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70,创建于2011-3-26*/ var cpro_id = 'u424256';

首页 -> 2003年第4期

环球笔记5则

作者:佚名

字体: 【


  (肖平)
  
  欧洲知识界挑战美国霸权
  
  “德国之声”报道,近日来,欧洲一些大报上心照不宣地同时出现了一些知识界名家讨论世界政治秩序和欧洲前途的重量级文章。其中引起轰动的是大师级人物如德国的哈贝马斯和法国的德里达联合在德法大报上发出的声音。
  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把那些反战的欧洲国家贴上了“旧欧洲”的标签,从而引发了欧洲人去思考在美国世界政治强权下,欧洲人未来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这批不约而同先后出现在欧洲大报上的文章作者都是一些在欧洲知识界有影响力的名家,如瑞士著名作家阿道夫·穆希格(Adolf Muschg)、意大利著名作家 Umberto Eco、西班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萨瓦特尔(Fernando Savater)等。美国的哲学家理查德·罗特里(Richard Rotry)也参加到这一讨论中来。德国当代哲学家泰斗于尔根·哈贝马斯和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5月31日的法国《解放报》和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上同时发表联合签名文章,堪称当代欧洲思想界的一次轰动之举。
  哈贝马斯和德里达除了都是当代欧洲乃至世界哲学大师这一共同点外,二人在其它方面就很难让人联系到一起。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批评理论”的承前启后者,德里达则是以“解构主义”文化批评哲学而开一代思想之先河。
  在二人共同签名的这篇文章中,德里达写了序文部分。他在序文中并不掩饰他与哈贝马斯在哲学思想上的对立与分歧。不过,德里达说,虽然二人乃至整个德国思想界和法国思想界之间在过去有着巨大的分歧,但是现在是共同发出声音的时候了。这篇文章指出,伊拉克战争结束了,现在是欧洲人重新定义自己在世界中的角色的时候了。文章说,2003年2月15日的欧洲反战大游行是一种信号,它标志着欧洲正在形成一个公共空间,这一时刻将写入欧洲史册。
  哈贝马斯与德里达的文章说,应该寻找一种能带动与联合欧洲核心部分的共同价值观。这种统一的欧洲价值观将体现在未来的世界政治设计上,说得更明白些就是用一种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上的国际政治秩序抗衡美国的超级霸权政治。
  哈贝马斯在文中列举了未来的世界政治的欧洲设计所应该具有的特点:彻底的政教分离、更信任政府而不是盲从市场、不总是乐观相信技术进步会解决一切问题、倾向于从社会团结出发的制度规范、尊重个人人格的完整、在控制与减少军事暴力上加强超越国家的组织如联合国的作用。
  在这次讨论中有两位美国学者也发表了看法。著名哲学家理查德·罗特里对哈贝马斯的立场明确表示拥护和大加赞赏,并说哈贝马斯的建议也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詹姆斯则在《南德意志报》上对哈贝马斯进行了激烈的反驳。他说,欧洲的未来当然需要一个新概念,但是民族国家不应该逐渐消亡,因为那样只会将内政和外交相混淆。詹姆斯说,只有资本主义才是减少世界贫困的最快速的手段,反资本主义思潮曾给欧洲乃至全世界带来过巨大灾难。詹姆斯这里说的“反资本主义思潮”显然指的是发源于欧洲的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哈贝马斯的文章和詹姆斯的反驳在欧洲知识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法兰克福汇报》已经预告要刊登系列讨论文章。也许,欧洲很快就会掀起一场在过去的十年里还没有过的知识界大讨论。不过,虽然讨论的话题是“旧欧洲”和美国的关系,它的影响目前来看还只停留在欧洲,因为美国的大报如《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对这一讨论似乎一点都不感兴趣。
  (杨青)
  
  大众政治的全球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撰文认为:大众政治已经全球化。基本观点如下:
  全球化已呈现出一种新形式:大众政治全球化。当然,正如过去反越战、反核武及反全球化本身的游行所显示的那样,政治抗议在过去的数十年来早已是全球性的了。1989年的东欧变革和1991年的前苏联变革,也是在短短数月间席卷大片区域的。然而,反对对伊开战的抗议呈现出的是一种全新的态势:在2月15日这一天,来自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六百多个城市的上千万民众有计划地走上街头示威抗议。这表明大众政治今天已真正可以实现全球化了。
  传播工具和大众媒体向来都能创造“复制效应”——一个地区的抗议行动会导致类似行动在另一地区出现。1848年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倒台的消息,转瞬就被当时刚发明不久的电报传到德国,引发革命;柏林墙轰然倒下的电视镜头刺激了整个前苏联集团的革命性转变;此外,像法国1968年5月1日的大游行,则被演变成为广泛的社会动员。
  最近发生的这次反对美国计划对伊开战的集体抗议却有着与以往不同之处:2月15日的事件是事先筹划、相互知照的,它有一个确定的日期,还有一个全世界都清晰明了的目标。2 月15日的集体抗议行动很明显是在2002年11月在佛罗伦萨召开的欧洲社会论坛上敲定的。在九十天内,组织者们召集了超过五百万人在世界各地进行抗议活动。
  这次事件有三个关键:
  ·互联网。它使组织计划能以极低的成本和极快的速度传给世界各地的组织者们。
  ·全球性策划、区域性组织的集体行动。这就是网络理论学家们所说的“自我组织”行为。当每一个单位行动起来,这些区域性的行动就能通过互联网与全球其它地区沟通起来。在网上,他们可以追寻或散布全球计划,并且提供信息、交换意见、互相鼓励。
  ·一个世界关注的焦点:对伊战争前景的关注。
  还有第四条特质让全世界的抗议者能走到一起,那就是布什政府所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嚣张气焰。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全球公众言论的轻蔑激起众怒; 而他对“旧欧洲”的幼稚的攻击无疑把上百万人引到街头参与示威。
  
   (林强)
  

[1]

http://www.520yuwen.com 提供 免费书籍报纸阅读。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a510abf00d75925ab4d2c11e0e8d89a4'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