,都由你自己作主。在工厂里,有几百几千工人,大伙儿一路做活,有新式机器。一家布厂少的有十几架机器,多的有几十架、几百架。线子也是用机器纺出来的。工厂的房子、机器、原料……一切都属于工厂老板(资本家),工人除了自己一身以外,什么都没有,只是靠出卖自己的气力换饭吃。
  朱永茂的父亲生活很苦,每月赚的钱,不够养活一家三口人。朱永茂的母亲给茶叶铺捡茶叶,每天赚三、四角钱,贴补家用。后来因为日本的花洋布花色好看,价钱又便宜。永茂父亲做工的那家厂家,出了货卖不出去,不久,就关门了。
  工厂的机器和房子,一齐卖给了日本老板,换了一批工人。因为失业的工人太多,永茂的父亲找不到工做。一天不做工,就一天没有饭吃,永茂一家人挨饿了。好容易用高利贷借到了一笔钱,搞了一副担子,每天都出门去做生意,勉强过日子。
  永茂的父亲起先是产业工人,以后变成穷苦的小贩了。
  
  第五节中国目前抗战中的工人与农民
  王少平和朱永茂是好朋友,实验中学的同学全知道了。小刘的嘴最灵活,编出一大套故事,他说:
  “王少平是农民出身,朱永茂是工人出身,工人和农民原来是好朋友,怪不得他们两个那么好。抗战少不了工人,也少不了农民。在前线,在敌后,在和敌人伪军拼命打仗的不是农民,就是工人,学生和商人只占极少数,绝大数是农民。抗日战争中,农民出的力最大,当兵的是农民,养活兵的也是农民。没有农民,就没有抗战,不抗战,中国就得灭亡。”小刘愈说愈起劲,冷不防横里杀出个程咬金来,杨珍又出来反对他,杨珍说:
  “照你这样说,中国抗战完全依靠农民,你忘记了工人的伟大力量,没有工人,单靠农民,能够成大事吗?”
  小刘又接着说:
  “你别着急,我的话还没有说完,让我慢慢说来。农民人数多,力量大,但是没有工人领导,还是成不了大事。中国的工人,人数虽然少,却是在一切革命中最坚决,在抗战中也是这样。他们把农民领导到抗战的正路上去,帮助农民进步,把自私自利的农民思想,改变成大公无私的工人思想,像现在农救会的换工互助,正向着工人的集体道路发展;同时把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八路军、新四军,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的武装队伍。农民只有跟工人走,跟着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走,抗战才会胜利,工人也只有带着农民一起前进,革命才会成功。中国的工人和农民,就像一个人的右手和左手,拿笔写字,拿锄头锄地,都靠右手,但是假如没有左手帮助,单靠右手,也做不好事情。”
  说得杨珍也点头了,她说:
  “工人和农民是抗战的重要力量,工人阶级是领导者,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
  
  第六节群众的优缺点(一)
  朱永茂到学校的时候,住在木匠老张家里。吃饭时,王少平不在跟前,永茂向周婆婆借碗,婆婆不肯,说没有碗。永茂明明看见灶上有两个碗,婆婆硬说没有,不肯借。永茂正在和婆婆争吵,少平来了,连忙代永茂说好话,婆婆才把气平下来,拿了一个碗交给少平,永茂很生气,说:“婆婆真自私!”
  下午,少平和永茂去参加县农救代表大会,农民正在讨论拥军,情绪热烈极了,二百多人,大家抢着说话,一个农民建议:
  “宁可我们少吃些饭,不能叫部队挨饿,我提倡每家每餐煮饭的时候,拿出一把米,积少成多,一月一交,送给部队。部队为我们打仗,流汗流血,吃辛苦,拼命,不能叫他们挨饿啊!”说得全场都拍手赞成,掌声雷一样响起来。
  朱永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热烈伟大的场面,他的心激动了,不禁暗暗喝采(彩):“今天边区的农民真进步!”
  选举的时候,一个个农民候选人起来介绍自己,一个老爹爹说:
  “我活了五十好几,天保佑我身体健壮……”“天保佑”三个字,朱永茂听了心里好不舒服,心里想:
  “在这样进步的农救会上,为什么还有人说这样落后的话?”
  在回家的路上,朱永茂问王少平,为什么有的农民提的意见很进步,为什么有的农民说话又落后?
  

[2]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