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3年第1期

文明的入门

作者:张承志

字体: 【


  ——《日本该怎样面对伊斯兰》,《世界》2000年9月号
  这个总结非常有意思,它超越了学问的锱铢计较,而把问题引到包括中亚蒙古的一个世界,与它的研究者的关系上。日本是否能够列入“向东方主义同化”的一行尚还待议;但是那种天下己任,与满洲、蒙古、回教世界紧密结合了的“感觉”,是确实存在过的。
  这样的心态,对中国的中亚学者是陌生的。如果从1900年斯坦因进入新疆开始计算,整整一个百年正是江山不幸尊严扫地的世纪,也正是他们在思想学术上追撵列强自叹不如的世纪。背负着百年失败的遗产,他们无法理解——浪漫的初心怎么可能与一个时代的军国主义合流,大日本的间谍怎么会真的改宗穆罕默德的宗教。纵观中国的茫茫学者,大都不过是饭碗分配职业使然。其佼佼者不过着实啃了几本洋文,其大师也不过是巴黎柏林东方主义教室里的木讷学生。他们不发表鞋大鞋小的观点,但他们深知脚趾头的滋味。五十年代“大哇力士”一生穷酸不得入门,九十年代英文小儿仗着外文头头是道。王道士乃是文明的功臣,不然从印度卷子到粟特写本等着谁来解读?批判人家半个世纪,最后还不是要读洋书。洋书自有黄金屋,谁还曾考虑过什么“结合的感觉”!
  这般思路永远不会使他们投身现地,与文明的主人共悲欢。在这一点上,中国和日本的知识分子不可共语;对总是身处窘境的半殖民地知识分子来说,西方胜利对他们的打击和俘虏,是彻底甚至毁灭的。
  悲剧不仅如此而已。当奴隶打起领带、余裕终于出现的时候,西方先生的形象还会呈现出先知的含义。一种学术和思想的传教于潜移默化之中早就实现了,也许将来人们会被它的规模震惊。中国弟子被教授以绅士的歧视和科学的掠夺,虽然他们不承认也未曾意识。而这一次不是一瓢残羹,这一次锅里盆里都是自己的——于是他们在自己小聪明所及的范围里,对底层、农村、边民、异族,当然包括新疆,实行如同二次东方主义的介入。
  话只能说到这里。
  回到羽田亨的《西域文明史概论》的话题。遗憾的是,虽然这本小书象征的是军国时代的日本学界,但是就“与伊斯兰世界紧密结合的感觉”而言,在理应进步的后日发生的,却是持续的倒退。此文没有篇幅再触及它了,还是引用板垣的话来结束:
  
  “由于带着一种伊斯兰不可知的自我暗示,如今就突兀地撞上了世界的伊斯兰化以及伊斯兰的全球化问题。在欧美,从旧有的敌视伊斯兰思路中发生着深刻的反省,而世界观点尽管已然巨变,只有日本,现在却搂着对东方主义的同化和对伊斯兰的边缘化。……不断把伊斯兰世界边缘化的观点,导致了把握世界的巨大偏向。若日本一味重复这种东西,那么二十一世纪对它来说只有破灭。”(出处同上)
  
  6
  
  就这样,虽然新的一代青年又在等待解说,虽然历史的步子愈来愈急了,但是对通说常识的指导仍然阙如。只是在经过了一番梳理之后,不知是该批评这种现象呢,还是该为这种落后庆幸。毕竟,在没有建立对他人的关怀之前,在没有清除文化和政治的歧视之前,对文明的不慎介入是危险的。
  种种学问之外的是非,迫人去追溯习惯的路径是否正确,对一种文化入门的途径,究竟是应该如历史课的顺序一样,从古代开头向着现代进行呢,还是相反——尝试以活的社会来理解古代,把现存的人间社会看成解读古代的钥匙?
  对这么基本的认识论问题,当然不能浪加结论。但是我想,所谓厚古薄今,在时过境迁之后往往被发现是不真实的。没有不在意当前的思想运动。很可能该有一本异类的入门书,它不是从旧石器吐火罗开始,而是解释今日绿洲和牧区的生活方式。它不是无休止地欣赏石窟雕像和写经残卷,而是首先和住民们一块学习他们心所系之的伊斯兰文史的资质。它留意着“古今一体”现象的启示,不是恪守先考古再现代的成规,而是从百姓的文化里去探索入门途径。这样的路线未必是通途,但它会带来意外收获亦未可知。虽然它为日益忠于体制的教授们所不齿,但是它会使文明的主体——那些维吾尔和哈萨克感到亲近。
  大学已是一片博士硕士工厂的森林,数不清的职业人员源源不断地被大批生产出来。至少对学生或潜在的专业人员来说,这已是最迫切的教育。
  
  关于那个世界的书籍也是一个瀚海。除了数不清的论文,通史类的大部头也不在少数。如格鲁赛《草原帝国》、多桑《蒙古史》、马苏第《黄金草原》、拉施特丁《史集》等等浩繁巨著,初学者不仅不易读懂,读后印象常会似是而非。无论谁还是要寻找平易实在的入门书。毕竟以前曾经喜爱,此时又深感紧要,所以不管是在住进或者是在向往新疆的时候,我都奢望过写一本入门小书的心思。但是随岁月的推移,思索愈沉入笔愈不能提起。随着对那块魅人大陆一丝丝的靠近,最低限的结论——反而更踌躇难定了。
  在泡沫文化肆虐的时候,我撕碎了一页发黄的题纲。我明白了,自己该做的不是写一本书,而是呼吁一种正确的入门。该有准确的常识,更该有基本的感情、立场和途径。应该把它们梳理清楚,一一地传达给又一代人。虽然还不能奢求正义的文化理解,但是,对这个文明的入门,已经是一个关键。
  
  2001年10月初稿
  2002年6月再改
  
  张承志,作家,现居北京。主要著作有《张承志文库》(七卷),长篇小说《心灵史》等。
  

[1] [2]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