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0年第6期

冷战中的恐怖结构:从麦卡锡主义到红色猎杀

作者:刘鸣生

字体: 【

是朝鲜内部的冲突,原非国际战争;“而所谓北朝鲜的‘侵略’,完全误用‘侵略’的正常字义”。柯南的见解在当时美国政界是空谷足音。然而,日后西方学界的研究,却发现他的说法最接近真实。九十年代末,美国政府办了一个回顾朝鲜战争的研讨会。第一场:“历史舞台的形成:朝鲜战争的起源”,唯一的论文发表人马特雷便指出,朝鲜战争成因的解释四十年来出现戏剧性的变化。他引述八十年代出的几本研究朝鲜战争的书,认为朝鲜战争原来只是一个内战,所谓“北朝鲜的侵略”,其实乃是内战末期北方最后一次攻击,犹如在中国国共内战中,在三大会战之后中共最后的渡江战役。垂死的李承晚军队就如当年退守江南的国民党军队一样,面临被朝鲜人民军彻底消灭的命运。或许这出戏才于一两年前在中国演过,美国政府在记忆犹新之下便迅速地介入朝鲜战争,并极力宣称这是北朝鲜在苏联操控下对南朝鲜的侵略,以正当化其行径。当然,当时美国政府充满了恐共、反共的情绪,“真心”地相信朝鲜战争是苏联赤化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其宣称更显得理不直而气壮,迷惑了西方一代人。
  
  朝鲜战争是朝鲜内部矛盾的产物
  马特雷认为,对朝鲜战争成因解释的戏剧性变化,主要是康明士的贡献。康明士于1981年出版了极具影响力的力作《朝鲜战争的起因》,搜集了大量美国与韩国方面的资料,认为要了解朝鲜战争的原因,首先要了解1945年到1950年朝鲜的历史,甚至要从日本殖民时代的朝鲜史来考察,质言之,从日本殖民统治起,朝鲜内部便发展出一股抗日力量,他们追求民族的解放与国家的独立。当然,这股抗日力量由于其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是一股主张社会主义的左翼力量,并深受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及当时苏联反帝反殖民主张的鼓舞。这股力量成为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反法西斯运动的一部分。
  日本投降后,他们继续进行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的工作。但这时由于美国扶植李承晚,遂爆发了朝鲜的内战。由于李承晚军队并不是根植于朝鲜社会(特别不是发展自朝鲜原来的抗日力量),全靠外力(美国)的支持,在内战中便不敌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军。在这个情况下,李承晚只有请求美国出兵参战。这情形当时在亚洲相当普遍。二次大战期间(有些地方还可追溯到战前),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激起亚洲各国人民的抵抗。这些抵抗力量多数都由左翼分子来领导。十月革命给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人民的反帝反殖运动很大的启示,左翼运动便在亚洲遍地开花。当日本侵略来临时,各国的殖民及封建统治者都无力抗争,甚至投降而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帮凶,置广大老百姓于侵略者的铁蹄下呻吟。于是各国最坚决的抗日运动便只有由深具反帝理念的左翼人士来领导。日本战败后,这些长期抗日的左翼力量由于深受人民的拥戴,便成了战后各国的主要政治力量。
  
  美国的介入与中国的出兵
  亚洲各国这股由左翼人士领导的政治力量引起美国高度的不安。美国在战后想独占亚洲势力范围,认为这是他们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后应享的果实(美国当然不会把中国抗日的贡献考虑在内),这更是十九世纪末美国转型成帝国主义后积极寻求亚洲市场的逻辑结论并且在雅尔塔会议中得到英、苏两强的认可。雅尔塔会议三强共议战后的势力范围,在势力范围的争执上,主要集中于欧陆。出乎美国意料之外,斯大林对战后亚洲的势力范围并不太在乎,甚至包括答应对日开战,亦未要求与美国共同占领日本(如欧洲三强战后共占德国那般)。斯大林要的,只是一个贫瘠的外蒙古,以及朝鲜半岛的暂时分占,其他地区,包括广大的中国市场,全都划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因此,美国之签定雅尔塔会议,在欧洲部分虽然曾经引起美国国内一些人的批评,认为对苏联让步太大;但在亚洲部分则未听到不满的批评。
  在得到雅尔达体制的认可下,美国从十九-世纪末起便想独占亚洲势力范围的梦想终于露出实现的曙光。但这个半个多世纪的梦想却毁在中国革命的手中。中共在基本上没有外援(苏联因雅尔塔会议的承诺,在国共内战中基本上是中立的)的情况下,打败了受美国大量援助的国民党军队,从而破坏了美国独占亚洲势力范围的企图。这是美帝国主义在战后称霸世界企图的最大挫折。
  朝鲜的内战,正是中国国共内战的翻版。有了“失去中国”这种刻骨铭心的教训,美国不能再听任李承晚军队的覆败。仅靠援助是不够的。正如在中国国共内战末期,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曾说:挽救中国的战局只有靠他直接带兵投入战场。这次在朝鲜半岛的战役他便毫不犹疑了。
  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完全是客观形势逼迫出来的。这一点目前已受到多数研究朝鲜战争学者的公认。
  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刚过半年。对于刚经历了八年抗日四年内战,再加上货币、经济的崩溃以及国民党残存力量的威胁,这已足够令中国领导人忙不过来了。在新国家刚诞生而未站稳脚步之际,维持和平而友好的国际环境是施政的首要考虑。因此,中国投入朝鲜战争,完全是后来形势逼迫出来的。
  中国投入朝鲜战争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除了上述对新国家建设的分心以及战场上直接的伤亡之外,还因为与美军的对峙而受到美国日后在军事上的围堵,经济上的封锁,外交上的孤立以及使台湾问题长期化。
  但是,中国投人朝鲜战争也有丰富的果实。打败了美国这个不曾战败过的超级强国,不仅对中国的民心有极大鼓舞,也感染了全世界反帝民族解放运动。“帝国主义是纸老虎”这个说词成了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第三世界反帝运动的信条,对于世界左翼运动的影响甚大。至于巩固中国的国防,提高中国的国际声望,等等,更不在话下。
  因此,中国之投入朝鲜战争虽是被动的,中国也因此承受巨大的损失;但中国也不是无奈地接受强权的摆布。中国从被动的参战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
  
  苏联的态度
  和当时美国的说词相反,苏联不仅不是北朝鲜“南侵”的策动者,甚至对介入朝鲜战争采取极端谨慎的态度。
  当美军在仁川登陆成功,北朝鲜的局势开始恶化之际,金日成迅速向中国寻求援助。中国领导人在激烈争论后作出派遣志愿军赴朝的决定。为此,毛泽东派周恩来专程赴莫斯科向斯大林说明。毛泽东知道斯大林的顾虑,深恐因此会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斯大林不愿此时便与美国摊牌。因此,中国并不要苏联参战,仅要求在外交上表示支持,并提供武器即。可。斯大林原本答应了,但第二天当周恩来刚离开后便反悔了。为此,周恩来十分生气,要斯大林遵守协议。最后的协议是,苏联在外交上支持,但却不提供武器及后勤辅助。于是中国在朝鲜战争中,不仅出人还要出钱。
  斯大林的保守态度和他对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态度是一脉相承的。斯大林不相信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会成功,也不太乐意看到中国革命的成功。另外,从雅尔塔体制的安排中,可以看到斯大林关心的是苏联这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定。他对东欧国家划入战后苏联势力范围的要求,主要是出于这层考虑,即划出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之间的缓冲地带;而不是为了支援东欧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易言之,斯大林对所谓“赤化世界”的企图心,还没有西化反共人士所形容的那么强烈。
  (本文原载台湾《左翼》杂志第八号)
  黎建江,学者,现居台湾。有著作若干。

[1] [2]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