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0年第2期

好莱坞银幕上的中国人

作者:吴剑平

字体: 【

驯服的模样。他不近女色,行为举止缺少阳刚之气,动作矫揉造作,女里女气,颇有某种女性化倾向。他说话吞吞吐吐,英文说起来,满口“洋泾浜”,常犯语法错误,故意带着怪腔怪调的浓重的中国口音。
  更有意思的是,陈侦探常好引用古代东方的格言警句,总结和归纳他的探案经历,动辄“子曰诗云”。陈侦探在银幕上所说的格言,如“理论,如眼镜上的雾气,常掩盖事实”、“不经推敲的结论,就像在水面上戳洞一样容易得出”等等,曾溶入美国的日常言谈,常被用来贬低和嘲笑中国文化。设想一个由白人演员扮演的中国侦探,在现代化的美国大都市,满嘴陈腐不堪的东方格言,行为乖张怪戾,怎么能不成为美国观众眼中的丑角笑料?而这样一个中国小丑,已经算是好莱坞中国人形象中的正面角色!
  关于查理·陈这个形象,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他的女性化特征日后成为好莱坞刻划中国男人形象时又一重要形象要素。在很多美国人心目中,中国男子往往显得麻木不仁、呆头呆脑、拙于言谈、毫无潇洒和风趣。中国男人在外形上也大都是十分猥琐瘦小,缺少阳刚之气,与高大威武、豪爽奔放的西方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久而久之,在美国社会里,中国男人的形象又与“性无能”的种族主义神话挂上了钩。这一神话,恰好与美国大众文化中关于黑人男子“性亢进”的神话形成了对照。这两种不同的种族主义神话,与好莱坞的电影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查理·陈这个人物,就是这一反华种族主义神话的化身。
  
  《大地》与李小龙的出现
  
  付满洲和查理·陈是好莱坞早期电影史上两个最重要的中国人形象,折射的是当时美国主流社会势力对华人移民的基本态度。进入三十年代后,尤其是在中日进入战争状态以后,美国曾一度视中国为自己的同盟。相应地,美国媒介对中国及中国人的刻划也有所改善,昔日华人的恶魔形象现在在暂时甩给了日本人。好莱坞为迎合战时需要,开始尝试摄以中国本土为背景的电影。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就是1937年以赛珍珠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大地》。
  赛珍珠是美国最早以中国背景进行小说创作的一位美国作家。她的母亲长期在中国传教。赛珍珠本人虽然在美国出生,但下地三个月即被带往中国,在那里生活了近四十年。赛珍珠曾根据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写就数部描写中国底层农民的小说,并为此而荣获诺贝尔奖。赛珍珠的小说在三十年代的美国广为流传,是当时美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来源,其中尤以《大地》最受欢迎。该小说曾在美国先后发行两百万册,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也极为成功。据统计,在电影发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大约有两千三百万美国人看过这部电影,而别的国家观看此片的人数高达四千三百万。
  赛珍珠的小说所完成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在美国公众心目中造就了中国底层人物的形象,向他们细致刻划了中国农民恶劣的生活状况。她的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力图在描写中国底层社会的过程中,避免卷入任何国家利益的纠纷。
  影片讲述的是中国农民王龙(wang Lung)和其妻阿兰如何凭借勤劳、坚韧,与贫穷和天灾作斗争,从赤贫转为富裕,创造一个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的故事。影片试图挖掘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农民与土地的深情和超验性关系。
  影片《大地》力求写实,通片用的都是中国音乐。影片中王龙一家的曲折命运、主要人物自然率真、感情诚挚的表演,都给美国公众提供了丰富的中国农民形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他们昔日对中国人笼统而模糊的认识。影片所展示的中国农民的坚毅、勤劳,在天灾面前的无畏,以及在道德方面的鉴析力给当时的美国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大地》堪称是好莱坞电影中一部表现人性美的杰作。它的可贵处,不仅在于提供了一个非西方民族和人民的真实可信的形象,而且在于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种族、族裔和文化的差异,来表现人类的生存困境和人类的意志与情感。但是,赛珍珠的小说及电影也在无意中制造了新的刻板形象,那就是底层中国大众的艰辛。他们始终挣扎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用原始的生存手段延续生命,土地是他们唯一的生命圈。
  赛珍珠始终选取中国底层大众的命运沉浮作为小说创作的题材,这中间不乏女作家对中国农民深深的同情与热爱,但同时也渗透着她从家庭获得的强烈的传教士心态。在美国公众看来,在遥远的东方大地上与土地相依为命的中国普通百姓,始终是需要被保护和拯救的对象。这很自然地会引导他们以救世主身份自居,饱含怜悯地看待这些在宗教信仰上未开化的人们。观看镜头只对准活动在前现代原始落后环境中的底层人的电影,也同样容易引导观众将其与统治他们的政府作尖锐对立。事实上,赛珍珠的小说及后来改编的电影成为冷战之后美国人想象共产党治下中国百姓生存状况的重要资源。
  1949年后,美国经受了“失去中国”的阵痛。“红色中国”的诞生,以及随后中国与共产主义苏联的结盟,让美国人感到极为震惊。中国不但拒绝了美国的保护人身份,而且在建国伊始,就与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大胆较量。这一切,都给美国的对华政策和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投下了很大的阴影。美国媒体也转瞬之间开始视这个远东大国为不可测度的巨大威胁,种种关于中国共产党“洗脑”、利用“人海”进行作战的传闻在美国报章上四处扩散。
  五十年代前后,美国拍摄的关于中国的电影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历史片,其中绝大部分以晚清和民国初年为背景;二是反共片,描写红色中国的政府和社会,旨在诬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制度,丑化中共干部常常是这些影片的重要内容。好莱坞影片最流行的镜头,就是中共干部在水稻田里奸污青年农妇。这些影片的制作,极为粗制滥造,大部分从台湾的反共作家那里取材,对中国的描述,完全出于想当然。
  从七十年代开始,好莱坞逐渐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与中国人形象关系密切,这就是七十年代早期风行美国的中国功夫片。李小龙是这一电影类型的始作佣者。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对美国青少年影响极大。直到今天,很多美国青年人一说起中国,便会提到功夫和少林寺。一个黄面孔的中国人,能领衔主演一系列流行美国的电影,这不能不说是李小龙的骄傲。但看李小龙的功夫片,再反问一下这些电影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好莱坞银幕上的中国人形象,我们会发现,这个问题并不那么容易回答。
  银幕上的李小龙自然是正义的化身,扬善惩恶是这个银幕形象所要传达的道德信息。应该说,就其一身浩然正气,在银幕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东方武艺这一点而言,李小龙所塑造的是一个积极的中国男子形象。但李小龙这个形象,在很多方面却是模糊不清的。李小龙在功夫片中的活动场所不外乎唐人街、香港、曼谷,他对付的恶人多半也是东方罪犯,但李本人的政治身份却往往不清不楚,甚至很多时候是受

[1] [3] [4]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